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江(左二)登记设备安装情况 山城仲夏,炙热如期而至,夜幕下的南滨路,灯火璀璨,一如既往的惊艳迷人。 结束了一天高空瞭望镜头布建工作,他站在长嘉汇高楼顶层,平静地凝视着这座熟悉的城市,如同经他参与规划、建设和联网的5万多个镜头一样,默默守护着脚下这片美丽繁华的土地。 他叫李春江,南岸区公安分局科技信息化科民警。
行家初出手
参加公安工作前,李春江是一名有着20年军龄的老兵。1985年参军入伍后,他一步步成长为排长、连长、营长。期间,他曾参加全军无线电通信比武并荣获第八名的好成绩。不仅如此,他还在各项军事活动中先后荣获技术能手称号6次、各类嘉奖36次,立三等功3次。20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练就了过硬的通信技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通信兵。 2004年,36岁的李春江转业到重庆公安系统,第一站是位于弹子石大石坝的南岸区公安分局老涂山派出所。当年,所里的接处警、纠纷调解都是使用笔记本手写,唯一的一台台式电脑在户籍室,还经常“扯拐”。胆大心细的李春江及时汇报,积极策动单位为每位民警配置了一台电脑,并放弃个人休息时间教大家使用办公软件,实现派出所办公从有纸化向无纸化的初步转变。后来,南岸分局刑侦系统上线运行后,李春江主动在网上下载制作笔录软件,手把手地教民警们用软件制作笔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特殊的单警装备
时间转眼来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公安工作对科技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李春江凭借自己在部队练就的本领,主动投身到火热的公安科技应用建设当中。 2011年夏季的一天,江边,正午,气温40摄氏度,地面温度56摄氏度,湿度超过90%,路上鲜有行人。李春江带领同事紧锣密鼓地开展镜头建设联网工作。烈日、闷热、毒虫、攀高是沿江监控点位勘查的主要“敌人”。李春江就随身带着一套特殊的单警装备:一顶草帽、一双爬楼顶用的线手套、两三瓶矿泉水、藿香正气液以及防毒虫叮咬的药品。 “可别小看了这套装备,它们发挥过大作用。”李春江说,这套“单警装备”是他趟江水、钻丛林、爬高楼的必备利器。 一次,他在江边草丛里踏勘点位时忽然觉得小腿钻心地疼,一跺脚,裤腿里掉出一条六七厘米长的大蜈蚣,伤口已经肿了起来,对伤口进行消毒后,李春江拿出药膏进行涂抹,因为处理及时并无大碍。 这套“单警装备”不但是李春江的“好帮手”,还是李春江长期户外开展镜头规划建设工作的见证者:2014年辖区建成公安镜头3000个,2017年13000个,2019年19000个,2021年53000个。28万人次,这是南岸区分局民警2021年上半年使用雪亮工程等镜头设备的月频次,位居全市第二。
黄雨衣和破皮鞋
在李春江的办公室,时常放着一件警用黄色雨衣和一双破旧的警用皮鞋,这不是他“财”,舍不得扔,而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在推进公安科技化建设的进程中,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2020年初,疫情汹汹来袭,和全市所有公安民警一样,李春江第一时间投入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身处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在涉及疫情医院人车密集流动区域安装镜头设备,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作为一名老兵,一名党员,李春江不讲条件、不怕困难,没有防护服,他便用警用雨衣代替,在一片白色防护服中间,一个黄绿色的身影格外醒目。他时而爬高,时而丈量,时而掏出笔记本电脑调试。仅两天,李春江就带领团队出色完成了建设安装任务,并按时保质将图像和数据传送到上级指挥部。 指着办公桌边摆放的一双43码的警用皮鞋,李春江又讲起了另外一个故事。“这样的皮鞋我有好几双。”李春江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有些不好意思。2020年8月,重庆经历了近年来最大的洪峰,南滨路告急,沿江118个镜头被淹。李春江一方面组织人员做好长嘉汇等沿江楼顶高空镜头运维工作,保证灾情画面实时回传指挥部,另一方面,在洪水还未完全退去的情况下,就投入到沿江监控的恢复工作中。他趟着淤泥,清理杆体,修复镜头,恢复网络和供电,一天下来皮鞋泡坏了,脚也泡得变形。因为保障有力,恢复及时,南滨路沿江镜头在抗洪救灾工作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中一路镜头因能直观地反映洪峰过境的水位,还推给各大媒体进行网络直播,让群众通过手机就能实时了解洪峰过境状况。 从军装到警服,从橄榄绿到警服蓝,始终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21年,已经53岁的李春江,本可以稍微“轻松”下,但他在做好镜头建设管理的同时,仍然抽出时间了解新技术并虚心向年轻同志学习,积极参与科信领域其它工作。今年7月,李春江被评为建党100周年“优秀共产党员”,这是对他以往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今后工作的激励。 记者 饶 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