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来,黔江区政法各部门、全体政法干警及平安建设队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抓好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建队伍等各项有亮点、有实效的社会治理重点工作,紧紧围绕巩固深化综治“长安杯”,为打造平安黔江“升级版”目标不懈奋斗,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近日,《重庆法制报》记者走进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法院第五人民法庭,领悟法官“一调必究”的本领,与他们一起为人民群众的权益加班敲门。 多元高效磨炼“一击必中”的本领 早上九点,黔江区法院第五人民法庭和往常一样,法官准备着开庭前的工作,书记员分类梳理着各种法律文书,法警逐一检测着进出法庭的群众,他们各就各位,陆续忙碌起来…… “孙庭长,那个姓帅的债权人和两个债务人都到了,开始调解吗?”9:30,书记员张云江问庭长孙继毫。 “依照约定好的,一件‘走’诉前委派程序,一件‘走’庭前调解程序,一趟解决。” “好……” 不到一个小时,同一个债权人的两个民间借贷纠纷,用两种方式促成了友好协商化解,法庭分别出具了司法确认裁定书和民事调解书。 “到法院不是都要开庭吗?为什么要走调解程序?”记者不解地问。 “通过诉前调解、诉中调解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能够进一步缓和当事人之间矛盾、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缓解法院人案矛盾,极大地方便群众诉讼,提高我们的办案效率。”孙继毫告诉记者:“例如,通过诉前委派调解化解矛盾纠纷,能够为当事人省去立案、开庭、判决等诉讼环节,既没有对簿公堂的严肃紧张,也省去了律师费和诉讼费,双方心平气和解决问题,最终进行司法确认后仍然具有强制执行力,非常便民利民。” “怎么知道一件纠纷能快速化解成功?有什么技巧?” “分析双方的矛盾根源,摸清双方关系做好情理研判,有些时候还要参照风俗习惯,再引入专业法条试探双方态度,最终推演成功的概率并拿出‘一击必中’的精准调解方案。”孙继毫告诉记者:“一般有合作关系、交易关系或者债务关系的矛盾,以前双方关系往往很好,只是需要一次合理依法的途径和合适的方式,多数可以一调而就”。 据悉,黔江区法院针对案件特点,根据调解组织、办案人员的要求精准提供“点餐式”培训,不断提升调解队伍、司法队伍在新形势下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拓宽思路多管齐下磨炼“一调而就”的本领,灵活运用更多的方式化解矛盾,将对簿公堂的必答题转化为多选加分題,让立案、审判工作变得更有温度。今年截至目前,黔江区法院共登记立案18302件,诉前委派案件2464件,诉中委托案件698件,司法确认1368件。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更加高效多元化。 铁汉柔情让每次敲门声都有政法温度 这一天下来,第五人民法庭共受理立案并录入23件,开庭审理4件,庭前、诉前、庭中化解6件,分类各项法律文书100余件,法庭里的时间总是匆匆逝去。 下午五点半,眼看下班时间到来,而法庭里的工作氛围却依然保持浓郁。 “麻辣牛肉,竹笋鸡丝,吃什么口味的方便面?报名报名!” “加不加火腿肠?我给你泡,还是你自己泡?” …… 下午六点左右,各个岗位开始沸腾开来。 “因为今晚要全体加班,错时送达62件小区物业合同纠纷案件法律文书。”法官王雪松说:“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将就填一下肚子。” 接着,出现了集体吃泡面、按楼栋分类法律文书、分组领取任务的繁碌场景…… 晚七点半,城市居民渐渐归家。第五人民法庭的法官们,带着需要送达的法律文书,乘着夜色降临,进入商住小区开始挨家入户按门铃。 “你好,请问有人在家吗?”“我们是区法院的,你有一份法律文书需要签收,可以开一下门吗?” 此刻,审判席上一向严肃从容的铁汉法官,变得平易温和。 “你们这态度,与外卖小哥有得一拼了。”记者开着玩笑说。 “这是送达服务,要拿出服务的气质。”一起送达的法警笑着回答。 “夜间加班送达多吗?”记者问。 “很平常,因为错开时段,当事人回家后上门是最有效果的送达方式,避开了白天忙碌的急躁,大家更加从容平静。”王雪松一边攀爬楼梯一边告诉记者:“敲门也很讲究,要主动亮明身份说明缘由,然后有礼有节有条有理地给当事人讲清法律法规,解答法律疑问,鼓励他们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每一次敲门都有充分的政法温度。” 晚九点,成功面对面送达40余份法律文书后,夜幕中灯火阑珊,他们似乎已经疲倦,相互道别在回家的路上。 今年截至目前,黔江区法院以这样的方式共送达法律文书9000余件。 孙洪波 通讯员 张玉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