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民警周和理:扎根基层19年 服务社区千万家

时间: 2021-08-16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346

  服务辖区群众,他任劳任怨;寻找破案线索,他一丝不苟;调解辖区纠纷,他循循善诱。被大家亲切喊为“周哥”的重庆市铜梁区公安局东城派出所社区民警周和理,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先后从事户籍、治安、社区等工作。扎根社区工作19年,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履行着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

▲周和理到社区了解社情民意

  服务群众无缝隙  点点滴滴皆民生

  铜梁区东城街道姜家岩社区属于工业园区,工人多、人口杂,社区流动人口超过1万人。作为社区民警,周和理舍小家、顾大家,把精力都倾注于工作,积极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周警官,你一定要帮帮我,我现在没有户口,办不了低保。”今年3月底的一天,周和理与往常一样下社区走访,到达东城街道青羊村村委会时,一名身形伛偻的老人走进来反映情况。这名罗姓老人由于常年在外务工,20多年前因历史原因户口被注销。现在70岁的他没有亲人,身体又不好,因为没有户口低保也办不成,十分无助。在了解到老罗的情况后,周和理立即着手走访调查、收集资料、多方协调,全力为老人恢复户口。由于时间跨度长,走访难度较大,调查取证显得无比艰难。周和理通过多方走访调查,终于在村社的共同努力下收集到老罗完整的户口恢复材料。考虑到老罗年龄大、不会写字,周和理就带着老罗一起来到铜梁区市民服务中心,帮助他填报资料,终于帮他恢复了丢失20多年的户口。

  看着崭新的户口薄,老罗热泪盈眶。他颤抖地从兜里掏出100元钱放在周和理手中,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表示感谢。周和理见状,赶紧将钱折好,又放回了老罗兜里:“心意我领了,钱你自己留着。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看到你能恢复户口,我也很高兴。”

  敏感问题有办法  真情实感化纠纷

  在担任社区民警期间,周和理为派出所刑侦打击工作提供过数百条违法犯罪线索,成功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数千起。近两年,铜梁工业园区某电子有限公司因工作需要,通过劳务公司招录了50余名彝族人。

  2020年4月16日,周和理接到园区某电子厂报警称,一名彝族员工立某某和本地员工王某发生纠纷,两人在厂里追打,厂方多次协商无果。立某某随即召集众多彝族同胞在厂里闹事、罢工,使得工厂不能正常运作。接警后,周和理深感此事非同小可。如若因为一件普通纠纷让彝族同胞产生误会,把普通矛盾上升成社会矛盾,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于是火速赶到电子厂平息矛盾。

    周和理对立某某和王某耐心开展法制教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有违法犯罪行为。不管是谁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作为公安机关,我们不偏袒任何一方……”周和理这番发自肺腑的言论也逐渐让彝族同胞冷静下来。周和理一面和彝族同胞讲道理、谈法律,一面和王某掏心窝,用真情感化人心,最终将纠纷调解成功,化解了双方矛盾。

  之后,周和理又召集工业园区内工厂的所有彝族同胞开会。他真诚地说:“铜梁欢迎每一位少数民族同胞的到来,但是大家来到铜梁就业,也应该遵纪守法,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如果大家在工作上、生活上遇到困难,公安机关也会给予合理帮助,让每位外地同胞在铜梁感受到家的温暖。”

    法制宣传教育在园区内营造了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维护园区和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成立合理调解室  社区工作新航向

  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中,东城派出所以学习“老马工作室”为抓手,结合辖区工作实际,也准备成立一个调解工作室。所领导们打趣说:“‘和理和理’,调解纠纷就是‘合理’,我们创建一个具有东城派出所特色的‘和理调解室’怎么样?”就这样,以周和理名字转换而来的“合理调解室”2019年5月正式成立。

  工作中,他总是创新思路,想尽办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司法所驻东城派出所调解室的班子成员在周和理的带领下,至今已成功调解纠纷数千起,不仅大大减轻了值班民警的值班压力,也响应了“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的口号:坚持源头治理,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紧张忙碌、马不停蹄是周和理工作的常态,群众带着怨气来、带着笑意走,也是“合理调解室”的真实写照。周和理说:“把每一位群众都当成家人去对待,把为基层群众服务视为终生事业,就是我最自豪的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良好的政治本色,周和理用扎实苦干、兢兢业业的平凡点滴,写就了这大半辈子对公安工作那份骨子里的热忱!

  通讯员 刘伽玲 记者 唐孝忠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铜梁民警周和理:扎根基层19年 服务社区千万家

  服务辖区群众,他任劳任怨;寻找破案线索,他一丝不苟;调解辖区纠纷,他循循善诱。被大家亲切喊为“周哥”的重庆市铜梁区公安局东城派出所社区民警周和理,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先后从事户籍、治安、社区等工作。扎根社区工作19年,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履行着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

▲周和理到社区了解社情民意

  服务群众无缝隙  点点滴滴皆民生

  铜梁区东城街道姜家岩社区属于工业园区,工人多、人口杂,社区流动人口超过1万人。作为社区民警,周和理舍小家、顾大家,把精力都倾注于工作,积极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周警官,你一定要帮帮我,我现在没有户口,办不了低保。”今年3月底的一天,周和理与往常一样下社区走访,到达东城街道青羊村村委会时,一名身形伛偻的老人走进来反映情况。这名罗姓老人由于常年在外务工,20多年前因历史原因户口被注销。现在70岁的他没有亲人,身体又不好,因为没有户口低保也办不成,十分无助。在了解到老罗的情况后,周和理立即着手走访调查、收集资料、多方协调,全力为老人恢复户口。由于时间跨度长,走访难度较大,调查取证显得无比艰难。周和理通过多方走访调查,终于在村社的共同努力下收集到老罗完整的户口恢复材料。考虑到老罗年龄大、不会写字,周和理就带着老罗一起来到铜梁区市民服务中心,帮助他填报资料,终于帮他恢复了丢失20多年的户口。

  看着崭新的户口薄,老罗热泪盈眶。他颤抖地从兜里掏出100元钱放在周和理手中,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表示感谢。周和理见状,赶紧将钱折好,又放回了老罗兜里:“心意我领了,钱你自己留着。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看到你能恢复户口,我也很高兴。”

  敏感问题有办法  真情实感化纠纷

  在担任社区民警期间,周和理为派出所刑侦打击工作提供过数百条违法犯罪线索,成功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数千起。近两年,铜梁工业园区某电子有限公司因工作需要,通过劳务公司招录了50余名彝族人。

  2020年4月16日,周和理接到园区某电子厂报警称,一名彝族员工立某某和本地员工王某发生纠纷,两人在厂里追打,厂方多次协商无果。立某某随即召集众多彝族同胞在厂里闹事、罢工,使得工厂不能正常运作。接警后,周和理深感此事非同小可。如若因为一件普通纠纷让彝族同胞产生误会,把普通矛盾上升成社会矛盾,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于是火速赶到电子厂平息矛盾。

    周和理对立某某和王某耐心开展法制教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有违法犯罪行为。不管是谁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作为公安机关,我们不偏袒任何一方……”周和理这番发自肺腑的言论也逐渐让彝族同胞冷静下来。周和理一面和彝族同胞讲道理、谈法律,一面和王某掏心窝,用真情感化人心,最终将纠纷调解成功,化解了双方矛盾。

  之后,周和理又召集工业园区内工厂的所有彝族同胞开会。他真诚地说:“铜梁欢迎每一位少数民族同胞的到来,但是大家来到铜梁就业,也应该遵纪守法,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如果大家在工作上、生活上遇到困难,公安机关也会给予合理帮助,让每位外地同胞在铜梁感受到家的温暖。”

    法制宣传教育在园区内营造了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维护园区和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成立合理调解室  社区工作新航向

  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中,东城派出所以学习“老马工作室”为抓手,结合辖区工作实际,也准备成立一个调解工作室。所领导们打趣说:“‘和理和理’,调解纠纷就是‘合理’,我们创建一个具有东城派出所特色的‘和理调解室’怎么样?”就这样,以周和理名字转换而来的“合理调解室”2019年5月正式成立。

  工作中,他总是创新思路,想尽办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司法所驻东城派出所调解室的班子成员在周和理的带领下,至今已成功调解纠纷数千起,不仅大大减轻了值班民警的值班压力,也响应了“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的口号:坚持源头治理,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紧张忙碌、马不停蹄是周和理工作的常态,群众带着怨气来、带着笑意走,也是“合理调解室”的真实写照。周和理说:“把每一位群众都当成家人去对待,把为基层群众服务视为终生事业,就是我最自豪的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良好的政治本色,周和理用扎实苦干、兢兢业业的平凡点滴,写就了这大半辈子对公安工作那份骨子里的热忱!

  通讯员 刘伽玲 记者 唐孝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