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有一所特殊的戒毒所,它就是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这里,是全国第一个艾滋病吸毒人员集中管理场所,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容不得一丝马虎。从青丝到白发,从青春到年迈,撑起这里的是一代代戒毒干警平凡的坚守,是他们薪火相传的职业精神。在传承的力量下,他们在这里谱写着平凡又意义深刻的人生乐章。
传承先辈精神 投身戒毒事业
刘文宇是北碚强戒所四级警长,今年30岁。历经8次公考,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戒毒人民警察。通过考试时,她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穿上这身警服,更没想到自己未来会承担起一名戒毒警察的重任。 第一次与吸毒人员接触时,她心里也有些发怵。由于母亲是医生的缘故,她自小对医学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令她胆怯的并非是艾滋病,反而是从未接触过的吸毒人员。她对吸毒的了解仅仅存在于影视作品中,荧幕里那些“瘾君子”毒瘾发作时夸张的表情和动作给她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但是接触过戒毒人员后,她慢慢发现,电视剧中的演绎的确有很多夸张的成分,现实生活中的戒毒人员事实上也不过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同时,她们大队长雷红对戒毒人员的关心呵护,也让她明白了对戒毒人员不必树立起心理上的防线,多给与他们一点耐心,可能就能得到回馈。 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的确也等到了这场回馈。所内有一名叫做刘娟(化名)的吸毒人员,是一名“三进宫”的“老油条”,由于她多次进行强制隔离戒毒,对所内的事务较为了解,经常对她的工作指手画脚,对她的管教也不太买账。 但是有一天,刘娟突发疾病,被诊断出是肝腹水。本来就患有艾滋病的她,在所内接受治疗,却一直无法恢复,最后不得不将其送去北碚区第九人民医院住院。 在所外就医期间,刘娟的病情一度十分严重,连她自己都认为自己活不长了,心中既害怕又焦虑。由于其丈夫也是一个“瘾君子”,家中经济拮据请不起陪护,抱着对戒毒人员的同理心,刘文宇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她说:“不管她吸毒,还是艾滋病,她最开始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无辜的。” 刘文宇和其他几位民警一起包办了刘娟从病发、病中、病危、病情缓解过程中的所有陪护工作。凌晨3点的病床旁,都能看到她守护的背影。只要刘娟的心跳检测仪一发出响动,她就立马叫来护士查看她的情况。连医院的护士都说,她的亲爸亲妈都没像她们这样上心。 在刘文宇的精心陪护下,刘娟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也就是在这次大病后,刘娟对刘文宇十分感恩,并开始转变对新民警的态度,不再与她“作对”。 刘文宇于2017年年底入党,党龄虽然不长,但是在工作上一直都兢兢业业。作为一名党员,她深受爷爷的影响。会计出生的爷爷,今年85岁,党龄却已有72年。他一辈子都与粮食和金钱打交道,所以做事十分严谨,几乎到“呆板”的地步。但是在刘文宇眼中,这是爷爷认真负责的表现。正是在爷爷这种精神的鼓励下,刘文宇才更加坚定了入党的决心,不断用忠诚与担当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
还未入党就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从武汉回来,你会发现整个人的心态产生了变化,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北碚强戒所三大队的姚贵群是一名心电图B超医生,也是北碚强戒所的“援鄂英雄”。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44岁的姚贵群接到通知须回所参与集中隔离,就在隔离期间,上级发出了“支援武汉、勇战疫情”的战时号召。在看到消息后,姚贵群就第一时间就决定报名,并连夜写下“自愿援鄂申请书”。她在申请书中写道:“我是医生又是民警,既有扎实的医疗技术还有一定行政工作经验,去疫情严重的湖北参加支援工作我比其他民警都合适”。等到报名之后,她才想起,自己还未来得及征求家人的同意。 就这样,她义无反顾奔向了武汉。姚贵群支援的地方关押的都是服刑人员,她的主要职责就是隔离巡查,同时她还自愿承担了发放物资、核酸检测等相关工作。每天上班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与疫区隔离人员近距离接触,不断重复着繁重、严格的防疫工作。面对高强度、高风险的防疫任务,她从来没叫一声苦、喊一声累,一直以开朗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 姚贵群原本以为,这里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场所,结果第一次核酸检测进行后,她所在的场所竟发现了60余人感染。连夜将感染人员送走后,整个场所都人心惶惶,部分同事甚至害怕得晚上带着口罩睡觉。出于安全考虑,上级领导也叮嘱她们尽量与服刑人员们保持距离,减少接触。但是姚贵群设身处地,考虑到服刑人员也会产生恐惧心理,若控制不住,极易爆发情绪问题。所以,她值班当晚,走遍了2栋大楼,12层楼,每每进入到一个房间,她便会温声安抚服刑人员,告诉他们不必害怕。 “请党组织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相信我、考验我、磨练我……”选择奔赴武汉,援鄂抗疫之时,姚贵群还并未成为一名党员。在抗疫一线,她才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对姚贵群来说,这只是一个形式,她不是党员,但她却一直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正是因为如此,当她面对重重困难,才从未退缩,一直以一名警察的责任和医务工作者的仁心迎难而上。 最终,姚贵群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了一名党员。
退休前不辱使命彰显老党员本色
“人生就是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点实事,让后人来欣赏评说。”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的这句话,是孙平的座右铭。他已入警40多年,拥有20多年的党龄,虽然年过花甲,但他看起来仍然精神奕奕。 作为第一批封闭隔离民警,孙平一直坚守并战斗在场所戒毒防疫的最前沿。为确保艾滋病戒毒人员不受新冠病毒的侵袭,工作中的他事事亲为、靠前指挥,他积极宣传新冠病毒防疫知识,亲自给戒毒人员测量体温、发放防护用品,带领戒毒人员消毒,不让防疫工作出现一丁点儿闪失。疫情防控期间,孙平86岁高龄的岳母因肠癌于家中逝世。原本他应该尽到子女的义务,回家尽孝、料理后事。但当前疫情严重,自己身为警察,且在隔离值班期间,不可擅离职守。 而且,在封闭隔离执勤的要求下,能接替的同事还未满规定的隔离期,一旦他离开,岗位上就少一个人,将存在极大的风险。领导都劝他打报告请丧假,他却说:“警力走一个就缺一人,值班安全就会少一分保障,我还是留下来。” 临近退休之际,孙平得知大队警力紧张,他便主动请缨到大队值班,说要利用剩下的时间为场所尽己所能多做点事。同事们都劝他说,“艾滋病戒毒人员难管,那些人中有的对生命失去了信心,多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你现在年龄大,再去管他们行吗?”但是最后,孙平还是毅然决然走上了一线管理岗位。 在工作中,孙平也是一个认真尽责的人。为了尽快和艾滋病戒毒人员消除隔阂,孙平一有空就和管理对象谈心交流,仅仅花一周多的时间,就能叫出一百多人的名字。而且,每次值班前,他就像老师备课一样精心准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传递正能量,真正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孙平爱岗敬业的态度赢得了所有戒毒人员的尊敬和爱戴,在他值班期间,从没有发生过任何顶撞民警的现象。 作为一名戒毒警察,他身上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必须坚守、必须战斗;作为一名党员,他必须成为一面旗帜,经得起风吹浪打,扛得起党和人们的殷殷嘱托,将自己满腔热血和全部精力奉献出来。这就是孙平,以灼灼韶华践行从警使命,以不悔坚守诠释赤胆忠诚的老民警、老党员。 年岁会增长,时代会进步,但唯一不变的,是北碚强戒所众多民警对戒毒事业的拳拳之心。老民警把黑发变成了白发、从壮年走到了退休,而新民警们,肩负着上一辈的使命,继续忠诚履职。就在这新与老的传承、交替中,北碚强戒所连续五年荣评司法部“六无”戒毒场所、荣获重庆市文明单位等称号,涌现出了司法部最美戒毒人民警察、司法部司法为民好榜样、重庆市首届最美禁毒人等一大批优秀人民警察,也正是在红色血脉、红色基因的一代代传承中,北碚所才能不断发扬光大,续写辉煌,为重庆司法行政艾滋病戒毒专管事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记者 谭剑 实习生 黄滢月 通讯员 廖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