从一个无人机“发烧友”到“科技大神”,他用高超的飞行技术和刻苦的钻研精神,在无人机警务实战中冲锋陷阵。他是璧山区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徐开放,为了警察事业,他不负韶华,不断前行,为平安重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徐开放,2011年9月1日参加公安工作,现任璧山区公安局特警支队无人机大队民警、三级警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无人机反制技术”协会会员,市公安局警用无人机训练基地教官,市禁毒办无人机踏查教官,全国无人机讲师,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初级证书,全国警用无人机大比武个人三等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得个人嘉奖1次,获十九大安保优秀个人、璧山区最美抗疫工作人员等殊荣。
徐开放(右一)参加全国警用无人机大会 利用无人机洞悉火场风险 8月底,重庆北碚、璧山等地相继发生山火。在扑救山火的行动中,一支由无人机组成的队伍不断勘查火场,为救火行动提供技术支持。这支队伍中,两架是由徐开放和同事们操控的。 山火发生后,徐开放主动请缨与战友紧急驰援,携带着无人机和各类镜头,对火灾形势判断提供精准预测,对火灾空域进行无人机反制,并为灾区直升机提供空中应急通信视频技术支持。 期间,徐开放和他的战友们连续作战,利用精准操作无人机4G图传系统,快速构建应急空中指挥体系,搜索救援群众170余人,劝离私自返村群众50余人,利用高空喊话疏导交通72小时,为璧山公安开展灭火救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初试身手为防疫插上科技“翅膀” 11年前,徐开放从警校毕业,进入派出所工作。2019年,他调入璧山区公安局特警支队,从事警用无人机相关工作。谈及目前的工作,他眼中总有光芒,他说曾经警察、飞行是他梦想,如今正做着这份梦想的工作,无比满足与自豪。 聊起无人机,得从徐开放最初的兴趣说起。几年前,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航空航天摄影、无人机影像等专业知识,理论基础过关后,他用攒了大半年的工资购置了一架小型无人机,很快实现熟练操控,并取得国家劳动部颁发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初级证书。 进入特警支队后,他又通过不断学习,考取了民用无人机驾驶证,获得无人机讲师证书,也成了全国第一批掌握无人机反制技术的警察。
担任全市民警无人机培训教官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面对警力不足、防疫措施单薄等慢慢凸显出来的问题,徐开放主动向领导汇报,随即,警用无人机参与防疫,实现空地一体化防控,大大提高防疫工作效率。 初战告捷,徐开放更加坚定地将无人机技术运用到公安工作中。他不断研究技战法,自行设计防疫宣传标语,将无人机影像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还将高空喊话器等设备搭载在无人机上,实现了无人机在警务实战方面的初步应用,而这当时在全市都算得上先例。 疫情防控期间,他日夜坚守在一线,利用无人机制作重点区域航拍图670张,击落违规无人机1架,在高速口检查过往车辆1800余辆、检查人员4210余人。 自主研发无人机警务取得实效 能不能让自己的兴趣融入到警务之中?能不能让无人机成为基层公安工作的得力助手?这个想法在徐开放的脑海里一经诞生就再也挥之不去。 无人机要在警务领域有更大作为,必须有平台支撑。2020年3月,璧山区公安局组建警用无人机大队,2021年,徐开放带领该大队,利用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自身的机动飞行、图像采集、机械抛投、任务挂载等能力,开展定制化实战应用,并运用到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起到了替代人工、提升效率、降低风险等作用。
无人机查打一体化技战法研究 例如,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回传,结合单兵4G图传、执法记录仪、天网工程数据采集终端,可实现警力分布实时定位,案事件现场高低空画面实时回传,为精准预警、精密布防、精确指挥提供强有力支撑,真正意义上构建起了现代化扁平高效指挥体系。 截至目前,璧山区公安局警用无人机大队参与侦办各类治安、刑事案件100余起,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名,有效提升了警务实战综合能力和水平。
参加全国警用无人机大比武 如今,无人机早已成为徐开放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推动着他不断往前。2021年,他代表重庆公安参加全国警用无人机练兵比武,获得两次个人三等奖,为重庆市公安局赢得集体三等功。 “无人机警务是大势所趋,以后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学习和钻研,更好地回报社会。”对于未来,徐开放满怀信心和期待。 记者 舒楚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