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火种从这里播撒到川渝黔边区

时间: 2021-02-26 来源: 重庆日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412

  我市革命历史遗址又添一处新景观。1月27日,中共綦江支部旧址(邹进贤故居)原址修复完毕,正式开放。

  旧址位于綦江古南街道文昌社区中山路24号,是中共綦江支部书记邹进贤的故居,始建于清末。1926年1月24日,中共綦江支部正式成立,这是重庆地区建立最早的两个党支部之一。

  为什么重庆地区建立最早的两个党支部之一在綦江?它对綦江乃至重庆的革命究竟有怎样的影响?走进中共綦江支部旧址,我们将找到答案。

  重庆地区最早的两个党支部之一



  1月27日,在綦江古南街道文昌社区,中共綦江支部旧址修复完毕正式开放

  中共綦江支部旧址为一楼一底的川南民居,紧挨着綦江区中山路小学。站在旧址院内,能听见校园的琅琅读书声。

  民居的主人邹进贤是中共綦江支部书记,也曾是一名教师。记者在现场看到,底楼是邹家堂屋、邹进贤父母卧室和邹家书铺;二楼是邹进贤书房、邹进贤卧室和中共綦江支部活动室。

  邹进贤生于1899年。1923年,邹进贤在成都四川蚕业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加入共青团。1924年,邹进贤毕业回乡,担任綦江县第一高等小学的训育主任,兼授綦江青年会中学的国语、常识等课程。

  “他精明干练,很会讲演,经常向学生讲革命道理,对人热情诚恳,只要有求于他,无不尽力相助。”原国家轻工业部办公厅负责人犹凤歧曾是邹进贤的学生。他回忆,邹进贤以身作则,积极进行革命宣传,资助学生到黄埔军校学习,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受邹进贤影响,1933年,犹凤歧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遭遇连年的军阀混战、土匪劫掠和水旱灾害,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邹进贤强烈地希望改变现状。受“五四”新思想影响,邹进贤尝试与志同道合的青年们一起,探索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他严以律己,每周都从谨言、秩序、廉直、诚实等8个方面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

  然而,1923年夏天,邹进贤返乡调查民团情况的结果令他心灰意冷。邹进贤曾在一封致綦江诸友人的信中沉痛地写道:“而且连一个实业所也破产净尽,更说不上发展实业的话了。你们欲为一个教育家么?然而学校被兵絜扎了,学校器具损坏殆尽了,学款被提了……试问你当教育家怎样去改造环境而保全自身呢?”

  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已无望,摆在邹进贤及进步青年面前的只剩下一条路——革命。1925年春,邹进贤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的必然选择。”1月22日,綦江区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陈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綦江地处川黔交通要道,是军阀争夺之地,进步思想也在此广为传播。人民深受战争之害,抗争意识强烈。因此,能够带领人民推翻压迫的中国共产党,成为綦江民心所向的对象。这是重庆地区最早的两个党支部之一诞生在綦江的重要原因。

  播撒红色火种推动革命蓬勃发展



  1月27日,中共綦江支部旧址修复完毕正式开放,图为位于二楼的中共綦江支部会议室

  通过一道窄窄的木楼梯登上二楼,再穿过邹进贤的书房和卧室,最里间就是中共綦江支部会议室。

  “为了掩护党的活动,这间会议室平时看起来就是书铺的修书室。”綦江区文旅委副主任周铃介绍,会议室内有木桌、木凳等,可供围坐。党员们开会时,会秘密悬挂起党旗。

  窗外背靠山坡。之所以邹进贤选择自家作为党支部的会议地点,周铃说,邹家书铺人来人往,可以掩护党的活动。如果遇到危险,邹进贤和支部成员可以从旧址后门迅速撤离,借助地形隐蔽。

  成立之初,中共綦江支部仅有邹进贤、陈翰屏、危直士(又名危石顽)、陈治钧、程志筠等9名党员,包括两名女党员。红色火种就从这幢木造小楼开始传遍綦江,进而播撒向四川、贵州和重庆其他地方。

  “中共綦江支部为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陈平介绍,1926年5月,邹进贤受杨闇公委托,带杨尚昆一同赴苏联学习。杨尚昆称邹进贤为“革命启蒙老师”。此外,陈治钧1929年任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特别委员会秘书长,1930年春在涪陵因武装起义失败被捕,壮烈牺牲。危直士1927年先后调任中共丰都县特支书记和邻水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津地委党校副校长、江津政协常委。程志筠在中共重庆地委成立不久后,任妇女委员会书记,1931年调四川省委工作。

  1928年,邹进贤被派往中共江苏省委工作。1930年5月,时任中共四川省委秘书长的邹进贤遭叛徒出卖,英勇牺牲。

  抛头颅,洒热血,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和奋斗精神从綦江远播各地。党史资料显示,从1926年1月中共綦江支部成立到1949年11月綦江解放,綦江地方党组织由一个支部发展为地级组织——綦南中心县委,下属58个支部,所属党员(包括綦江、南川和津巴边区)共计990多名。

  陈平表示,綦江地方党组织发展壮大,不仅推动了本地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而且推动了南川、江津、巴县、贵州习水等周边地区发展党员、培养干部、开展斗争,为重庆及西南地区的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支部手册》彰显党的先进理念

  “共产党要打倒欺骗和屠杀工农的国民党”“共产党要使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共产党要救济实业破产的工农”“共产党要拥护农民协会”“共产党要救济老弱残疾者”……7幅标语,字字千钧。它们就陈列在中共綦江支部旧址的展示区,经历近百年岁月,仍令人心情激荡。

  陈平告诉我们,这是1929年中共綦江县委为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和反对军阀战争而印制的标语。从中,可以感受到共产党人热爱人民、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以及先进的革命理念。

  中共綦江支部成立后,綦江地下革命斗争迅速开展起来,先后组织了“东溪米案”“武装抗捐”等有重大影响的地下革命斗争,活动范围包括綦江、南川、江津、巴县,四川合江,贵州桐梓、习水等地,推动了国统区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历次斗争中,綦江地下党组织也积累了宝贵的革命经验。1949年5月,中共綦江县委秘密编印的通俗易懂的党内教材《支部手册》就是革命智慧的结晶之一。

  1月22日,记者在綦江档案馆看到了《支部手册》的复制件。整本《支部手册》均为手写,字体工整。封面上清楚地写着“1949.5”,记录下手册诞生的时间。

  翻开《支部手册》,每一项都分为若干点,条理清晰。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章节中,包括入党资格、党员的义务、党员的权利、一个好的党员应具备的条件等内容。在“一个好的党员应具备的条件”中,第一项就是:终身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作为中共綦江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邹进贤未能看到这本《支部手册》。但正如他在给友人周绍溪写的信中所说,“中国在我们肩上”,此诺重如泰山。肩负带领人民推翻压迫的历史使命,綦江地方党组织日渐蓬勃壮大,写下光辉的历史。

  1926年1月,中共綦江支部共有9名党员。

  1927年春,发展到60多名党员。

  1949年11月,綦江解放,党员达358人。

  1985年底,党员达26795人。

  2020年,綦江党员人数已达到43747人。綦江也成为“重庆南大门”,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重要节点。

  “今后,中共綦江支部旧址将成为革命教育、爱国教育的重要载体,并将成为綦江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陈平表示,綦江还有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初期著名的军事指挥员王良烈士、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王奇岳烈士、黄埔“霍氏三杰”霍步青、霍锟镛、霍栗如烈士以及红岩英烈明昭等革命先烈,红色历史底蕴深厚。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教授表示,中共綦江支部旧址开放,可以让今天的共产党人和近百年前的共产党人对话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

  今后,会有更多人来到綦江,感受共产党人的信念之光。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红色火种从这里播撒到川渝黔边区

  我市革命历史遗址又添一处新景观。1月27日,中共綦江支部旧址(邹进贤故居)原址修复完毕,正式开放。

  旧址位于綦江古南街道文昌社区中山路24号,是中共綦江支部书记邹进贤的故居,始建于清末。1926年1月24日,中共綦江支部正式成立,这是重庆地区建立最早的两个党支部之一。

  为什么重庆地区建立最早的两个党支部之一在綦江?它对綦江乃至重庆的革命究竟有怎样的影响?走进中共綦江支部旧址,我们将找到答案。

  重庆地区最早的两个党支部之一



  1月27日,在綦江古南街道文昌社区,中共綦江支部旧址修复完毕正式开放

  中共綦江支部旧址为一楼一底的川南民居,紧挨着綦江区中山路小学。站在旧址院内,能听见校园的琅琅读书声。

  民居的主人邹进贤是中共綦江支部书记,也曾是一名教师。记者在现场看到,底楼是邹家堂屋、邹进贤父母卧室和邹家书铺;二楼是邹进贤书房、邹进贤卧室和中共綦江支部活动室。

  邹进贤生于1899年。1923年,邹进贤在成都四川蚕业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加入共青团。1924年,邹进贤毕业回乡,担任綦江县第一高等小学的训育主任,兼授綦江青年会中学的国语、常识等课程。

  “他精明干练,很会讲演,经常向学生讲革命道理,对人热情诚恳,只要有求于他,无不尽力相助。”原国家轻工业部办公厅负责人犹凤歧曾是邹进贤的学生。他回忆,邹进贤以身作则,积极进行革命宣传,资助学生到黄埔军校学习,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受邹进贤影响,1933年,犹凤歧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遭遇连年的军阀混战、土匪劫掠和水旱灾害,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邹进贤强烈地希望改变现状。受“五四”新思想影响,邹进贤尝试与志同道合的青年们一起,探索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他严以律己,每周都从谨言、秩序、廉直、诚实等8个方面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

  然而,1923年夏天,邹进贤返乡调查民团情况的结果令他心灰意冷。邹进贤曾在一封致綦江诸友人的信中沉痛地写道:“而且连一个实业所也破产净尽,更说不上发展实业的话了。你们欲为一个教育家么?然而学校被兵絜扎了,学校器具损坏殆尽了,学款被提了……试问你当教育家怎样去改造环境而保全自身呢?”

  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已无望,摆在邹进贤及进步青年面前的只剩下一条路——革命。1925年春,邹进贤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的必然选择。”1月22日,綦江区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陈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綦江地处川黔交通要道,是军阀争夺之地,进步思想也在此广为传播。人民深受战争之害,抗争意识强烈。因此,能够带领人民推翻压迫的中国共产党,成为綦江民心所向的对象。这是重庆地区最早的两个党支部之一诞生在綦江的重要原因。

  播撒红色火种推动革命蓬勃发展



  1月27日,中共綦江支部旧址修复完毕正式开放,图为位于二楼的中共綦江支部会议室

  通过一道窄窄的木楼梯登上二楼,再穿过邹进贤的书房和卧室,最里间就是中共綦江支部会议室。

  “为了掩护党的活动,这间会议室平时看起来就是书铺的修书室。”綦江区文旅委副主任周铃介绍,会议室内有木桌、木凳等,可供围坐。党员们开会时,会秘密悬挂起党旗。

  窗外背靠山坡。之所以邹进贤选择自家作为党支部的会议地点,周铃说,邹家书铺人来人往,可以掩护党的活动。如果遇到危险,邹进贤和支部成员可以从旧址后门迅速撤离,借助地形隐蔽。

  成立之初,中共綦江支部仅有邹进贤、陈翰屏、危直士(又名危石顽)、陈治钧、程志筠等9名党员,包括两名女党员。红色火种就从这幢木造小楼开始传遍綦江,进而播撒向四川、贵州和重庆其他地方。

  “中共綦江支部为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陈平介绍,1926年5月,邹进贤受杨闇公委托,带杨尚昆一同赴苏联学习。杨尚昆称邹进贤为“革命启蒙老师”。此外,陈治钧1929年任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特别委员会秘书长,1930年春在涪陵因武装起义失败被捕,壮烈牺牲。危直士1927年先后调任中共丰都县特支书记和邻水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津地委党校副校长、江津政协常委。程志筠在中共重庆地委成立不久后,任妇女委员会书记,1931年调四川省委工作。

  1928年,邹进贤被派往中共江苏省委工作。1930年5月,时任中共四川省委秘书长的邹进贤遭叛徒出卖,英勇牺牲。

  抛头颅,洒热血,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和奋斗精神从綦江远播各地。党史资料显示,从1926年1月中共綦江支部成立到1949年11月綦江解放,綦江地方党组织由一个支部发展为地级组织——綦南中心县委,下属58个支部,所属党员(包括綦江、南川和津巴边区)共计990多名。

  陈平表示,綦江地方党组织发展壮大,不仅推动了本地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而且推动了南川、江津、巴县、贵州习水等周边地区发展党员、培养干部、开展斗争,为重庆及西南地区的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支部手册》彰显党的先进理念

  “共产党要打倒欺骗和屠杀工农的国民党”“共产党要使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共产党要救济实业破产的工农”“共产党要拥护农民协会”“共产党要救济老弱残疾者”……7幅标语,字字千钧。它们就陈列在中共綦江支部旧址的展示区,经历近百年岁月,仍令人心情激荡。

  陈平告诉我们,这是1929年中共綦江县委为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和反对军阀战争而印制的标语。从中,可以感受到共产党人热爱人民、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以及先进的革命理念。

  中共綦江支部成立后,綦江地下革命斗争迅速开展起来,先后组织了“东溪米案”“武装抗捐”等有重大影响的地下革命斗争,活动范围包括綦江、南川、江津、巴县,四川合江,贵州桐梓、习水等地,推动了国统区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历次斗争中,綦江地下党组织也积累了宝贵的革命经验。1949年5月,中共綦江县委秘密编印的通俗易懂的党内教材《支部手册》就是革命智慧的结晶之一。

  1月22日,记者在綦江档案馆看到了《支部手册》的复制件。整本《支部手册》均为手写,字体工整。封面上清楚地写着“1949.5”,记录下手册诞生的时间。

  翻开《支部手册》,每一项都分为若干点,条理清晰。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章节中,包括入党资格、党员的义务、党员的权利、一个好的党员应具备的条件等内容。在“一个好的党员应具备的条件”中,第一项就是:终身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作为中共綦江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邹进贤未能看到这本《支部手册》。但正如他在给友人周绍溪写的信中所说,“中国在我们肩上”,此诺重如泰山。肩负带领人民推翻压迫的历史使命,綦江地方党组织日渐蓬勃壮大,写下光辉的历史。

  1926年1月,中共綦江支部共有9名党员。

  1927年春,发展到60多名党员。

  1949年11月,綦江解放,党员达358人。

  1985年底,党员达26795人。

  2020年,綦江党员人数已达到43747人。綦江也成为“重庆南大门”,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重要节点。

  “今后,中共綦江支部旧址将成为革命教育、爱国教育的重要载体,并将成为綦江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陈平表示,綦江还有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初期著名的军事指挥员王良烈士、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王奇岳烈士、黄埔“霍氏三杰”霍步青、霍锟镛、霍栗如烈士以及红岩英烈明昭等革命先烈,红色历史底蕴深厚。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教授表示,中共綦江支部旧址开放,可以让今天的共产党人和近百年前的共产党人对话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

  今后,会有更多人来到綦江,感受共产党人的信念之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