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谷者

时间: 2021-09-17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519

  初秋,稻穗飘香,饱满的谷粒耷拉着垂向水面,像要亲吻田里相依相伴数月的水。

  在外打工的人,闻着稻香踏上回家的路,收割稻谷。农户再请几个搭谷的帮手,拿起闪着银光的镰刀,挑着硕大的箩兜,壮汉扛着四四方方的搭斗,向金黄的稻田进军。这样的队伍越庞大,证明这户人的人缘就越好,搭谷的战斗力就越强。我夹杂在这支队伍里,给岳父母打工,这是山里人避不开的任务,不一定是10分的劳动力,多一人队伍也壮大一些。我虽然是人民教师,但也是农民的儿子,对于种地、犁田、插秧、搭谷之类的农活并不陌生,只是没有经常干,感到手生,力气也没有他们大。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人多力量大”才是主要。收稻谷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我被分到割稻谷的那一组,和妇女打堆,评估自己的实力,没有一点抵触情绪。

  搭谷子的是几个身强力壮的好把式,他们粗大的双手暴起股股青筋,有力地握住一大把稻谷,在搭斗里三下五除二,就将稻谷搭落,然后把稻草搁在搭斗的“耳朵”边,继续开始搭谷。我和三五个妇女拿起镰刀弓着腰,果断地割稻谷。然后再将它搁在谷桩子上,以免稻谷沾水。割谷子分了工的,每人一排,一点也偷不到懒。几个妇女很是熟练,只见镰刀在稻田翻飞,搭谷的师傅开玩笑说:“杨老师!你结婚没有,咋个这么玩命挣表现呢?”我说:“结婚了,更应该表现好一点。”几个村妇手起刀落,稻谷一片片倒下。我也不示弱,自认为是男人,得带好头。开始时,齐头并进,但时间一长,就拉开差距了,她们领先于我。秋阳无情暴晒,汗水打湿衣衫,我的体力渐渐不支,手臂有些酸软。一不留神,锋利的镰刀割向小拇指,血流不止。他们看着我“光荣受伤”,不下火线看来是不行了,只好让我回屋包扎。

  以付出血的代价收场,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我也不觉得丢了面子,我虽然是农民的儿子,但还没像稻谷这样成熟,所以当着生活给我上了一堂带着血和痛的课。我知道,搭谷子的季节人手不够,就自告奋勇地申请再次加入。岳母劝不住,于是让我给搭谷的师傅们送“打尖”的食物,啤酒、醪糟汤圆、花生米之类。秋阳当空,师傅们早已口干舌燥,我喊师傅们“过来歇一歇”。师傅们很快围拢过来,眼睛紧盯着背篼里边的食物,就像在沙漠里艰难行走的人,突然看到了水,不由分说拿起啤酒狂饮一气,干燥的喉咙得到滋润。妇女则端起醪糟汤圆喝得震天响,一颗颗小汤圆没有经过咀嚼,倒入口,顺着喉咙直接入胃,相当到位。大家坐在树荫下,田埂杂草上,开始边吃边摆龙门阵,他们给我上课:“杨老师!你手指之所以被刀割,原因在于,你拿镰刀的手法不对。你是像割猪草那样,刀口是平起用力,而割谷子就不一样,刀口要朝下,这样就不容易割到手了。”我终于幡然醒悟,简单的农活也是包含着技巧的。我拿起镰刀看了看刀齿,像锯子一样犬牙呲互,再看看包扎的伤口,不寒而栗,我也没有再次拿起镰刀割稻谷的勇气。

  我原本以为,我可以像陈忠实《白鹿原》中的“麦客”一样粗狂豪放,可以站在稻田的中央主宰稻谷,亮出粗壮的手臂,将它们一片片砍倒,威武地站在田地上,显示出高大壮硕的样子。我没做到,而是以受伤者的身份败下阵来,虽然他们没有嘲笑我,而我在嘲笑自己:一个农民的儿子,却不精通农活。虽然我不是一名真正的“谷客”,但不愿做一个看客,于是选择做一名拾穗者,像米勒的《拾穗者》一样,虔诚地服务大地,服务收获。

  说起拾穗,我并不陌生,少年时期,父母就带着我参加劳动,父母在前头割麦子或稻谷,他们追求速度,结果麦穗、谷穗掉了不少,我就尾随其后,捡拾起来装进小背篓里。前些年,生活条件日益变好,不少人不在乎这些谷穗,把主要的收割完即可。但我骨子里总藏着劳动的艰辛,把浸满汗水的谷穗捡起来,居然不少。这样做,其实也是在尊重劳动者,不至于将粮食烂在田里。

  稻谷收割完了,放眼望去,稻田只剩下谷桩子,歪七倒八地立着,它们经受住了风雨雷电,完成了让稻谷颗粒饱满的使命,无悔地烂在田里,为下一季稻谷旺盛生长提供养料。太阳依然热烈,将稻田里的水烤热。秋阳当空,搭谷者汗水淋漓,终于到了收工的时候,我主动减轻他们的负担,挑了满筐稻谷回家。虽然没能完成好割稻谷的任务,但我再一次体会到沉甸甸稻谷的分量,亲近了稻田的勤劳和奉献。

  这些年,收割稻谷大多用机器收割,高效省力。收割稻谷,搭谷子的岁月渐渐远去,而沉甸甸的稻谷一直埋在我心里。

 ◎ 杨超(作者单位:巴南区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割谷者

  初秋,稻穗飘香,饱满的谷粒耷拉着垂向水面,像要亲吻田里相依相伴数月的水。

  在外打工的人,闻着稻香踏上回家的路,收割稻谷。农户再请几个搭谷的帮手,拿起闪着银光的镰刀,挑着硕大的箩兜,壮汉扛着四四方方的搭斗,向金黄的稻田进军。这样的队伍越庞大,证明这户人的人缘就越好,搭谷的战斗力就越强。我夹杂在这支队伍里,给岳父母打工,这是山里人避不开的任务,不一定是10分的劳动力,多一人队伍也壮大一些。我虽然是人民教师,但也是农民的儿子,对于种地、犁田、插秧、搭谷之类的农活并不陌生,只是没有经常干,感到手生,力气也没有他们大。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人多力量大”才是主要。收稻谷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我被分到割稻谷的那一组,和妇女打堆,评估自己的实力,没有一点抵触情绪。

  搭谷子的是几个身强力壮的好把式,他们粗大的双手暴起股股青筋,有力地握住一大把稻谷,在搭斗里三下五除二,就将稻谷搭落,然后把稻草搁在搭斗的“耳朵”边,继续开始搭谷。我和三五个妇女拿起镰刀弓着腰,果断地割稻谷。然后再将它搁在谷桩子上,以免稻谷沾水。割谷子分了工的,每人一排,一点也偷不到懒。几个妇女很是熟练,只见镰刀在稻田翻飞,搭谷的师傅开玩笑说:“杨老师!你结婚没有,咋个这么玩命挣表现呢?”我说:“结婚了,更应该表现好一点。”几个村妇手起刀落,稻谷一片片倒下。我也不示弱,自认为是男人,得带好头。开始时,齐头并进,但时间一长,就拉开差距了,她们领先于我。秋阳无情暴晒,汗水打湿衣衫,我的体力渐渐不支,手臂有些酸软。一不留神,锋利的镰刀割向小拇指,血流不止。他们看着我“光荣受伤”,不下火线看来是不行了,只好让我回屋包扎。

  以付出血的代价收场,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我也不觉得丢了面子,我虽然是农民的儿子,但还没像稻谷这样成熟,所以当着生活给我上了一堂带着血和痛的课。我知道,搭谷子的季节人手不够,就自告奋勇地申请再次加入。岳母劝不住,于是让我给搭谷的师傅们送“打尖”的食物,啤酒、醪糟汤圆、花生米之类。秋阳当空,师傅们早已口干舌燥,我喊师傅们“过来歇一歇”。师傅们很快围拢过来,眼睛紧盯着背篼里边的食物,就像在沙漠里艰难行走的人,突然看到了水,不由分说拿起啤酒狂饮一气,干燥的喉咙得到滋润。妇女则端起醪糟汤圆喝得震天响,一颗颗小汤圆没有经过咀嚼,倒入口,顺着喉咙直接入胃,相当到位。大家坐在树荫下,田埂杂草上,开始边吃边摆龙门阵,他们给我上课:“杨老师!你手指之所以被刀割,原因在于,你拿镰刀的手法不对。你是像割猪草那样,刀口是平起用力,而割谷子就不一样,刀口要朝下,这样就不容易割到手了。”我终于幡然醒悟,简单的农活也是包含着技巧的。我拿起镰刀看了看刀齿,像锯子一样犬牙呲互,再看看包扎的伤口,不寒而栗,我也没有再次拿起镰刀割稻谷的勇气。

  我原本以为,我可以像陈忠实《白鹿原》中的“麦客”一样粗狂豪放,可以站在稻田的中央主宰稻谷,亮出粗壮的手臂,将它们一片片砍倒,威武地站在田地上,显示出高大壮硕的样子。我没做到,而是以受伤者的身份败下阵来,虽然他们没有嘲笑我,而我在嘲笑自己:一个农民的儿子,却不精通农活。虽然我不是一名真正的“谷客”,但不愿做一个看客,于是选择做一名拾穗者,像米勒的《拾穗者》一样,虔诚地服务大地,服务收获。

  说起拾穗,我并不陌生,少年时期,父母就带着我参加劳动,父母在前头割麦子或稻谷,他们追求速度,结果麦穗、谷穗掉了不少,我就尾随其后,捡拾起来装进小背篓里。前些年,生活条件日益变好,不少人不在乎这些谷穗,把主要的收割完即可。但我骨子里总藏着劳动的艰辛,把浸满汗水的谷穗捡起来,居然不少。这样做,其实也是在尊重劳动者,不至于将粮食烂在田里。

  稻谷收割完了,放眼望去,稻田只剩下谷桩子,歪七倒八地立着,它们经受住了风雨雷电,完成了让稻谷颗粒饱满的使命,无悔地烂在田里,为下一季稻谷旺盛生长提供养料。太阳依然热烈,将稻田里的水烤热。秋阳当空,搭谷者汗水淋漓,终于到了收工的时候,我主动减轻他们的负担,挑了满筐稻谷回家。虽然没能完成好割稻谷的任务,但我再一次体会到沉甸甸稻谷的分量,亲近了稻田的勤劳和奉献。

  这些年,收割稻谷大多用机器收割,高效省力。收割稻谷,搭谷子的岁月渐渐远去,而沉甸甸的稻谷一直埋在我心里。

 ◎ 杨超(作者单位:巴南区融媒体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