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十四五”规划《建议》”

时间: 2020-12-25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6286

  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2020年12月25日上午,中共重庆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共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市委新闻发言人王赋介绍《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规划《建议》)起草过程、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出席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的有:中共重庆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刘晓吾;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董建国;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许洪斌;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陈金山。发布会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马然希主持。

  规划《建议》总体框架分三大板块

  王赋介绍,规划《建议》于今年12月3日全文公开发布,由14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共63条。

  第一个板块为总论,包括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十三五”时期重庆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挑战机遇、指导思想、重要原则、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

  第二板块为分论,从第三至第十三部分,包括创新驱动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融入新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文化建设、绿色发展、社会建设、安全发展等,分项阐述“十四五”时期我市改革发展稳定重点任务。

  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四部分和结束语,重点提出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确保“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等。

  目前,我市正在根据市委《建议》编制重庆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这个《纲要》将提交市“两会”审议。此外,还要编制系列专项规划,共同构成重庆市“十四五”规划体系。

  规划《建议》是统一思想与集思广益的过程

  王赋介绍,规划《建议》起草历时十多个月时间,他有幸参与了这个过程。他认为,规划《建议》起草的过程,是全市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理清思路的过程。市委专门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陈敏尔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领导小组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组织大家讨论研究,亲自审定。市长唐良智也多次召集有关方面进行研究。今年,市委专门安排了一个月时间进行调研。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领导领衔43个课题,围绕“十四五”发展开展集中调研,两次交流调研成果,形成一批含金量很高、很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很多内容都写进了规划《建议》。同时,市委组织精干专班,集中各方面力量,在十个月时间里共同来起草规划《建议》。

  同时,王赋表示,规划《建议》起草的过程,是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的过程。为了听到各方面的声音,市委专门召集38个区县和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分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三个片区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区县和部门的意见建议。

  市委还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各个方面专家座谈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等,听取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还深入开展“网络问策”,广大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先后征集到有价值的建议1000余条。规划《建议》稿形成后,市委正式征求了市委委员和各区县、各部门的意见。应该说,市委规划《建议》汇集了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智慧。

  规划《建议》有四个特点 具有浓浓的“重庆味”

  王赋总结了规划《建议》的四个特点:规划《建议》通篇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特别是“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规划《建议》逐项对接落实中央规划《建议》确定的目标要求和任务举措,是重庆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施工图”“任务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写入中央规划《建议》文本,这在市委规划《建议》文本中作了非常充分的体现;充分体现了重庆发展实际和工作特色,这个规划《建议》文本,即便把“重庆”两个字去掉,也能一下子就看出来这是重庆的规划,具有浓浓的“重庆味”。

  规划《建议》的主线脉络体现三个“新”

  王赋说,贯穿规划《建议》的主线脉络,有三个“新”: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规划《建议》文本通篇都体现了这一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改革、开放等各领域各方面部署,都体现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规划《建议》提出的“十四五”发展指导思想、重要原则、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保障措施,都体现了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要求。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在规划《建议》中有充分的体现。特别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本身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规划《建议》文本里,围绕积极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讲得非常清楚。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重庆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十四五”规划《建议》”

  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2020年12月25日上午,中共重庆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共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市委新闻发言人王赋介绍《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规划《建议》)起草过程、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出席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的有:中共重庆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刘晓吾;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董建国;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许洪斌;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陈金山。发布会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马然希主持。

  规划《建议》总体框架分三大板块

  王赋介绍,规划《建议》于今年12月3日全文公开发布,由14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共63条。

  第一个板块为总论,包括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十三五”时期重庆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挑战机遇、指导思想、重要原则、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

  第二板块为分论,从第三至第十三部分,包括创新驱动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融入新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文化建设、绿色发展、社会建设、安全发展等,分项阐述“十四五”时期我市改革发展稳定重点任务。

  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四部分和结束语,重点提出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确保“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等。

  目前,我市正在根据市委《建议》编制重庆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这个《纲要》将提交市“两会”审议。此外,还要编制系列专项规划,共同构成重庆市“十四五”规划体系。

  规划《建议》是统一思想与集思广益的过程

  王赋介绍,规划《建议》起草历时十多个月时间,他有幸参与了这个过程。他认为,规划《建议》起草的过程,是全市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理清思路的过程。市委专门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陈敏尔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领导小组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组织大家讨论研究,亲自审定。市长唐良智也多次召集有关方面进行研究。今年,市委专门安排了一个月时间进行调研。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领导领衔43个课题,围绕“十四五”发展开展集中调研,两次交流调研成果,形成一批含金量很高、很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很多内容都写进了规划《建议》。同时,市委组织精干专班,集中各方面力量,在十个月时间里共同来起草规划《建议》。

  同时,王赋表示,规划《建议》起草的过程,是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的过程。为了听到各方面的声音,市委专门召集38个区县和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分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三个片区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区县和部门的意见建议。

  市委还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各个方面专家座谈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等,听取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还深入开展“网络问策”,广大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先后征集到有价值的建议1000余条。规划《建议》稿形成后,市委正式征求了市委委员和各区县、各部门的意见。应该说,市委规划《建议》汇集了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智慧。

  规划《建议》有四个特点 具有浓浓的“重庆味”

  王赋总结了规划《建议》的四个特点:规划《建议》通篇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特别是“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规划《建议》逐项对接落实中央规划《建议》确定的目标要求和任务举措,是重庆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施工图”“任务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写入中央规划《建议》文本,这在市委规划《建议》文本中作了非常充分的体现;充分体现了重庆发展实际和工作特色,这个规划《建议》文本,即便把“重庆”两个字去掉,也能一下子就看出来这是重庆的规划,具有浓浓的“重庆味”。

  规划《建议》的主线脉络体现三个“新”

  王赋说,贯穿规划《建议》的主线脉络,有三个“新”: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规划《建议》文本通篇都体现了这一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改革、开放等各领域各方面部署,都体现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规划《建议》提出的“十四五”发展指导思想、重要原则、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保障措施,都体现了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要求。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在规划《建议》中有充分的体现。特别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本身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规划《建议》文本里,围绕积极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讲得非常清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