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冬日阳光

时间: 2024-12-13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9101

◎ 施崇伟

南方的冬天不下雪。没有雪的冬天,更显出世界的本来面目。干枯的树枝与寒风搏斗,清冷的街头道路灰头土脸,来往的行人缩着颈脖,脚步匆匆。唯有对阳光的感觉,别有一番领悟。

冬天里,有太阳的日子很稀罕。有雾的早晨,便会预示着这个稀罕的到来。即使有浓浓淡淡的雾罩着灰蒙蒙的心情,也总算有了对那个火球的指望。

是的,它来了——阳光轻轻地穿透云层,仿佛是一首渐起的序曲,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冬天的阳光下,一切都变得柔和起来。它慢悠悠地洒在街道,像给老旧的石板路披上金缕衣;它缓缓地铺向远山,灰蒙蒙的岩石、萧瑟瑟的树林,换了容颜;它在江面跳跃,沉寂的江水也活泼起来;它在一马平川的乡野奔跑,向麦苗和草垛报告着温暖的消息。冬日暖阳下的人们,有着比春光下更多的欣喜:它抹在人们的脸上,渲染了的笑靥;它拥抱着厚重棉衣,让行人的步伐从容轻盈;孩子们奔跑着,跳跃着,嬉戏着,欢笑着,阳光下的童年分外欢愉;老人又聚在一起,趁着阳光正好,遛鸟打牌,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冬天的阳光下,我喜欢静静地坐在窗前,煮一壶热茶,手中捧着一本喜爱的书,让阳光洒在书页上,也洒在我的脸上。读着那些温暖的文字,漫步阳光的诗行,孤独的阅读时光变得温馨而惬意。

读“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我像看到白居易漫步在黄叶纷飞中独自赏“花”的怡然。李白毕竟是酒仙,再冷的冬天,只要一樽在握,便生诗意和温暖,所以才有“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的洒脱。“日照蒲心暖,风吹梅蕊香。”阳光照射在香蒲的中心,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梅花在冬日里开放,风中带着梅花的香气。冬日里自然界富有生机与活力,诗人的心里充满对生活中温暖瞬间的感悟和珍惜。

趁着难得的冬日暖阳,回一趟乡村老家。

入冬以后,庄稼也眠起来了,这是一年中最闲暇的时光。“太阳出来了!”一声接一声的喊声,从紧闭的柴门传出来,一直绵延到村委会空阔的院坝。

声音聚集在一起,老人孩子和婆婆大娘都搬出椅子涌到太阳最充足的位置。大老爷们合上了烤火炉前的牌局,吧嗒着烟杆,在俊俏的大娘中间。来迟的,干脆椅子也不用,就地搬一块石头坐下来。这时的石头已经不冰冷了,日头一烤还缠绵着丝丝暖气。周末不用上学的读书娃,被那些稀罕的光线扰得静不下心来,彭小二在坝子边上选了一块竹林挡不住的暖光处,手里拿本书,口中的念念有词驱却了寒意。

日头越升越高,话题越聊越浓。最热烈的,当是一堆大姑娘和小媳妇们围成的一圈。坐在小凳子上,既晒太阳,手和嘴也没闲着。有的在做着针线活,给家里的汉子缝一件褂子,或给孩子织一双手套;有的已经在准备年货了,把剁细的猪肉端出来灌香肠,趁此机会还可以让闲着的人帮个手,一上午工夫,就可以把过年的香肠给备齐了。手里忙个不停,嘴里也说个不停,东家长西家短,哪家的母猪下了崽,谁家的闺女被谁家的小伙子看上了,就像村子里的信息发布中心,各种新鲜事就这样传播开了。

太阳已抵达正顶,也是最暖和的时候了。院坝里,却突然寂静了下来。张二嫂突然蹦出一句:“好几天没看到了胡大娘了。”是胡大娘的名字,叫停了喧闹。

胡大娘春天走了老伴,儿子在有雪的北方挣钱。孤身一人在家,近日哮喘的老毛病复发。天一冷下来,她就几乎天天缩在被窝里。

大伙儿没声音了,却有几个大爷大妈站起了身。张二嫂走在最前面,彭小二也丢下了手上的书本。他们向村东头而去,胡大娘就缩在村东头小楼的被窝里。一会儿,有的搬椅子,有的抱被子,胡大娘被几个年轻男子抬手抬脚地抬了过来。坝子的中心处立即腾出了一块空地。胡大娘被放置在阳光最浓烈的地方,她那满脸的皱纹被从天而降的一团光覆盖着,像有泛着光的金线织进她的沧桑。顿时,坝子里又热闹了,闹声比先前更浓厚了,因为加入进了胡大娘“咯咯咯”的笑声。

当夕阳的余晖渐渐消散在天边,冬日的暖阳也缓缓地沉入了地平线。在这个寒冷的冬日,致谢每一缕阳光,它温柔了大地,温暖了身体,温润了生活,更让心田温馨。

(作者单位:重庆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党群办)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一缕冬日阳光

◎ 施崇伟

南方的冬天不下雪。没有雪的冬天,更显出世界的本来面目。干枯的树枝与寒风搏斗,清冷的街头道路灰头土脸,来往的行人缩着颈脖,脚步匆匆。唯有对阳光的感觉,别有一番领悟。

冬天里,有太阳的日子很稀罕。有雾的早晨,便会预示着这个稀罕的到来。即使有浓浓淡淡的雾罩着灰蒙蒙的心情,也总算有了对那个火球的指望。

是的,它来了——阳光轻轻地穿透云层,仿佛是一首渐起的序曲,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冬天的阳光下,一切都变得柔和起来。它慢悠悠地洒在街道,像给老旧的石板路披上金缕衣;它缓缓地铺向远山,灰蒙蒙的岩石、萧瑟瑟的树林,换了容颜;它在江面跳跃,沉寂的江水也活泼起来;它在一马平川的乡野奔跑,向麦苗和草垛报告着温暖的消息。冬日暖阳下的人们,有着比春光下更多的欣喜:它抹在人们的脸上,渲染了的笑靥;它拥抱着厚重棉衣,让行人的步伐从容轻盈;孩子们奔跑着,跳跃着,嬉戏着,欢笑着,阳光下的童年分外欢愉;老人又聚在一起,趁着阳光正好,遛鸟打牌,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冬天的阳光下,我喜欢静静地坐在窗前,煮一壶热茶,手中捧着一本喜爱的书,让阳光洒在书页上,也洒在我的脸上。读着那些温暖的文字,漫步阳光的诗行,孤独的阅读时光变得温馨而惬意。

读“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我像看到白居易漫步在黄叶纷飞中独自赏“花”的怡然。李白毕竟是酒仙,再冷的冬天,只要一樽在握,便生诗意和温暖,所以才有“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的洒脱。“日照蒲心暖,风吹梅蕊香。”阳光照射在香蒲的中心,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梅花在冬日里开放,风中带着梅花的香气。冬日里自然界富有生机与活力,诗人的心里充满对生活中温暖瞬间的感悟和珍惜。

趁着难得的冬日暖阳,回一趟乡村老家。

入冬以后,庄稼也眠起来了,这是一年中最闲暇的时光。“太阳出来了!”一声接一声的喊声,从紧闭的柴门传出来,一直绵延到村委会空阔的院坝。

声音聚集在一起,老人孩子和婆婆大娘都搬出椅子涌到太阳最充足的位置。大老爷们合上了烤火炉前的牌局,吧嗒着烟杆,在俊俏的大娘中间。来迟的,干脆椅子也不用,就地搬一块石头坐下来。这时的石头已经不冰冷了,日头一烤还缠绵着丝丝暖气。周末不用上学的读书娃,被那些稀罕的光线扰得静不下心来,彭小二在坝子边上选了一块竹林挡不住的暖光处,手里拿本书,口中的念念有词驱却了寒意。

日头越升越高,话题越聊越浓。最热烈的,当是一堆大姑娘和小媳妇们围成的一圈。坐在小凳子上,既晒太阳,手和嘴也没闲着。有的在做着针线活,给家里的汉子缝一件褂子,或给孩子织一双手套;有的已经在准备年货了,把剁细的猪肉端出来灌香肠,趁此机会还可以让闲着的人帮个手,一上午工夫,就可以把过年的香肠给备齐了。手里忙个不停,嘴里也说个不停,东家长西家短,哪家的母猪下了崽,谁家的闺女被谁家的小伙子看上了,就像村子里的信息发布中心,各种新鲜事就这样传播开了。

太阳已抵达正顶,也是最暖和的时候了。院坝里,却突然寂静了下来。张二嫂突然蹦出一句:“好几天没看到了胡大娘了。”是胡大娘的名字,叫停了喧闹。

胡大娘春天走了老伴,儿子在有雪的北方挣钱。孤身一人在家,近日哮喘的老毛病复发。天一冷下来,她就几乎天天缩在被窝里。

大伙儿没声音了,却有几个大爷大妈站起了身。张二嫂走在最前面,彭小二也丢下了手上的书本。他们向村东头而去,胡大娘就缩在村东头小楼的被窝里。一会儿,有的搬椅子,有的抱被子,胡大娘被几个年轻男子抬手抬脚地抬了过来。坝子的中心处立即腾出了一块空地。胡大娘被放置在阳光最浓烈的地方,她那满脸的皱纹被从天而降的一团光覆盖着,像有泛着光的金线织进她的沧桑。顿时,坝子里又热闹了,闹声比先前更浓厚了,因为加入进了胡大娘“咯咯咯”的笑声。

当夕阳的余晖渐渐消散在天边,冬日的暖阳也缓缓地沉入了地平线。在这个寒冷的冬日,致谢每一缕阳光,它温柔了大地,温暖了身体,温润了生活,更让心田温馨。

(作者单位:重庆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党群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