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让垃圾场变打卡地

时间: 2021-07-2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232

巴南区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保护长江母亲河

公益诉讼让垃圾场变打卡地

近日,检察官回访巴滨路李家沱2号桥下长江河道整治情况

  “老张,这新球台打球就是安逸,接我一招侧旋发球。”巴南区巴滨路李家沱2号桥下,两位老大爷正在切磋球技,旁边几位阿姨也在悠闲地锻炼身体……周边的沿江绿地,一眼望去生机盎然甚是养眼,耳边还萦绕着鸟儿清脆的鸣叫声,此地俨然成了附近居民休闲健身打卡地。

  这是7月7日上午,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下称五分院)和巴南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对一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时所见到的情景。

  很难想象,一年多前这里还是渣土石块肆意乱堆、箱式板房随意乱建、车辆违章乱停的“荒境”。事情还得从检察机关保护长江母亲河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中的一次巡查说起。

 

  垃圾障目

  桥下风景失本色

 

  2020年初,巴南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赵露一行在巴滨路巡查长江沿岸时看见李家沱2号桥下堆积如山的泥土渣石和摞得像豆腐块似的板房,没有一处绿地。

  “这些长期堆积的垃圾不仅破坏长江岸线环境,对长江水质也造成威胁,更是影响长江行洪安全,必须尽快查清案情,督促有关单位整改清理。”巴南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德江得知此事后高度重视。

  2020年3月,巴南区检察院依法对此案立案调查。赵露和同事们多次前往现场勘查、拍摄取证、记录数据,最终查明,巴滨路李家沱2号桥下长江河道管辖范围露天堆积建筑垃圾2328立方米,违建的活动板房、停车场达800余平方米。

 

  追根溯源

  检察机关促整改

 

  “为什么垃圾、废弃物会长期无人清理整治呢?”为了找到责任主体,检察官们在办案过程中走访了有关单位,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厘清了该地环境管理权责归属。

  2020年4月,经过五分院的审批后,巴南区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责任单位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积极履行河道保护监管职责,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对巴滨路李家沱2号桥下长江河道管理范围内影响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妨碍行洪安全的活动板房、停车场等建筑物以及露天堆积渣土、石块等建筑垃圾及时进行清理。两个月后,相关单位回复称已进行了整改。

  2020年6月,为了确认整改效果是否到位,检察官们先后多次到现场查看,发现仍有部分活动板房未搬离;建筑垃圾虽已清理,但仍堆积在不远处,并未进行绿化防护;停车场停放有许多车辆,未作实际整改,还堆放有一些材料和建筑渣土。

  2020年7月,该院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判令相关责任单位全面履行河道监管职责,依法对巴滨路相关区域影响行洪安全的障碍物及时进行清理,消除河道行洪隐患,恢复长江河道生态环境。

  经过审理,法院对检察机关的请求予以全部支持,当庭认定被告相关责任单位未有效履行监管职责,未督促责任主体对巴滨路李家沱2号桥下长江河道管理范围内违规修建的停车场、活动板房等建构筑物和堆放的建筑垃圾等进行清理、清除,责令其限期整改。

  之后,检察官们一方面继续与相关单位保持沟通联系,督促其整改;另一方面不断收集附近居民的反馈意见,跟踪整改效果。

  短短几个月后,原来渣石泥土乱堆、活动板房乱建乱占的场地在各方的努力下,已经变成了当地居民游玩健身的广场,面积约2500平方米,同时还种植绿化1.4万平方米,修建了羽毛球场2个,购置乒乓球台6张以及其它各种健身器材。

 

  焕然一新

  多方联动共护长江水

 

  “这里现在成了健身场,我们这些附近居民时不时就可以来打打球、散散步,太方便了。”五分院和巴南区检察院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对桥下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时,附近居民兴高采烈地讲述着整治效果。

  “我们不仅仅是想办理一个单独案件,而是想追根溯源,思考问题背后的共性,提升办案质效,通过沟通协作有效联动,实现双赢多赢共赢。”赵露介绍说。

  “巴南区所辖长江河道长约59公里,长江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与附近居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好长江保护法,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用积极作为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张德江表示。

  记者 张柳妞 责编 谢琳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公益诉讼让垃圾场变打卡地

巴南区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保护长江母亲河

公益诉讼让垃圾场变打卡地

近日,检察官回访巴滨路李家沱2号桥下长江河道整治情况

  “老张,这新球台打球就是安逸,接我一招侧旋发球。”巴南区巴滨路李家沱2号桥下,两位老大爷正在切磋球技,旁边几位阿姨也在悠闲地锻炼身体……周边的沿江绿地,一眼望去生机盎然甚是养眼,耳边还萦绕着鸟儿清脆的鸣叫声,此地俨然成了附近居民休闲健身打卡地。

  这是7月7日上午,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下称五分院)和巴南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对一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时所见到的情景。

  很难想象,一年多前这里还是渣土石块肆意乱堆、箱式板房随意乱建、车辆违章乱停的“荒境”。事情还得从检察机关保护长江母亲河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中的一次巡查说起。

 

  垃圾障目

  桥下风景失本色

 

  2020年初,巴南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赵露一行在巴滨路巡查长江沿岸时看见李家沱2号桥下堆积如山的泥土渣石和摞得像豆腐块似的板房,没有一处绿地。

  “这些长期堆积的垃圾不仅破坏长江岸线环境,对长江水质也造成威胁,更是影响长江行洪安全,必须尽快查清案情,督促有关单位整改清理。”巴南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德江得知此事后高度重视。

  2020年3月,巴南区检察院依法对此案立案调查。赵露和同事们多次前往现场勘查、拍摄取证、记录数据,最终查明,巴滨路李家沱2号桥下长江河道管辖范围露天堆积建筑垃圾2328立方米,违建的活动板房、停车场达800余平方米。

 

  追根溯源

  检察机关促整改

 

  “为什么垃圾、废弃物会长期无人清理整治呢?”为了找到责任主体,检察官们在办案过程中走访了有关单位,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厘清了该地环境管理权责归属。

  2020年4月,经过五分院的审批后,巴南区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责任单位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积极履行河道保护监管职责,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对巴滨路李家沱2号桥下长江河道管理范围内影响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妨碍行洪安全的活动板房、停车场等建筑物以及露天堆积渣土、石块等建筑垃圾及时进行清理。两个月后,相关单位回复称已进行了整改。

  2020年6月,为了确认整改效果是否到位,检察官们先后多次到现场查看,发现仍有部分活动板房未搬离;建筑垃圾虽已清理,但仍堆积在不远处,并未进行绿化防护;停车场停放有许多车辆,未作实际整改,还堆放有一些材料和建筑渣土。

  2020年7月,该院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判令相关责任单位全面履行河道监管职责,依法对巴滨路相关区域影响行洪安全的障碍物及时进行清理,消除河道行洪隐患,恢复长江河道生态环境。

  经过审理,法院对检察机关的请求予以全部支持,当庭认定被告相关责任单位未有效履行监管职责,未督促责任主体对巴滨路李家沱2号桥下长江河道管理范围内违规修建的停车场、活动板房等建构筑物和堆放的建筑垃圾等进行清理、清除,责令其限期整改。

  之后,检察官们一方面继续与相关单位保持沟通联系,督促其整改;另一方面不断收集附近居民的反馈意见,跟踪整改效果。

  短短几个月后,原来渣石泥土乱堆、活动板房乱建乱占的场地在各方的努力下,已经变成了当地居民游玩健身的广场,面积约2500平方米,同时还种植绿化1.4万平方米,修建了羽毛球场2个,购置乒乓球台6张以及其它各种健身器材。

 

  焕然一新

  多方联动共护长江水

 

  “这里现在成了健身场,我们这些附近居民时不时就可以来打打球、散散步,太方便了。”五分院和巴南区检察院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对桥下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时,附近居民兴高采烈地讲述着整治效果。

  “我们不仅仅是想办理一个单独案件,而是想追根溯源,思考问题背后的共性,提升办案质效,通过沟通协作有效联动,实现双赢多赢共赢。”赵露介绍说。

  “巴南区所辖长江河道长约59公里,长江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与附近居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好长江保护法,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用积极作为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张德江表示。

  记者 张柳妞 责编 谢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