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黔江区成立了“舒心”心理疏导调解室。开展工作以来,共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4件,开展心理疏导与调适100余人次,走进18个乡镇开展政策宣讲、心理科普、心理讲座、心理调适等公共社会心理建设。心理疏导调解室结合中立站位、及时便民、免费服务、专职专业的四大优势,在调解过程中按照早期提前介入——中途适时介入——后期跟进的步骤,以矛盾化解为明线,心理疏导为暗线,充分运用“心理疏导入心、伦理感化入情、普法教育入理、协商平衡利益”等方法化解矛盾纠纷。 分类分流,调解前把脉找准纠纷“病因”。矛盾纠纷产生的本质是人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通、认知不对等、法律不明确、诉求难满足、权益被损害六大因素而造成的各种需求失衡,导致发生的矛盾纠纷用常规的手段和方法难以调解成功。通过心理咨询师早期与纠纷当事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诉求和心理问题是否属于上述“六大”因素中的某一种,然后根据“六大因素”把矛盾分类分流,以矛盾化解为明线,心理疏导为暗线,开具化解矛盾纠纷的“处方”,让调解员化解矛盾有的放矢。 跟进介入,调解中对症治疗矛盾“病情”。在调解纠纷中心理咨询师一般不全程参与调解,而是全程跟进服务,根据早期的心理“把脉”,适时跟进。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根据需要适时暂停调解,引导心理咨询师介入,心理咨询师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认知疗法、现实疗法、叙事疗法、沙盘心理游戏等方法,帮助当事人進行心理疏导和伦理感化,从而达到打开纠纷当事人的心理疙瘩,解开心结化解矛盾的目的。 以事明心,调解后德法相融根除“病根”。调解中灌输“依法调解,以和为贵”的理念,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强化道德教化作用,调解中引导当事人积极向善、敬老爱亲、诚信讲义,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崇德氛围,借助于心理学上的格式塔疗法,帮助当事人从“环境支持”转向“自我支持”,不依赖他人,激发当事人自己渴望明法理与和谐安定的心理,将纠纷化解与释法明理融合,做到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析法,把调解的过程变为当事人学法、懂法、守法的过程,实现“调解一件、普法一片”的双赢效果,从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据悉,2020年8月黔江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正式成立,江区心理咨询师协会以志愿者形式派出2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轮班常驻中心,根据心理的发展规律,满足百姓在倾诉、沟通等方面的心理需求,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开展矛盾化解。 通讯员 陈斌 陈海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