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在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云阳代表团提出《关于进一步强化“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呼吁推进“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推进三峡旅游品质化发展,市文旅委办理该建议,并充分吸纳该建议。 市文旅委在答复云阳代表团时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以山水奇观和人文底蕴为依托,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一体化发展为抓手,推进三峡旅游品质化发展。 在一体化顶层设计优化提升方面,我市进一步理顺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统筹“大三峡”一体化发展高效有序推进;每年配套“大三峡”一体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一体化宣传营销、市场拓展等工作;完善规划体系,加强与各类规划衔接,突出万州-开州-云阳、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城口-奉节-巫山-巫溪三个区域板块特色,实施差异化、协同化、特色化发展。 建设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我市加快建设渝万高铁、渝西高铁、郑万高铁等高速铁路项目,加快推进开州至城口、奉节至建始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实施万州潭獐峡至云阳龙缸至奉节天坑地缝至巫山龙骨坡、巫山小三峡景区至巫溪红池坝、巫山大昌古镇至平河至下庄至G42巫山楚阳段、白帝城至关门山至红池坝、云阳龙缸至巫溪红池坝等一批旅游快速通道。开拓与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航线、旅游客运专线,拓展国际航线和航班,开展旅游包机业务。 在一体化核心吸引物打造方面,我市提档升级现有游轮旅游产品,建成一批游轮游艇基地;发展“水上巴士”观光快船,积极培育游船、轮渡、游艇、快艇等多元化水上旅游产品,推进建设一批沿江游艇基地,策划打造一批水主题旅游项目。同时,培育精品旅游景区,支持奉节白帝城、巫山神女、丰都名山等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动云阳张飞庙、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万州滨江环湖、忠县石宝寨等三峡沿线景区文化挖掘、功能拓展、设施配套、服务升级,提档升级云阳青龙古建筑群、丰都小官山、忠县白公祠等历史文化景区,推进云阳龙缸景区、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奉节关门山大峡谷等腹地景区建设及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形成高密度精品景区集群。并且,建设精品旅游度假区,利用三峡库区山地及气候资源,打造一批中高端全产业链气候康养度假项目集群,推动万州滨江环湖、梁平百里竹海、丰都南天湖等旅游度假区建设。还实施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打造一批城镇旅游综合体、城市休闲公园(街区),实施云阳恐龙化石群、奉节《中国诗词大会》永久会址、巫山摩天岭森林小镇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我市进行一体化旅游宣传营销,突出品牌打造,全媒介、多角度宣传三峡旅游品牌和产品;重点策划举办好第十一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第三届世界大河歌会和第二届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旅游宣传营销大会,指导区县举办好100名网媒总编看三峡活动、大河流域旅游发展论坛、第二十一届垫江牡丹文化节、第十四届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等节会活动。深化区域协作,持续兑现落实三峡旅游营销奖励政策,指导区县出台营销奖励政策,建立与旅行商联动机制。出台惠民政策,探索“大三峡”旅游套票、联票机制,推出“大三峡”通用的“旅游年票”制度和“大三峡旅游一卡通”;推进更多的旅游景区优惠或免费开放,鼓励旅游企业推出更多优惠和便民措施。 在一体化产品整合提升方面,我市培育文化产业聚集地,深入挖掘渝东北三峡库区文化资源,面向市场深度开发传统工艺、特色节会、博物馆文创、文化民宿,做大杂技、川剧等旅游演艺市场,引导有条件的区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产业融合的文创园区、基地、街区、小镇和艺术之乡。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创建提升一批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发挥全域旅游融合功能,发展漂流、滑雪、攀岩、科考、探秘、研学、拓展训练等特色旅游产品。推进文旅融合,优化提升《归来三峡》《烽烟三国》《世界大河歌会》《天上黄水》等一批旅游演艺节目精品,创作一批优秀旅游演艺产品;加强非遗创新转化,培育壮大非遗市场主体,推出一批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特色小镇、非遗传习所;推动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引导区县广播电视台办好文化旅游专业频道或节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挖掘乡村民俗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大力提升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促进传统乡村旅游向现代农业庄园、田园综合体、有机农庄、休闲农庄、养老基地、乡村俱乐部、特色民宿等新兴业态转型。 实施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市优化提升长江黄金水道旅游交通,结合长江干流和支流航道整治,规划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游轮母港和辅港、朝天门旅游客运中心以及丰都、忠县、云阳、奉节、巫山等长江沿线游轮游艇码头;提速建设环三峡旅游风景道,推进“大三峡”区域高铁、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渝万高铁、渝西高铁、郑万高铁等高速铁路项目,加快推进开州至城口、奉节至建始等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大三峡”旅游东西横向、南北纵向旅游大通道;加快实施万州潭獐峡至云阳龙缸至奉节天坑地缝至巫山龙骨坡、巫山县城至巫山神女景区、白帝城至关门山至红池坝、开州雪宝山至宣汉巴山大峡谷等一批旅游快速通道,实现“城景通”“景景通”;推进旅游交通干道绿化、美化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升级改造,规划建设交通观景平台、休憩平台、沿线汽车营地、绿道系统等,实现道路从单一交通功能向交通、生态、游憩、观光等复合功能转变,形成“环三峡”旅游风景道体系。拓展提升旅游航空网络,支持万州机场、巫山机场建设成为正式开放口岸,打造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出口通道。开拓与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航线、旅游客运专线,拓展国际航线和航班,鼓励开展旅游包机业务,加快形成渝东北三峡库区与主要客源地双向直航的航空网络。 在实施一体化精品线路培育提升方面,我市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大三峡”各区县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探索实施三峡旅游“一票通”,推动构建一体化利益联结机制。优化邮轮旅游产品,进一步优化三峡游轮产品线路,开发空水联程、铁水联程、江海联程等新产品,培育多元组合、自由灵活的游轮游船和“水上巴士”线路。培育自驾游环线,依托环三峡旅游风景道,支持建设一批自驾和房车营地,引导发展自驾车旅游、房车旅游等产品,培育腹地自驾旅游环线。发展多元化特色线路,策划推出乡村游、温泉游、古镇游、避暑游、民俗游等主题线路,打造形成三国文化之旅、长江南线峡谷探险游、长江北线高山休闲观光游、百里竹海康养之旅、三峡田园民俗风情之旅等一批特色旅游线路品牌;强化与主城都市圈和渝东南武陵山城镇群区域互动,加强与湖北、四川、陕西等周边省份联动,形成跨区域、跨省市的特色线路。 记者 唐孝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