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央政法委正式批复黔江区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1期试点城市,我市渝东南片区唯一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城市。近日,就黔江区如何谋动规划和推进试点建设,本报记者采访了黔江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余健华。 明确分三步完成试点工作目标 记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市域处于统筹城乡和承上启下的重要层级,是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的“主阵地”,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大平台”。黔江区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城市,请您介绍下黔江区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规划、目标? 余健华:6月15日,中央政法委批复我区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城市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明确了总体思路和分三步走的实现路径。总体思路是通过3年不懈努力,全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试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确保如期荣获“全国、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区(县)”,确保黔江区第三次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 第一步建好机制打基础:2020年,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深入调研、科学谋划、合力攻坚,破解我区在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方面存在的难题和瓶颈,制定印发一系列专项工作方案,培育打造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点,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基层基础,努力打造平安黔江“升级版”。 第二步重点攻坚见成效:2021年,集全区之力聚焦重点难点任务开展集中攻坚,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结构布局更加科学、方式手段更加精准、区域特色更加鲜明,探索推出一批具有黔江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品牌,平安黔江建设水平显著提高,群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 第三步总结提升出经验:2022年,提炼总结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经验做法,形成一整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社会治理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全区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完善,工作布局优化合理,各方面制度成熟定型,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顺利通过中央、市委复核验收。 坚持“体制+机制”双维度发力 记者: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合理、运行顺畅的试点工作机制,着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黔江区在这方面有哪些探索呢? 余健华:黔江区坚持“体制+机制”双维度发力,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全力确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落地见效。 第一,我们建立了专班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区委政法委统筹协调,下设由12名分管区领导任组长、19个部门负责人任班长的5个工作组29个工作专班,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乡镇(街道)分别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1+5+29+N”组织领导体系,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我们健全了多方联动推进机制。以区委办、区政府办名义制发试点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100项重点任务,分年度细化130项具体目标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倒排工期,挂图做账、打表推进。建立工作例会、信息报送、督查督办等工作制度,实行月报告评估、季督查总结、年考核奖惩,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捆绑考核,按照40%的比例计入平安建设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年度考核,推动形成合力攻坚、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第三,我们构建了上下贯通可持续格局。充分发挥三级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和“1+13+N”风险综合研判机制作用,综治“9+11”信息系统横向联通至26个区级部门,纵向连接30个乡镇(街道)和219个村(社区),构建三维GIS实景地图,实现1662个基础网格的“人、事、地、物、情”可视化立体化智能化决策、指挥、调度。落实领导干部平安建设年度述职和实绩档案制度,压紧压实平安稳定“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一岗双责”和“属地属事”责任,构建集中研判、统一指挥、左右协调、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 通过“六度”落实“黔江样板” 记者:黔江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时代之问也是必答之题,既是民生所盼也是发展所需,既有明显优势也有短板弱项。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探索形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黔江样板,具体如何推动落实呢? 余健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黔江区将按照中央、市委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围绕“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方法路径新要求,我们将用“三个坚持”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和试点后的可持续建设。 坚持“农村+城市”两个维度来一体推进。出台《黔江区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方案》《黔江区农村(社区)治理工作方案》,推进城乡一体治理、融合发展,按照“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整合社区原有党建网、综合治理网和城市管理网,实行网格长与党组织负责人“一人兼”,使网格成为社区治理的基础单元,推行“三事分流”和“积分制”管理,实现社区事务从“政府管理”到“居民自我管理”,引导群众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构建“事情共商、资源共享、问题共解、秩序共管”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创建乐学养心、乐居舒心、乐业安心、乐善暖心、乐和齐心“五乐社区”。 坚持“规定+自选”两个角度来协同推进。对标对表全国、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在落实17项重点任务41项分解任务88个基本要求和14项重庆区域特色指引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深化推广“积分制”管理、“五乐社区”和“星级调解室”创建、“1+X”大院联防等社会治理成功经验,聚焦社会治理智能化社会化和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短板弱项,完善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化的措施、机制。近3年来共计实施创新项目120余个,建成约1300平方米的区综治中心,全面完成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完工投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城东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和4个村(社区)警务室,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城市大脑”开发和区群众诉求接待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插上“智慧翅膀”。 坚持“点上+面上”两个尺度来创新推进。始终坚持向创新要动力、以创新求实效,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黔江实践。点上按照区域全覆盖、行业大联动、主体多元化的总体布局要求,加快推进“3+30+50”试点示范培育,2021年底前完成区级层面3个、部门和镇街层面30个、村社层面50个示范点;面上加快推进党建引领、社会共治、边区联防、智慧平安、多元调解、平安细胞“六大工程”,策划总投资约4.2亿元的12个重点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巩固深化“长安杯”创建成果,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做到规定动作与区域特色相辅相成、面上推进与重点攻坚相互促进、盆景打造与风景连片相得益彰。 孙洪波 通讯员 李灯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