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海棠心愿架起民生“连心桥”

时间: 2021-08-1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399

南岸区海棠溪街道人大工委为人大代表搭建平台办好百姓“小事”

圆梦海棠心愿架起民生“连心桥”

从2018年起,“海棠心愿”成了居民口中的“暖心工程”,是传递公益正能量的平台(资料图)

  在重庆市南岸区海棠溪,居住着12.6万人,每一天都在发生各式各样的故事:千年黄葛古道上赠茶留香的“茶水婆婆”,谁能帮助她解决茶具供应的困难?“脑瘫神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穿梭于小区的志愿者,谁在关心他们的冷暖……

  面对群众的诉求,海棠溪街道人大工委发起“海棠心愿”——在人大代表收集的社情民意中,把群众的“私事”通过认领心愿、实现心愿等环节,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每一个看似“微小”,实则关系到百姓民生“大事”的心愿都能实现。

  代表走访知社情

  “海棠心愿”由此发端

  为什么要做“海棠心愿”?海棠溪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许毅表示,这要从2018年3月的一次走访接待选民活动说起。那一天,他入户走访到学府路社区的脑瘫患者李管彦平家中。

  李管彦平2岁时被诊断为重度脑瘫。为了生计,小小的家被腾出了三分之一的空间作小卖部,小卖部一旁便是客厅,客厅最醒目的不是电视,而是那张摆着一台旧电脑的书桌。李管彦平每一天,除了恢复训练,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学习创作。

  通过多年自学,李管彦平通过了全国公共英语五级考试,取得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自创歌曲10余首,被媒体誉为“脑瘫神童”。他不再希望免除训练之苦,不再埋怨学习知识之辛,他更渴望拥有一份工作,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看着眼前这位眼睛带光的青年,许毅有了想法:“对于李管彦平这样的私事,我们可以搭建一个公益服务平台,将群众的微小心愿收集整理,让人大代表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并参与解决群众诉求,更加有效地畅通民意渠道,更直接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带着这份初心,“海棠心愿”便由街道人大工委发端,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应运而生了。后来,区人大代表李鹏了解到李管彦平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故事后,认领了他的心愿,并一直聘请李管彦平担任公司企业刊物的编辑,希望他用文字的力量,感染企业员工,奋发图强。

  代表认领晓民意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从2018年至今,每一季的“海棠心愿”主题都不相同,但每一季都有人大代表的身影。截至目前,“海棠心愿”已举办四季,在人大代表的影响下,1600余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91家社会单位参与活动,累计实现微心愿166个,成为群众心中的“暖心工程”。

  2021年初,“海棠心愿”被评为重庆市十大公益项目。随着“海棠心愿”的开展,海棠溪不少居民成为传播者、践行者和宣讲者,成为社会治理闭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海棠溪有个志愿者叫马宏,他身患癌症,却心系街道志愿工作几十年。“马老师不仅从不给街道提要求,还开展‘马宏讲堂’帮着大伙解决了不少麻烦。”许毅说,推出“海棠心愿”后,社区找到马宏,希望他能说出自己的心愿。

  “又不是过生日,许啥子心愿嘛。”在多番劝说后,马宏才说道:“能不能带我90多岁的父亲去一趟解放碑。”这个心愿让不少人惊奇,从海棠溪到解放碑,不过十来分钟的小事儿,怎么会成为心愿呢?

  大家不知的是,这个小事儿对马宏来说却是几十年心心念念的愿望。马宏父亲瘫痪,从床上抱下来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交通出行了。“父亲好几十年了都没有去过解放碑,很想再看看。”区人大代表钟厉第一时间认领了这个心愿。“不因事小而不为,人民群众有所呼人大代表就应当有所应。”钟厉和一群同伴安排好出行计划,带着马宏父亲来到解放碑。看着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坐在轮椅上的老爷子,激动不已却又不能表达,只有不停地点头,不断竖起大拇指。

  如今,人大代表在“海棠心愿”这个平台上践行着“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联系更加紧密,履职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通讯员 付鹰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圆梦海棠心愿架起民生“连心桥”

南岸区海棠溪街道人大工委为人大代表搭建平台办好百姓“小事”

圆梦海棠心愿架起民生“连心桥”

从2018年起,“海棠心愿”成了居民口中的“暖心工程”,是传递公益正能量的平台(资料图)

  在重庆市南岸区海棠溪,居住着12.6万人,每一天都在发生各式各样的故事:千年黄葛古道上赠茶留香的“茶水婆婆”,谁能帮助她解决茶具供应的困难?“脑瘫神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穿梭于小区的志愿者,谁在关心他们的冷暖……

  面对群众的诉求,海棠溪街道人大工委发起“海棠心愿”——在人大代表收集的社情民意中,把群众的“私事”通过认领心愿、实现心愿等环节,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每一个看似“微小”,实则关系到百姓民生“大事”的心愿都能实现。

  代表走访知社情

  “海棠心愿”由此发端

  为什么要做“海棠心愿”?海棠溪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许毅表示,这要从2018年3月的一次走访接待选民活动说起。那一天,他入户走访到学府路社区的脑瘫患者李管彦平家中。

  李管彦平2岁时被诊断为重度脑瘫。为了生计,小小的家被腾出了三分之一的空间作小卖部,小卖部一旁便是客厅,客厅最醒目的不是电视,而是那张摆着一台旧电脑的书桌。李管彦平每一天,除了恢复训练,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学习创作。

  通过多年自学,李管彦平通过了全国公共英语五级考试,取得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自创歌曲10余首,被媒体誉为“脑瘫神童”。他不再希望免除训练之苦,不再埋怨学习知识之辛,他更渴望拥有一份工作,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看着眼前这位眼睛带光的青年,许毅有了想法:“对于李管彦平这样的私事,我们可以搭建一个公益服务平台,将群众的微小心愿收集整理,让人大代表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并参与解决群众诉求,更加有效地畅通民意渠道,更直接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带着这份初心,“海棠心愿”便由街道人大工委发端,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应运而生了。后来,区人大代表李鹏了解到李管彦平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故事后,认领了他的心愿,并一直聘请李管彦平担任公司企业刊物的编辑,希望他用文字的力量,感染企业员工,奋发图强。

  代表认领晓民意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从2018年至今,每一季的“海棠心愿”主题都不相同,但每一季都有人大代表的身影。截至目前,“海棠心愿”已举办四季,在人大代表的影响下,1600余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91家社会单位参与活动,累计实现微心愿166个,成为群众心中的“暖心工程”。

  2021年初,“海棠心愿”被评为重庆市十大公益项目。随着“海棠心愿”的开展,海棠溪不少居民成为传播者、践行者和宣讲者,成为社会治理闭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海棠溪有个志愿者叫马宏,他身患癌症,却心系街道志愿工作几十年。“马老师不仅从不给街道提要求,还开展‘马宏讲堂’帮着大伙解决了不少麻烦。”许毅说,推出“海棠心愿”后,社区找到马宏,希望他能说出自己的心愿。

  “又不是过生日,许啥子心愿嘛。”在多番劝说后,马宏才说道:“能不能带我90多岁的父亲去一趟解放碑。”这个心愿让不少人惊奇,从海棠溪到解放碑,不过十来分钟的小事儿,怎么会成为心愿呢?

  大家不知的是,这个小事儿对马宏来说却是几十年心心念念的愿望。马宏父亲瘫痪,从床上抱下来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交通出行了。“父亲好几十年了都没有去过解放碑,很想再看看。”区人大代表钟厉第一时间认领了这个心愿。“不因事小而不为,人民群众有所呼人大代表就应当有所应。”钟厉和一群同伴安排好出行计划,带着马宏父亲来到解放碑。看着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坐在轮椅上的老爷子,激动不已却又不能表达,只有不停地点头,不断竖起大拇指。

  如今,人大代表在“海棠心愿”这个平台上践行着“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联系更加紧密,履职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通讯员 付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