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业化服务 凸显主力军作用——重庆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探索建立“3+4+5”体系推动医治工作实现新发展

时间: 2024-11-0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739

近年来,重庆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戒毒医疗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一体两翼”工作部署,实体化推进“2+4”区域协同合作,深度融合“管教医”一体发展,面对常年收治病残率高的压力,积极探索建立“3+4+5”医治工作体系,实现了年外诊外治率同比下降2.8%的较好水平,凸显了戒毒医疗工作主力军作用,助推了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重庆市中医院医生指导民警以中医治未病理念开展治疗

“三联”——

提高戒毒医疗规范化水平

全系统围绕医务专业人才缺乏的瓶颈制约,坚持“专门培训+专业帮带+专兼联动”的模式,持续提升专业队伍力量。今年,全系统已累计组织专科人员免费参加重庆市卫健委全科医生、慢性病及危重疾病防治等共8大类16项培训,9名业务骨干参加“重庆市基层精神专科培训西部试点项目”学习培训,110名基层民警获重庆市急救中心制发的急救员证书。针对戒毒场所面临的医务人员匮乏、设施设备简陋、医疗设备落后的实际情况,全系统通过31名社会医院临床医生到所开展工作,顺利打通医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通道,全面提升了场所戒毒医疗工作质效。

全系统立足硬件设施设备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内外联动的形式,借助社会资源扎实巩固医院建设“硬”基础。目前,系统内10个戒毒场所已形成“8院+3所”的保障格局,即1个戒毒专科医院、1个戒毒康复医院、3个一级医院和5个卫生所,均取得戒毒治疗科或精神科药物依赖专业资格认证。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内部挖潜+外部助力”联建机制,“10个戒毒场所+25个社会医院”的戒毒医疗联合体顺利搭建,“绿色救治通道、专用监护病房、定期综合演练”等系列医联体共建措施落地落果,确保患病戒毒人员救治、急治得到保障。

全系统坚持“内强外联、内外聚力”的一体化保障措施,通过加强专科联盟,不断提升场所医疗技术水平。如市局中心医院以理事单位身份加入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组建的精神卫生专科联盟,设立精神异常戒毒人员治疗专区;与市公共卫生中心签订艾滋病防治专科联盟;联合5家三甲医院建成远程诊疗平台,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及心电诊断、远程教育。

“四创”——

擦亮戒毒医疗特色化品牌

全系统不断创新三点诊疗、三色预警、三层研判、三类研究的“四创”机制,助推实现医疗服务“零距离”,病残管控“零延误”,重症监护“零遗漏”,戒治方向“零偏差”。场所推行大队巡诊点、车间坐诊点、医疗中心诊疗点“三点联动”,完善医疗工作“大队责任人”制度,实现一队一医、分组分片、轮值轮换、包干包责,31名驻队医生实行“7+24”全天候动态巡诊,真正做到“处处见到医生、时时找到医生”。

各场所紧盯病残人员群体,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病人员分为危重症、重症、普通三类,构建疾病红、黄、绿“三色”金字塔预警模式,通过做实“分级预警、分色管理”环节,切实做到信息不掉线、管理不缺位。同时,全系统组织开展场所、医疗机构、大队三级研判,通过搭建病情研讨、个案分析、所情研判、经验交流等平台,推行大队民警日常管护、驻队医生分片管护、上级医生重点管护的“三护”工作机制,严格做到对重点病残人员监护“不遗漏”。

此外,全系统综合运用“中医汤药、仪器辅助、养生功法”治疗戒毒人员稽延性症状,建立起全市戒毒医疗项目库特色项目10个,其中1个项目荣获重庆市级优秀科研项目。与重庆市中医院联合研究的“中药戒毒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全系统通过打造“一所一重点”“一所一特色”优势课题研究,瞄准戒治工作方向,不断推动实现“课题项目化、项目成果化、成果实效化”。

“五防”——

加强戒毒医疗专业化管理

全系统坚持从入所预防、筛查预防、隔离预防、特病预防、宣传预防着手,不断加强戒毒医疗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各场所严格入所体检关、病情排查关、疾病治疗关,注重对传染性病人的监控与治疗,及对高血压、糖尿病、脉管炎等慢性病的摸排,切实堵住传染源头。同时严格落实门诊、巡诊、会诊、转诊制度和分级预警、分类处置机制,确保戒毒人员病有所医、救治及时。

全系统充分发挥市局中心医院初筛实验室作用,对新入所戒毒人员开展五项传染性筛查,切断传染链条。2023年,全系统完成筛查样本4000余例,HIV感染者准确率为100%;配合国家“丙肝消除计划”行动,开展丙肝筛查589人次,对筛查出的丙型肝炎感染者分批开展治疗;结核病初筛1000余人次,胸片和痰检结核感染者治愈率达85%。

为防止交叉感染,市局中心医院通过设置了发热病区、筛查等待、确诊病区、肺结核病区、性病病区、肝炎病区等6大隔离病区,有效隔离传染趋势,阻断传染源。同时,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稳步推进抗病毒治疗工作,开展临床观察,每半年开展一次CD4细胞监测,准确掌握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抗病毒和抗感染治疗。此外,各场所还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教育,以世界结核病日、艾滋病日为契机,主动与疾控部门合作,不断提升戒毒场所预防能力,形成疾病预防群防群控工作格局。

重庆市教育矫治局供稿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提升专业化服务 凸显主力军作用——重庆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探索建立“3+4+5”体系推动医治工作实现新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戒毒医疗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一体两翼”工作部署,实体化推进“2+4”区域协同合作,深度融合“管教医”一体发展,面对常年收治病残率高的压力,积极探索建立“3+4+5”医治工作体系,实现了年外诊外治率同比下降2.8%的较好水平,凸显了戒毒医疗工作主力军作用,助推了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重庆市中医院医生指导民警以中医治未病理念开展治疗

“三联”——

提高戒毒医疗规范化水平

全系统围绕医务专业人才缺乏的瓶颈制约,坚持“专门培训+专业帮带+专兼联动”的模式,持续提升专业队伍力量。今年,全系统已累计组织专科人员免费参加重庆市卫健委全科医生、慢性病及危重疾病防治等共8大类16项培训,9名业务骨干参加“重庆市基层精神专科培训西部试点项目”学习培训,110名基层民警获重庆市急救中心制发的急救员证书。针对戒毒场所面临的医务人员匮乏、设施设备简陋、医疗设备落后的实际情况,全系统通过31名社会医院临床医生到所开展工作,顺利打通医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通道,全面提升了场所戒毒医疗工作质效。

全系统立足硬件设施设备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内外联动的形式,借助社会资源扎实巩固医院建设“硬”基础。目前,系统内10个戒毒场所已形成“8院+3所”的保障格局,即1个戒毒专科医院、1个戒毒康复医院、3个一级医院和5个卫生所,均取得戒毒治疗科或精神科药物依赖专业资格认证。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内部挖潜+外部助力”联建机制,“10个戒毒场所+25个社会医院”的戒毒医疗联合体顺利搭建,“绿色救治通道、专用监护病房、定期综合演练”等系列医联体共建措施落地落果,确保患病戒毒人员救治、急治得到保障。

全系统坚持“内强外联、内外聚力”的一体化保障措施,通过加强专科联盟,不断提升场所医疗技术水平。如市局中心医院以理事单位身份加入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组建的精神卫生专科联盟,设立精神异常戒毒人员治疗专区;与市公共卫生中心签订艾滋病防治专科联盟;联合5家三甲医院建成远程诊疗平台,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及心电诊断、远程教育。

“四创”——

擦亮戒毒医疗特色化品牌

全系统不断创新三点诊疗、三色预警、三层研判、三类研究的“四创”机制,助推实现医疗服务“零距离”,病残管控“零延误”,重症监护“零遗漏”,戒治方向“零偏差”。场所推行大队巡诊点、车间坐诊点、医疗中心诊疗点“三点联动”,完善医疗工作“大队责任人”制度,实现一队一医、分组分片、轮值轮换、包干包责,31名驻队医生实行“7+24”全天候动态巡诊,真正做到“处处见到医生、时时找到医生”。

各场所紧盯病残人员群体,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病人员分为危重症、重症、普通三类,构建疾病红、黄、绿“三色”金字塔预警模式,通过做实“分级预警、分色管理”环节,切实做到信息不掉线、管理不缺位。同时,全系统组织开展场所、医疗机构、大队三级研判,通过搭建病情研讨、个案分析、所情研判、经验交流等平台,推行大队民警日常管护、驻队医生分片管护、上级医生重点管护的“三护”工作机制,严格做到对重点病残人员监护“不遗漏”。

此外,全系统综合运用“中医汤药、仪器辅助、养生功法”治疗戒毒人员稽延性症状,建立起全市戒毒医疗项目库特色项目10个,其中1个项目荣获重庆市级优秀科研项目。与重庆市中医院联合研究的“中药戒毒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全系统通过打造“一所一重点”“一所一特色”优势课题研究,瞄准戒治工作方向,不断推动实现“课题项目化、项目成果化、成果实效化”。

“五防”——

加强戒毒医疗专业化管理

全系统坚持从入所预防、筛查预防、隔离预防、特病预防、宣传预防着手,不断加强戒毒医疗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各场所严格入所体检关、病情排查关、疾病治疗关,注重对传染性病人的监控与治疗,及对高血压、糖尿病、脉管炎等慢性病的摸排,切实堵住传染源头。同时严格落实门诊、巡诊、会诊、转诊制度和分级预警、分类处置机制,确保戒毒人员病有所医、救治及时。

全系统充分发挥市局中心医院初筛实验室作用,对新入所戒毒人员开展五项传染性筛查,切断传染链条。2023年,全系统完成筛查样本4000余例,HIV感染者准确率为100%;配合国家“丙肝消除计划”行动,开展丙肝筛查589人次,对筛查出的丙型肝炎感染者分批开展治疗;结核病初筛1000余人次,胸片和痰检结核感染者治愈率达85%。

为防止交叉感染,市局中心医院通过设置了发热病区、筛查等待、确诊病区、肺结核病区、性病病区、肝炎病区等6大隔离病区,有效隔离传染趋势,阻断传染源。同时,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稳步推进抗病毒治疗工作,开展临床观察,每半年开展一次CD4细胞监测,准确掌握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抗病毒和抗感染治疗。此外,各场所还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教育,以世界结核病日、艾滋病日为契机,主动与疾控部门合作,不断提升戒毒场所预防能力,形成疾病预防群防群控工作格局。

重庆市教育矫治局供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