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弹指一挥,日月一瞬;40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 合川区工读学校在三庙中学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题法治教育宣讲 在合川区,有这样一所学校,她在铜梁山上建校,几经搬迁至如今的合阳城街道五尊社区。40年里,她以“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为理念,以“转变一个孩子,挽救一个家庭,托起一片希望”为目标,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让来自我市合川、铜梁、大足、武隆、彭水、渝中和四川省隆昌、安岳、武胜等地的3600余名“问题少年”迷途返航,让3600余名孩子得到新生,3600余个家庭得到挽救。她就是合川区工读学校,现与合川区社会管理教育培训中心合署办公,接受合川区委政法委、区教委的联合管理。今年,适逢合川区工读学校建校40周年。日前,记者走进该校,一探这所重庆市唯一教育矫治“问题少年”的公办专门学校。 强化行为规范 让“问题少年”重塑规矩 在该校校园内,“崇德循法”四个大字尤其显眼。“是工读校的老师改变了我,让我懂得修德做人、敬畏法律的基本道理,我不能辜负老师的教育,一定要做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小龙告诉记者。 小龙是合川人,2018年,15岁的小龙因盗窃被家长送到学校。刚进学校时,小龙谁都不理。为了让小龙敞开心扉,学校的包教老师经常与其谈心,并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经过老师们的耐心教导,小龙逐渐反省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有了很大改观。去年,经综合评估,小龙顺利出班,到广西去学习挖掘机技术。今年,小龙顺利找到工作,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合川区工读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来到学校的孩子大多有厌学、网瘾、校园暴力、偷窃等不良行为,如果让他们继续在普通学校上学或流浪在社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合川区工读学校作为一所专门学校,最大的作用就是做好“问题青少年”的管护,做好兜底工作,通过教育矫治,减少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增强社会满意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生进校以后,学校就会多角度地强化规范学生行为,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为了使进校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环境,合川区公安局社会管理教育培训警务支队用7~15天时间,对刚入校学生进行强化教育,让他们熟悉并熟记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在这期间,暂时中断与外界联系、家长接见等。同时,学校还会对入校学生进行规矩行为教育,进行队列站姿、内务整理、礼节礼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有章可循。 在对入校学生的教育中,学校印制了《法律安全读本》《入校规范手册》等法治教育读本,通过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明确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教育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学校根据学生多数缺乏管教、生活无规律、生活习惯差等特点,对其进行强化式的“一日教学法”管理,也就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安排,要求到一天中的每一个时间段,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专门的教育方案,采用“包教制”的方式,即一名教师包教一名学生,当好学生的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督员、生活起居管理员、思想品德辅导员、健康成长指导员,做好学生的代理家长。 强化知识教育 让“问题少年”前途可期 小军,家住重庆市江北区,2017年,小军多次在南岸区盗窃摩托车,由南岸区某派出所将其送到合川区工读校学习,接受教育矫治。通过几个月的教育矫治,小军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鉴于小军学习成绩还不错,学校老师建议小军回到普通学校好好学习。今年,小军不负众望,成功考上了重庆一所大学的旅游专业。 “有些孩子离开学校后想继续读书,想上高中、上大学,即便一些孩子完成义务教育以后没有继续上学的打算,但是多学一点文化知识对他们来说总是有用的,所以必须开设好文化课程。”合川区工读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此,合川区工读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了初一至初三的课程,学生同样可以参加中考,领取毕业证。今年,学校有5名学生参加了中考,这5名学生都是由于家庭原因导致性格叛逆,在普通学校学习不认真、欺负同学,到了合川区工读学校后,接受了适合他们的教育,性格逐渐改变,成绩也有所提升。目前,5名同学有3名已升入高中学习,2名同学正在学习技能。除了强化文化学习,合川区工读学校为了让学生在社会中自食其力,具有基本生存能力,加强了职业教育。学校邀请中职校教师为学生讲解农耕、厨艺、汽修等基本技能,并进行现场实作,实实在在为孩子们以后的出路考虑。 多方寻找路径 让“问题少年”步入正道 去年3月的一天,合川工读学校内人头攒动,原来是该校正在举办成长心连心大型公益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来自市内爱心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还有学生家长。 在“二人对话”活动中,学生小明在和妈妈互动时,突然放声痛哭,面对妈妈大喊:“妈妈,我爱你!妈妈,我错了!”原来,在活动中,他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待家人不耐烦甚至恶言冷语的态度,给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小明的妈妈紧紧地抱住了小明,泪流满面。她告诉在场师生,以前孩子一直不听话,犯了很多错,没想到在合川区工读学校老师和爱心志愿者的帮助下,孩子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懂事了。今年,小明顺利出校。老师在与家长的联系中,得知小明开始自己创业的情况后,真心为小明走入正道感到非常高兴。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早日走入正轨,合川区工读学校想了很多办法。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学校建立健全了家长学校网络联系机制,指导家长如何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学校还建立了对出校学生至少保持6个月以上的跟踪回访制度,包教老师经常与家长、普通学校等进行沟通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出校后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形成合力,一同巩固教育矫治效果。 同时,学校还为学生出校多方寻找路径,确保他们不重蹈覆辙。为此,在合川区委政法委的统筹下,还在全区各镇(街)成立了问题青少年帮教小组,由各镇(街)平安办接收出校学生,并签订《接茬帮教责任书》;还建立校企联姻,学校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学生在校学到技能后,有利于到企业实践上岗,为学生谋出路,为家庭解决后顾之忧。 重视源头防范 破解社会市域治理难题 2018年4月17日,由合川区委政法委、区教委发起,合川区工读学校实施的“合川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题宣讲报告”在合川区三庙中学拉开帷幕。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老师组成义务宣讲团,持续深入区内中小学开展‘两法’宣讲、实例讲解,及时做好源头防范工作。”合川区工读校校长表示,学校将以《关于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为引领,坚持立足教育、科学矫治、有效转化的方针,努力创建重庆市专门教育示范学校,深入思考专门教育,做好问题少年的教育矫治工作,为孩子们成长撑起一片蓝天,为家庭带来希望。
如何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育转化和有效管控,这是个非常棘手的社会治理难题。合川区高度重视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把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转化和有效管控作为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急剧上升势头的治本之策,以合川区工读学校为切入点,调动各方力量,切实打牢打稳轻微违法犯罪未成年人预防矫治体系,努力遏制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急剧上升的势头,让家长放心,为普通学校解决难题,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 记者 陈晓容 通讯员 来玉伍 吴頔 本版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阅读链接: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合川专门教育 2014年,时任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学普为合川区社会管理教育培训中心揭牌,并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和教育矫治工作把脉导航。2016年,学校被重庆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授予“重庆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2018年,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强到校视察,对学校坚持矫治问题青少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将学校打造成“重庆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警示教育基地”。2019年,重庆市关工委主任肖祖修,常务副主任唐情林、谢春光等一行来校视察时,高度赞许了合川区工读学校不忘初心,坚持矫治问题青少年的做法,并希望尽快改善校园环境,扩大招收范围,为挽救不良未成年人做出更大贡献。2020年,学校被合川区委宣传部、区社科联授予首批“合川区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被合川区人民检察院授予未成年人观护教育基地。2014年以来,全国人大、团中央、民革中央,重庆市委政法委、市政府研究室、市教委,合川区人大、区政协等先后到校调研,数十篇稿件在《人民日报》《重庆日报》《重庆法制报》等官方媒体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