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黔江区杉岭乡兴隆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开。宽敞通畅的乡村水泥车道,整洁干净的砖瓦房,成片绿油油的蚕桑地,成群的鸡鸭嘻戏,整个村社融洽一种自然、整洁、舒爽、幸福的氛围。 杉岭乡兴隆村曾是国家级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农作物结构单一,村民经济收入渠道少,生活水平较低。2018年,该村在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中被列为区级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239人。 深秋10月,年过半百的黔江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杉岭乡兴隆村驻村第一书记周贤桃,依旧如常,背着背篓,带领着邹文祥、王勇等驻村工作队员,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走进百姓的生活中。 送温暖 点滴关怀暖人心 “我儿子的病又复发了,找不到人,麻烦你们也帮忙找找。”今年农历七月初一个电闪雷鸣的深夜,睡下的周贤桃突然被门外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门一开,发现是浑身湿透的贫困户罗启发。他儿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一发病就到处乱跑。经过1个多小时的冒雨寻找,周贤桃最终在其家后山上的茅草丛里发现他并平安带回了家。 “不知道麻烦周大哥多少次了,每次他犯病周大哥都二话不说带人来帮忙找人。”罗启发感谢道。 “小事而已,你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周贤桃说,村谁家几口人,主要有什么困难,这些在他心里必须是一本明白账。只有这样,开展扶贫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今年受疫情影响,村子里很多人不能外出务工。为了让留在村里的农户有收入,周贤桃组织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宣传扶贫政策,寻找致富门路。“你家猪圈大,可以多养几头猪,今年肉价贵,到年底能有不少收入”,“你家土地适合栽桑树,今年可以多养点蚕”。他挨家挨户走访,“一户一策”帮助贫困户认真做好创收规划。 “现在有了低保政策,我们的日子好过些了。”贫困户帅远福每次见到周贤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和妻子都有病,劳动力不足,周贤桃见状, 除了时常帮忙干点儿农活、销售农产品外,还根据政策规定让他们夫妻二人享受了政府的低保政策。 驻村扶贫三年来,周贤桃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愿意给他讲,心里有什么高兴的事也愿和他分享,驾驶的检察扶贫车也变成了村里的公交车、救护车和货车,群众对周贤桃也从最初的生分到现在直呼他为“贴心人”。 治环境 美丽乡村更宜居 “几年来,遇上了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不仅整修了破烂的2间木屋,还增修了3间水泥房,我的生活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低保户老饶和周贤桃一起转悠,一边拉起家常。 以前,老饶的2间木屋1间用作厨房后,父子三人就只能挤在另一间,在危房改造安全等级评定时被评为C级,享受政府补助7500元,另加改厨改厕配套补助2500元。 可依据政策政府补贴的1万元改造资金,对于贫苦无力的老饶来说依旧是个难题。周贤桃得知老饶的难处后,第一时间向院党组汇报,检察长封兵直接与乡镇党委衔接协调,对老饶房屋重新复核甄别,进行了全面摸底和民主评议,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老绕的住房因年久失修,最终被评定为D级危房,需进一步重新改造,是低保户的老饶这下可享受政府补助3.5万元。 “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我们实施脱贫攻坚的动力,更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和目标。”周贤桃介绍到。检察机关在贯彻落实关于精准扶贫指示精神的同时,成立了保洁队伍,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协助乡镇党委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确保村民用上干净卫生安全的卫生厕所;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对路边垃圾进行清理,恢复被污染地块地貌;参与抗洪救灾,清理路面淤泥、落石等障碍,以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卫生。 “现在是吃穿不用愁、看病不用花大钱,还有新房住。环境美了,风气好了,大家的心都紧紧凝聚在了一起,搞发展,奔小康。”老饶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欢喜。 谋产业 铺就乡村致富路 “要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只有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增强村民自身的‘造血’功能。”周贤桃积极与乡党委政府协调沟通,结合兴隆村适合发展蚕桑产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兴隆村的致富方案——发展以蚕桑、生猪等为主的种植养殖业。 项目确定后,周贤桃积极向院党组汇报,2019年,为兴隆村争取到了3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蚕桑产业。 项目有了,资金解决了,可大家养植技术问题怎么解决?周贤桃便与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号召村民参加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会,让村民学习蚕桑种植技术,提高养蚕技能,增加养蚕产量。除此之外,还积极协调联系乡农机干部实地指导解决农户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真正掌握种植、养殖技术,通过养殖技术的提升实现稳定增收。 2019年,兴隆村发展新栽桑180亩,建养蚕大棚35个,新栽红谷200亩,种植辣椒300亩,水果50亩,大头菜100亩,发展小龙虾养殖业24亩,蚕桑综合产值达到80多万元,出栏生猪近1000头,蚕桑和生猪产业助农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产业覆盖绝大部分贫困户,并联系专业合作社以保底价格收购,解决农户、贫困户销售的后顾之忧,激发了他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2020年,在周贤桃的沟通协调下,又争取了22万元的扶贫资金,推动蚕桑和生猪等产业的持续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周贤桃同志用一颗赤诚的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庄严承诺。“群众的信任,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他说,扶贫工作中感到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群众认可,而这也是我扎根兴隆村一心扶贫的动力源泉。 孙洪波 通讯员 王郑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