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忠诚 一直在路上

时间: 2021-07-0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619

  

罗旦华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编者按

  在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景区,除了风景秀美,沿途还能欣赏一道独有的人文风景,6名摩托车巡警穿梭在盘山路,英勇帅气。这支“骑士团”的队长叫罗旦华,他十年坚守,创新“六段式”巡逻法,创立“劳模工作室”,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这条平安路。2021年6月28日,罗旦华作为重庆政法系统唯一代表,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中,被授予建党100周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今天,我们讲述他的先进事迹,供大家一起学习。

  群众生命安全的“守护者”

  在路上,有这样温暖的一幕,一位89岁的婆婆扶椅而坐,民警罗旦华蹲地询问。原来,婆婆因腰部摔伤后无法走路回家又没有亲属陪伴,了解情况后,罗旦华找附近居民借了辆民用车,和队友一起护送婆婆安全回家。

  罗旦华帮陷入昏迷的孩子开道,护送临产孕妇和误服毒的妇女就医,救援驾车时突发疾病的驾驶员和乘客……

  2015年10月的一晚,仙女山镇白果村居民冯志斌急匆匆找到在路上执勤的罗旦华,焦急地说:“警察同志,我媳妇误喝了高强度农药敌敌畏,我已拨打了120了,可救护车在下面发生了交通事故,求求你,帮帮我!”看见三轮车里躺着一动不动、脸色发青的中年妇女,罗旦华立即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此时正是景区道路晚高峰时段,罗旦华当机立断,立即联系沿途警力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分流管控,和队友一起用两辆摩托车为救护车开道,用爱心和行动开辟出一条畅通的生命通道。

  像这样的巡逻处警,每年都会遇到很多次,及时援手已成常态。他始终把群众的事当大事,只要群众需要,无论什么危险和困难,总是想办法解决,平均一年要救助因交通事故、意外受困和需帮助的群众200次以上。

  红色家风让他与“警服蓝”结缘

  那么到底是什么激励着罗旦华不断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罗旦华的父亲是一位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曾是一名经历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优秀解放军战士;爷爷罗正山是一名烈士,解放初期任万丰乡农会主席,当时在剿匪斗争中英勇牺牲,英年45岁。父亲从小对罗旦华严格要求,始终要求他传承和发扬“爱党爱国,绝对忠诚”的家风。

  在这样的红色家风传承下,罗旦华从小便有一个当警察的梦想。

  “我从小就觉得警察是一个匡扶正义的职业,对它充满着向往。”罗旦华说,当警察成了他的人生梦想。然而,梦想与现实总是会发生偏差。毕业后,罗旦华没能如愿当上警察,而是到了财政局工作。“可是心里,还是惦记着当警察。”罗旦华笑言。2007年春天,他毅然辞去财政局的工作,考入县公安局成为巡警大队的一名普通警员。

  如愿进入公安队伍后,罗旦华却有些失望。因为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罗旦华被安排在后勤部门做财务工作。

  “我考警察,就是想到一线。”为了“逃离办公室”,罗旦华给领导写申请。第一次,领导拒绝了,他又写第二次、第三次……

  2010年,当罗旦华递上第六份申请书后,他终于拿到了交巡警的反光背心。

仙女山“骑士团”

  扎实尽责成就“仙女山骑士”

  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摩托车巡逻大队成立于2012年,是一支专业的摩托车巡逻队,其宗旨是利用摩托车方便、灵活的特点保障旅游道路的安全畅通工作。当时,罗旦华主动请缨,成为巡逻队一员,后又担起大梁,带领着6名队员,战斗在路上。

  武仙路是武隆城区连接仙女山景区的一条盘山公路,全长24公里。随着武隆旅游的蓬勃发展,盛夏时节,每天上万车辆经武仙路涌向景区,节假日每日的车流量更是超过3万辆次。

  “这段路弯多、路窄、坡陡,一旦有汽车半路抛锚或发生交通事故,很容易双向堵死。这时,只有骑摩托才能快速到达现场处置。”为了快速抵达现场,罗旦华的“办公室”就安排在武仙路上,而所谓的“办公室”其实就是马路边的一顶遮阳伞下的一张小方桌和几张板凳。

  无论是酷热夏天,还是寒冷冬天,他都是起早摸黑,从海拔200余米的城区巡逻至1400多米的仙女山,“冬批一身雪、夏脱三层皮”是他的真实写照;由于常年工作在天气易变且恶劣的环境下,他还患上了风湿腿,但小病小痛阻止不了正常上岗。每年“暑假、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罗旦华从未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假期,道路上总能看到一抹忙碌的警服蓝。十年时间,他报废了6辆摩托车,累计骑行4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0圈。久而久之,群众都称摩托车巡逻队员们为“仙女山骑士”,意为仙女山的守护神。

  尽职善思总结出“六分段”工作法

  在工作中,罗旦华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切实把初心使命化为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干劲和动力,在不断总结经验中,他摸索出了“六分段”工作法,将24公里的武仙路分为事故易发段、观景缓堵段、商业密集段、连续弯道段、临水临崖段、直道快速段,以重要交通路口为据点,事故多发路段为必巡点,仙女山景区公路和高速路口为套环区强化沿线巡逻,做到分段包干、定人、定岗、定责,确保各路段的交通事故在5分钟内能得到处置。

  为强化旅游交通智能化建设,罗旦华还不断加大大数据应用,与高德地图建立了路况联动机制,创建了一套远端、中端、近端为引导的“三端分流管控法”。同时强化宣传引导,及时将景区沿线的路况信息、天气状况和安全提示推送至广大游客手中。

  实施科学管理办法后,整个旅游干线的交通事故由2016年425起减少到2020年60起,近3年实现“零死亡”,旅游高峰期堵车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缓解。可以说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一流的工作业绩。目前,武隆旅游交通管理工作提升至全国领先水平,先后接受意大利、广东、山东、甘肃等多个国内外警务部门考察。

  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罗旦华始终把群众当亲人,做到诚心换真心,以法处置和以情相结合的原则做好事故调解工作,有效避免了各种次生恶性案件的发生,做到交通事故结案率和群众满意度100%。

  在去年春运期间的一个下雪天,罗旦华在杨叉岭查获到一辆长安车超员,驾驶员当场接受了处罚,可超员的群众却始终不肯下车,经过再三询问得知:车上的群众均是十公里外核桃村的居民,有5人是刚从浙江沿海打工回来,准备回家过节的农民工。此时,天色已晚,大家都担心下车后坐不到车。得知情况后,罗旦华耐心劝解车上超过核定人数的乘客下车,并亲自驾车将乘客送到十公里以外的家中。这样的举措,不仅驾驶员满意,连身边的群众也倍感温暖。

  2019年,武隆区公安局在杨叉岭路边创建“罗旦华创新劳模工作室”。在罗旦华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小箱子,里面配备了常用修车工具和医用物品。“游客车子抛锚、开锅,这些状况几乎每天都会遇见。”罗旦华说,以前,修车、换轮胎这种事,他也不会。后来,每次去保养车子时,他就趁机“偷师学艺”。为了学会简单的伤口包扎,他还特地向医院工作的朋友请教。同时,他带领团队主动配合城管局整治武仙路沿线占道摆摊设点行为,教育引导经营户规范经营,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升了经营户整体形象,有效助推了群众增收致富。

  “他一天到晚激情满满,即使是病了,也坚守在岗位上。”在同事印象中,罗旦华从未因病缺席过巡逻任务,在工作上从不拈轻怕重、在难题前从不退缩逃避,成为大家眼中的“老黄牛”。

  沿途道路上的“平安符”

  在每一次抢险救灾、警卫安保、节假日巡逻执勤等任务时,罗旦华都挺身在前,奋斗在最前沿。

  他带队新修17公里的“致富路”,帮助2400余名群众解决乘车难、出行难问题,主动参与特大暴雨抢险等应急处突任务40余次,圆满完成组织交办的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罗旦华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和战友一起写下请战书,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带队坚守在高速车流最集中、人员流动性最强、全区疫情输入压力最大的G65包茂高速武隆下道口交通检查站,开展车辆检测、疫情监测等日常驻守工作,整整2个月未休息一天,共检测车辆2万余台次,检测人员4万余人次。期间,1岁多的小儿子高烧40℃,他为了全区疫情防控工作舍小家为大家,总是说“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

  目前,“罗旦华创新劳模工作室”将阵地前移,更好地提供服务。响当当的招牌就像一道平安符,守护着过往群众的平安。

  重庆海外旅行社的大巴车驾驶员吴天品在退休前最后一班发车时,专门在路上找到罗旦华,希望与他合影留念。他说:“8年来,每天和他在道路上相见,其中有两次车子半路抛锚,都是罗旦华快速提供帮助,所以每天在路上看到罗旦华觉得心安,虽从未深聊,却似老朋友,守望相助!”

  从警十四年,现任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秩序大队一级警长的罗旦华荣获个人二等功3次、三等功7次,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中国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说,荣誉是肯定,亦是鞭策,面对这份热爱的警察事业,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劲、以奋力拼搏、不负韶华的责任感,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中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记者 黄娟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我们的忠诚 一直在路上

  

罗旦华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编者按

  在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景区,除了风景秀美,沿途还能欣赏一道独有的人文风景,6名摩托车巡警穿梭在盘山路,英勇帅气。这支“骑士团”的队长叫罗旦华,他十年坚守,创新“六段式”巡逻法,创立“劳模工作室”,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这条平安路。2021年6月28日,罗旦华作为重庆政法系统唯一代表,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中,被授予建党100周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今天,我们讲述他的先进事迹,供大家一起学习。

  群众生命安全的“守护者”

  在路上,有这样温暖的一幕,一位89岁的婆婆扶椅而坐,民警罗旦华蹲地询问。原来,婆婆因腰部摔伤后无法走路回家又没有亲属陪伴,了解情况后,罗旦华找附近居民借了辆民用车,和队友一起护送婆婆安全回家。

  罗旦华帮陷入昏迷的孩子开道,护送临产孕妇和误服毒的妇女就医,救援驾车时突发疾病的驾驶员和乘客……

  2015年10月的一晚,仙女山镇白果村居民冯志斌急匆匆找到在路上执勤的罗旦华,焦急地说:“警察同志,我媳妇误喝了高强度农药敌敌畏,我已拨打了120了,可救护车在下面发生了交通事故,求求你,帮帮我!”看见三轮车里躺着一动不动、脸色发青的中年妇女,罗旦华立即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此时正是景区道路晚高峰时段,罗旦华当机立断,立即联系沿途警力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分流管控,和队友一起用两辆摩托车为救护车开道,用爱心和行动开辟出一条畅通的生命通道。

  像这样的巡逻处警,每年都会遇到很多次,及时援手已成常态。他始终把群众的事当大事,只要群众需要,无论什么危险和困难,总是想办法解决,平均一年要救助因交通事故、意外受困和需帮助的群众200次以上。

  红色家风让他与“警服蓝”结缘

  那么到底是什么激励着罗旦华不断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罗旦华的父亲是一位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曾是一名经历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优秀解放军战士;爷爷罗正山是一名烈士,解放初期任万丰乡农会主席,当时在剿匪斗争中英勇牺牲,英年45岁。父亲从小对罗旦华严格要求,始终要求他传承和发扬“爱党爱国,绝对忠诚”的家风。

  在这样的红色家风传承下,罗旦华从小便有一个当警察的梦想。

  “我从小就觉得警察是一个匡扶正义的职业,对它充满着向往。”罗旦华说,当警察成了他的人生梦想。然而,梦想与现实总是会发生偏差。毕业后,罗旦华没能如愿当上警察,而是到了财政局工作。“可是心里,还是惦记着当警察。”罗旦华笑言。2007年春天,他毅然辞去财政局的工作,考入县公安局成为巡警大队的一名普通警员。

  如愿进入公安队伍后,罗旦华却有些失望。因为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罗旦华被安排在后勤部门做财务工作。

  “我考警察,就是想到一线。”为了“逃离办公室”,罗旦华给领导写申请。第一次,领导拒绝了,他又写第二次、第三次……

  2010年,当罗旦华递上第六份申请书后,他终于拿到了交巡警的反光背心。

仙女山“骑士团”

  扎实尽责成就“仙女山骑士”

  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摩托车巡逻大队成立于2012年,是一支专业的摩托车巡逻队,其宗旨是利用摩托车方便、灵活的特点保障旅游道路的安全畅通工作。当时,罗旦华主动请缨,成为巡逻队一员,后又担起大梁,带领着6名队员,战斗在路上。

  武仙路是武隆城区连接仙女山景区的一条盘山公路,全长24公里。随着武隆旅游的蓬勃发展,盛夏时节,每天上万车辆经武仙路涌向景区,节假日每日的车流量更是超过3万辆次。

  “这段路弯多、路窄、坡陡,一旦有汽车半路抛锚或发生交通事故,很容易双向堵死。这时,只有骑摩托才能快速到达现场处置。”为了快速抵达现场,罗旦华的“办公室”就安排在武仙路上,而所谓的“办公室”其实就是马路边的一顶遮阳伞下的一张小方桌和几张板凳。

  无论是酷热夏天,还是寒冷冬天,他都是起早摸黑,从海拔200余米的城区巡逻至1400多米的仙女山,“冬批一身雪、夏脱三层皮”是他的真实写照;由于常年工作在天气易变且恶劣的环境下,他还患上了风湿腿,但小病小痛阻止不了正常上岗。每年“暑假、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罗旦华从未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假期,道路上总能看到一抹忙碌的警服蓝。十年时间,他报废了6辆摩托车,累计骑行4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0圈。久而久之,群众都称摩托车巡逻队员们为“仙女山骑士”,意为仙女山的守护神。

  尽职善思总结出“六分段”工作法

  在工作中,罗旦华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切实把初心使命化为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干劲和动力,在不断总结经验中,他摸索出了“六分段”工作法,将24公里的武仙路分为事故易发段、观景缓堵段、商业密集段、连续弯道段、临水临崖段、直道快速段,以重要交通路口为据点,事故多发路段为必巡点,仙女山景区公路和高速路口为套环区强化沿线巡逻,做到分段包干、定人、定岗、定责,确保各路段的交通事故在5分钟内能得到处置。

  为强化旅游交通智能化建设,罗旦华还不断加大大数据应用,与高德地图建立了路况联动机制,创建了一套远端、中端、近端为引导的“三端分流管控法”。同时强化宣传引导,及时将景区沿线的路况信息、天气状况和安全提示推送至广大游客手中。

  实施科学管理办法后,整个旅游干线的交通事故由2016年425起减少到2020年60起,近3年实现“零死亡”,旅游高峰期堵车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缓解。可以说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一流的工作业绩。目前,武隆旅游交通管理工作提升至全国领先水平,先后接受意大利、广东、山东、甘肃等多个国内外警务部门考察。

  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罗旦华始终把群众当亲人,做到诚心换真心,以法处置和以情相结合的原则做好事故调解工作,有效避免了各种次生恶性案件的发生,做到交通事故结案率和群众满意度100%。

  在去年春运期间的一个下雪天,罗旦华在杨叉岭查获到一辆长安车超员,驾驶员当场接受了处罚,可超员的群众却始终不肯下车,经过再三询问得知:车上的群众均是十公里外核桃村的居民,有5人是刚从浙江沿海打工回来,准备回家过节的农民工。此时,天色已晚,大家都担心下车后坐不到车。得知情况后,罗旦华耐心劝解车上超过核定人数的乘客下车,并亲自驾车将乘客送到十公里以外的家中。这样的举措,不仅驾驶员满意,连身边的群众也倍感温暖。

  2019年,武隆区公安局在杨叉岭路边创建“罗旦华创新劳模工作室”。在罗旦华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小箱子,里面配备了常用修车工具和医用物品。“游客车子抛锚、开锅,这些状况几乎每天都会遇见。”罗旦华说,以前,修车、换轮胎这种事,他也不会。后来,每次去保养车子时,他就趁机“偷师学艺”。为了学会简单的伤口包扎,他还特地向医院工作的朋友请教。同时,他带领团队主动配合城管局整治武仙路沿线占道摆摊设点行为,教育引导经营户规范经营,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升了经营户整体形象,有效助推了群众增收致富。

  “他一天到晚激情满满,即使是病了,也坚守在岗位上。”在同事印象中,罗旦华从未因病缺席过巡逻任务,在工作上从不拈轻怕重、在难题前从不退缩逃避,成为大家眼中的“老黄牛”。

  沿途道路上的“平安符”

  在每一次抢险救灾、警卫安保、节假日巡逻执勤等任务时,罗旦华都挺身在前,奋斗在最前沿。

  他带队新修17公里的“致富路”,帮助2400余名群众解决乘车难、出行难问题,主动参与特大暴雨抢险等应急处突任务40余次,圆满完成组织交办的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罗旦华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和战友一起写下请战书,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带队坚守在高速车流最集中、人员流动性最强、全区疫情输入压力最大的G65包茂高速武隆下道口交通检查站,开展车辆检测、疫情监测等日常驻守工作,整整2个月未休息一天,共检测车辆2万余台次,检测人员4万余人次。期间,1岁多的小儿子高烧40℃,他为了全区疫情防控工作舍小家为大家,总是说“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

  目前,“罗旦华创新劳模工作室”将阵地前移,更好地提供服务。响当当的招牌就像一道平安符,守护着过往群众的平安。

  重庆海外旅行社的大巴车驾驶员吴天品在退休前最后一班发车时,专门在路上找到罗旦华,希望与他合影留念。他说:“8年来,每天和他在道路上相见,其中有两次车子半路抛锚,都是罗旦华快速提供帮助,所以每天在路上看到罗旦华觉得心安,虽从未深聊,却似老朋友,守望相助!”

  从警十四年,现任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秩序大队一级警长的罗旦华荣获个人二等功3次、三等功7次,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中国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说,荣誉是肯定,亦是鞭策,面对这份热爱的警察事业,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劲、以奋力拼搏、不负韶华的责任感,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中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记者 黄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