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也要有仪式感

时间: 2021-01-2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565

  ◎王国梁

  腊八节就要到了,我对妻子说:“腊八节咱要过得有点仪式感。”她笑笑说:“又是仪式感,现在是不是有点仪式感泛滥,动不动就要讲仪式感,太刻意了吧!”我很认真地说:“腊八是个有意义的节日,仪式感是必须的!”

  腊八节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个节日,有人甚至完全遗忘了这个节日,在我看来,腊八节却是有多重意义的节日。“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腊八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所以我们用过节的方式抵御寒冷,向寒冷宣战的同时,表达我们对温暖的向往。尤其是一碗浓浓的腊八粥,可以让幸福在寒冷的日子里永驻。腊八节拉开了迎接春节这场大戏的序幕,从腊八开始,人们就要投入一场热闹而喜庆的迎接活动。腊八是序曲,所以分量很重。再加上今年特殊,我们都在全力防疫,更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做支撑。敢于挑战寒冷,怀揣对温暖的渴望,才能迎来春暖花开。

  常常想起我们小时候,那时虽然还没有“仪式感”这个词,但任何节日都是极富仪式感的。那时候,人们对民俗极为重视,觉得那样郑重的仪式是对生活的善待。大家平时的日子可以过得马虎一点,但节日一到,一点都不能马虎。那些民俗,代代相传,永远不会失传。

  每年腊八的前夜,母亲就开始准备腊八粥食材。腊八粥一定要凑够八样食材,大米、小米、花生、红枣、杏仁、核桃、葡萄干、莲子等等。父母忙着淘米,剥壳,准备就绪已经到了夜深时分。我们姐弟钻入被窝要睡了,母亲还在忙。她开始在炉火上熬腊八粥,为的是腊八一大早就可以吃。腊八粥需要文火慢熬,味道才香浓纯正。等到锅里的粥开起来,母亲把火调小,开始慢慢熬。做好这一切,母亲才会安心睡觉。母亲的这种做法,不知不觉被姐姐完全继承下来,后来的一些年里,都是姐姐熬腊八粥,一直到她出嫁。姐姐出嫁后,便把这种熬粥的仪式带到婆家,再教给她自己的孩子。母亲们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完成了民俗的传承。

  腊八节腌腊八蒜,也是我家每年都要做的。腊八蒜一定要等到大年初一吃饺子的时候才吃,所以我觉得腌腊八蒜就是在展望新年,给未来埋下一个温暖的伏笔。仿佛是许下一个承诺,到了年初一便会兑现。腌腊八蒜很简单,把蒜瓣剥好,放到一个透明的罐子里,然后把醋倒进去即可。罐子里面白生生的蒜瓣会慢慢变绿,到了大年初一,蒜瓣如同碧玉一般。随着腊八蒜一点点变绿,我心中的喜悦也一点点升腾起来,因为年很快就到了。当你心中的期许落到实处,满足感和幸福感会油然而生。

  小时候的腊八节,我们过得多姿多彩。我把这些记忆讲给妻子听,她笑着点点头说:“今年咱们也要过个有仪式感的腊八节!”

  几天后,妻子对我说:“今年的腊八节我计划好了,熬腊八粥,腌腊八蒜,做腊八面,一样都不能少!其中,熬腊八粥是重头戏!”做腊八面是她新学的,为的是突出腊八节的仪式感。有仪式感的腊八节,会让寒冷的日子变得温暖,也会让美好的未来离我们更近。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腊八节也要有仪式感

  ◎王国梁

  腊八节就要到了,我对妻子说:“腊八节咱要过得有点仪式感。”她笑笑说:“又是仪式感,现在是不是有点仪式感泛滥,动不动就要讲仪式感,太刻意了吧!”我很认真地说:“腊八是个有意义的节日,仪式感是必须的!”

  腊八节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个节日,有人甚至完全遗忘了这个节日,在我看来,腊八节却是有多重意义的节日。“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腊八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所以我们用过节的方式抵御寒冷,向寒冷宣战的同时,表达我们对温暖的向往。尤其是一碗浓浓的腊八粥,可以让幸福在寒冷的日子里永驻。腊八节拉开了迎接春节这场大戏的序幕,从腊八开始,人们就要投入一场热闹而喜庆的迎接活动。腊八是序曲,所以分量很重。再加上今年特殊,我们都在全力防疫,更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做支撑。敢于挑战寒冷,怀揣对温暖的渴望,才能迎来春暖花开。

  常常想起我们小时候,那时虽然还没有“仪式感”这个词,但任何节日都是极富仪式感的。那时候,人们对民俗极为重视,觉得那样郑重的仪式是对生活的善待。大家平时的日子可以过得马虎一点,但节日一到,一点都不能马虎。那些民俗,代代相传,永远不会失传。

  每年腊八的前夜,母亲就开始准备腊八粥食材。腊八粥一定要凑够八样食材,大米、小米、花生、红枣、杏仁、核桃、葡萄干、莲子等等。父母忙着淘米,剥壳,准备就绪已经到了夜深时分。我们姐弟钻入被窝要睡了,母亲还在忙。她开始在炉火上熬腊八粥,为的是腊八一大早就可以吃。腊八粥需要文火慢熬,味道才香浓纯正。等到锅里的粥开起来,母亲把火调小,开始慢慢熬。做好这一切,母亲才会安心睡觉。母亲的这种做法,不知不觉被姐姐完全继承下来,后来的一些年里,都是姐姐熬腊八粥,一直到她出嫁。姐姐出嫁后,便把这种熬粥的仪式带到婆家,再教给她自己的孩子。母亲们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完成了民俗的传承。

  腊八节腌腊八蒜,也是我家每年都要做的。腊八蒜一定要等到大年初一吃饺子的时候才吃,所以我觉得腌腊八蒜就是在展望新年,给未来埋下一个温暖的伏笔。仿佛是许下一个承诺,到了年初一便会兑现。腌腊八蒜很简单,把蒜瓣剥好,放到一个透明的罐子里,然后把醋倒进去即可。罐子里面白生生的蒜瓣会慢慢变绿,到了大年初一,蒜瓣如同碧玉一般。随着腊八蒜一点点变绿,我心中的喜悦也一点点升腾起来,因为年很快就到了。当你心中的期许落到实处,满足感和幸福感会油然而生。

  小时候的腊八节,我们过得多姿多彩。我把这些记忆讲给妻子听,她笑着点点头说:“今年咱们也要过个有仪式感的腊八节!”

  几天后,妻子对我说:“今年的腊八节我计划好了,熬腊八粥,腌腊八蒜,做腊八面,一样都不能少!其中,熬腊八粥是重头戏!”做腊八面是她新学的,为的是突出腊八节的仪式感。有仪式感的腊八节,会让寒冷的日子变得温暖,也会让美好的未来离我们更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