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级英模芦振龙战斗过的地方,组建了这样一支青年突击队

时间: 2021-09-3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734

  2021年9月30日是全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不忘却,并沿着烈士的足迹继续前行,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今年,在“全国公安一级英模”芦振龙烈士生前战斗过的地方,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二郎派出所以芦振龙精神为引领,集合青年业务骨干,组建了一支“芦振龙青年突击队”,这支有冲劲、能战斗的队伍,用守护平安、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芦振龙烈士的精神,延续这位公安英模的未竟事业。

  像芦振龙一样,守护平安,勇于担当

  芦振龙精神是什么?是守护平安的勇于担当。

  时间回到1999年5月27日那个晚上,原重庆市高新区公安处(现为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石桥铺派出所户籍民警芦振龙,为传唤嫌疑人魏某,被7名歹徒袭击,全身留下21处刀伤,多处静脉血管、肌腱、神经等被砍断,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5岁。

  英雄虽逝,但22年来,英雄的故事仍在他牺牲的地方(现二郎派出所辖区)传颂,英雄的精神也鼓舞着一代代二郎派出所青年民警去战斗。2020年1月,二郎派出所组建抗疫党员先锋队,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每一个关口,今年,派出所结合英模教育,将先锋队打造为“芦振龙青年突击队”,以芦振龙精神为引领,集合所内青年骨干民警组成一支年轻向上、爱岗敬业、敢于拼搏的战斗集体,现有民警16人、辅警16人。

  1994年出生的案件办理队民警谢云坤,年纪不大,但已经是所里的案侦骨干,作为优秀青年民警的代表,不仅荣获今年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最美民警”,也成为了芦振龙青年突击队的一员。

  今年,在对一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嫌疑人进行讯问时,谢云坤获得了一条重要线索,有人在重庆主城开设“水房”,为电信网络诈骗“洗钱”。经过前期研判,警方初步掌握了该团伙的特点,通过不记名开日租房的方式流窜作案——狡兔三窟,给打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有一次我们明确了‘水房’的位置,就在区内一间日租房里,我们做好了万全的抓捕准备,可还是扑了个空。”谢云坤回忆,这让办案民警们非常沮丧,但他没有气馁,“想想芦振龙精神,即使是身中数刀、倒在血泊中,仍然抓住歹徒的衣角紧紧不放,我们也要有这种‘死咬’犯罪分子的劲头。”前期工作没有错,只是嫌疑人快速转移了,通过对该团伙转移路线的分析,果然在邻区的一间日租房里发现了该团伙的踪迹,警方来了一次人赃并获,一举抓获20余名嫌疑人,打掉一个流水上亿元的洗钱团伙。

  像芦振龙一样,为民服务,初心不变

  芦振龙精神是什么?是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

  当户籍民警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芦振龙做的都是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他却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他把遭遇难事的老人送回百里外的长寿;把当时身上的钱全部送给被偷的老大娘;民房漏雨,他钻进垃圾堆里探究竟;牺牲前半小时,他发着烧,还在商量为兰花村居民补修房屋……

  派出所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轰轰烈烈是少数时间,日常遇见的更多是琐碎的小事,可对于芦振龙青年突击队的队员来说,群众事,无小事。

  侦破大案很辛苦,对于年轻的谢云坤来说,很有成就感,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他也一点不马虎。最让同事们津津乐道的便是“一分钱破获盗窃案”。

  今年7月,群众常先生来到派出所,急切地告诉前台值班民警:“才停那儿吃了顿午饭,摩托车被盗走。”从接到报案到锁定嫌疑人,再到实施抓捕追回赃物,谢云坤用了7个小时。通过大量调取监控视频,派出所案件办理队让嫌疑人很快浮出水面,可当嫌疑人进入一间面馆后,线索断了。在面馆里,谢云坤开始寻找蛛丝马迹,从店内监控中,民警发现嫌疑人只是吃了碗面后便离开,但经过反复观察,谢云坤发现嫌疑人似乎在墙上贴了什么东西。“原来,盗贼竟然用自己的收款码覆盖了面馆的收款码,企图让客人扫码付费给自己。”谢云坤给这个二维码转去了1分钱,对方的收款信息便一目了然——接下来的抓捕就相当顺利。

  芦振龙青年突击队不仅强于打击破案,同时也是为民解忧的窗口。

  去年7月,一名张女士从山东赶来重庆,希望见到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原来,张女士1975年被抱养到山东的养父母家中,在成长中逐渐了解自己的身世。成年后,考虑到养父母的心情,虽有回渝寻亲的想法,但始终没有付诸行动。45年过去,儿子高考结束,张女士将孩子毕业旅行的目的地选在了重庆,希望能圆自己的梦。民警从张女士处得到的信息不多——父母曾居住在石桥铺一带,姓名不详,父亲做过烧砖工。

  值班民警倪振中是芦振龙青年突击队的一员,群众有急难愁盼,自己当全力以赴。倪振中办案是一把好手,但年代久远,信息太少,他找来突击队战友齐丹平帮忙,后者是派出所户籍窗口的民警。两人分工合作,倪振中通过大数据寻找线索,齐丹平负责走访调查。

  通过户籍信息比对和实地走访了解,发现一个老厂区曾有一对大致符合张女士描述的夫妻,但早已搬走。齐丹平希望找到当时的知情人,可提供线索的人想不起这对夫妻姓名,当时的社区干部不少已经离世,原厂址也因为拆迁,大量老邻居搬离,齐丹平走访了近3天,终于得到一个模糊的姓名,倪振中通过这一信息,终于找到了这对夫妻。在民警的协调下,双方进行了DNA比对,结果显示张女士确为老人亲生女儿,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寻亲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像芦振龙一样,英模精神,代代传承

  芦振龙精神是什么?是英模精神的代代传承。

  芦振龙出生在山东荏平县,那是孔繁森的故乡,在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他沐浴着英模的光辉成长,在重庆求学,歌乐山下,红岩精神的万道霞光时时映射着这位齐鲁之子的心灵,那气贯长虹的浩然正气激励着这位正直向上、坚定勇敢的热血青年。芦振龙在一篇日记中写道:“能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活着,才真正立于天地之间!”

  对于芦振龙青年突击队来说,一个先进集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英模的精神二十年如一日的耳濡目染。芦振龙烈士陵园,就坐落在二郎派出所辖区的翡翠公园里,那里是最好的英模教育基地。

  青年民警李建军记得,到派出所报到的第一天,所里就递给他一摞资料,全是关于芦振龙的先进事迹。入所“第一课”与党史教育、英模教育充分结合,从进入派出所的第一天开始,每一个民警都与芦振龙烈士有了羁绊。近年来,二郎派出所充分发挥派出所“重庆公安局基层党建示范点”“学习型党组织”的党建优势,邀请老党员、先进典型讲授党史党章,开展“学习芦振龙”系列活动70余次,在芦振龙烈士陵园举办民警“政治生日”活动21次,向公安英模看齐。

  除了一段段纪录片,一次次瞻仰烈士的丰碑,二郎派出所里,还有曾和芦振龙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54岁的曹兵,是社区警务队的老大哥,“振龙刚到我们分局时,就和我一个办公室,我来得早一些,他也叫我‘师父’,很惭愧,我没能教他很多东西,因为共处的时间不过是短短几个月。”或许是弥补遗憾,曹兵很愿意将当年与芦振龙共事的点点滴滴讲给如今的年轻人。芦振龙青年突击队的平均年龄30出头,在芦振龙牺牲时,他们大多还是学生,但如今,对于烈士的先进事迹,他们如数家珍,而烈士的精神,更是根植在这个有冲劲的团队当中。

  通讯员 李卓然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在一级英模芦振龙战斗过的地方,组建了这样一支青年突击队

  2021年9月30日是全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不忘却,并沿着烈士的足迹继续前行,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今年,在“全国公安一级英模”芦振龙烈士生前战斗过的地方,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二郎派出所以芦振龙精神为引领,集合青年业务骨干,组建了一支“芦振龙青年突击队”,这支有冲劲、能战斗的队伍,用守护平安、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芦振龙烈士的精神,延续这位公安英模的未竟事业。

  像芦振龙一样,守护平安,勇于担当

  芦振龙精神是什么?是守护平安的勇于担当。

  时间回到1999年5月27日那个晚上,原重庆市高新区公安处(现为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石桥铺派出所户籍民警芦振龙,为传唤嫌疑人魏某,被7名歹徒袭击,全身留下21处刀伤,多处静脉血管、肌腱、神经等被砍断,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5岁。

  英雄虽逝,但22年来,英雄的故事仍在他牺牲的地方(现二郎派出所辖区)传颂,英雄的精神也鼓舞着一代代二郎派出所青年民警去战斗。2020年1月,二郎派出所组建抗疫党员先锋队,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每一个关口,今年,派出所结合英模教育,将先锋队打造为“芦振龙青年突击队”,以芦振龙精神为引领,集合所内青年骨干民警组成一支年轻向上、爱岗敬业、敢于拼搏的战斗集体,现有民警16人、辅警16人。

  1994年出生的案件办理队民警谢云坤,年纪不大,但已经是所里的案侦骨干,作为优秀青年民警的代表,不仅荣获今年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最美民警”,也成为了芦振龙青年突击队的一员。

  今年,在对一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嫌疑人进行讯问时,谢云坤获得了一条重要线索,有人在重庆主城开设“水房”,为电信网络诈骗“洗钱”。经过前期研判,警方初步掌握了该团伙的特点,通过不记名开日租房的方式流窜作案——狡兔三窟,给打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有一次我们明确了‘水房’的位置,就在区内一间日租房里,我们做好了万全的抓捕准备,可还是扑了个空。”谢云坤回忆,这让办案民警们非常沮丧,但他没有气馁,“想想芦振龙精神,即使是身中数刀、倒在血泊中,仍然抓住歹徒的衣角紧紧不放,我们也要有这种‘死咬’犯罪分子的劲头。”前期工作没有错,只是嫌疑人快速转移了,通过对该团伙转移路线的分析,果然在邻区的一间日租房里发现了该团伙的踪迹,警方来了一次人赃并获,一举抓获20余名嫌疑人,打掉一个流水上亿元的洗钱团伙。

  像芦振龙一样,为民服务,初心不变

  芦振龙精神是什么?是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

  当户籍民警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芦振龙做的都是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他却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他把遭遇难事的老人送回百里外的长寿;把当时身上的钱全部送给被偷的老大娘;民房漏雨,他钻进垃圾堆里探究竟;牺牲前半小时,他发着烧,还在商量为兰花村居民补修房屋……

  派出所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轰轰烈烈是少数时间,日常遇见的更多是琐碎的小事,可对于芦振龙青年突击队的队员来说,群众事,无小事。

  侦破大案很辛苦,对于年轻的谢云坤来说,很有成就感,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他也一点不马虎。最让同事们津津乐道的便是“一分钱破获盗窃案”。

  今年7月,群众常先生来到派出所,急切地告诉前台值班民警:“才停那儿吃了顿午饭,摩托车被盗走。”从接到报案到锁定嫌疑人,再到实施抓捕追回赃物,谢云坤用了7个小时。通过大量调取监控视频,派出所案件办理队让嫌疑人很快浮出水面,可当嫌疑人进入一间面馆后,线索断了。在面馆里,谢云坤开始寻找蛛丝马迹,从店内监控中,民警发现嫌疑人只是吃了碗面后便离开,但经过反复观察,谢云坤发现嫌疑人似乎在墙上贴了什么东西。“原来,盗贼竟然用自己的收款码覆盖了面馆的收款码,企图让客人扫码付费给自己。”谢云坤给这个二维码转去了1分钱,对方的收款信息便一目了然——接下来的抓捕就相当顺利。

  芦振龙青年突击队不仅强于打击破案,同时也是为民解忧的窗口。

  去年7月,一名张女士从山东赶来重庆,希望见到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原来,张女士1975年被抱养到山东的养父母家中,在成长中逐渐了解自己的身世。成年后,考虑到养父母的心情,虽有回渝寻亲的想法,但始终没有付诸行动。45年过去,儿子高考结束,张女士将孩子毕业旅行的目的地选在了重庆,希望能圆自己的梦。民警从张女士处得到的信息不多——父母曾居住在石桥铺一带,姓名不详,父亲做过烧砖工。

  值班民警倪振中是芦振龙青年突击队的一员,群众有急难愁盼,自己当全力以赴。倪振中办案是一把好手,但年代久远,信息太少,他找来突击队战友齐丹平帮忙,后者是派出所户籍窗口的民警。两人分工合作,倪振中通过大数据寻找线索,齐丹平负责走访调查。

  通过户籍信息比对和实地走访了解,发现一个老厂区曾有一对大致符合张女士描述的夫妻,但早已搬走。齐丹平希望找到当时的知情人,可提供线索的人想不起这对夫妻姓名,当时的社区干部不少已经离世,原厂址也因为拆迁,大量老邻居搬离,齐丹平走访了近3天,终于得到一个模糊的姓名,倪振中通过这一信息,终于找到了这对夫妻。在民警的协调下,双方进行了DNA比对,结果显示张女士确为老人亲生女儿,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寻亲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像芦振龙一样,英模精神,代代传承

  芦振龙精神是什么?是英模精神的代代传承。

  芦振龙出生在山东荏平县,那是孔繁森的故乡,在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他沐浴着英模的光辉成长,在重庆求学,歌乐山下,红岩精神的万道霞光时时映射着这位齐鲁之子的心灵,那气贯长虹的浩然正气激励着这位正直向上、坚定勇敢的热血青年。芦振龙在一篇日记中写道:“能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活着,才真正立于天地之间!”

  对于芦振龙青年突击队来说,一个先进集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英模的精神二十年如一日的耳濡目染。芦振龙烈士陵园,就坐落在二郎派出所辖区的翡翠公园里,那里是最好的英模教育基地。

  青年民警李建军记得,到派出所报到的第一天,所里就递给他一摞资料,全是关于芦振龙的先进事迹。入所“第一课”与党史教育、英模教育充分结合,从进入派出所的第一天开始,每一个民警都与芦振龙烈士有了羁绊。近年来,二郎派出所充分发挥派出所“重庆公安局基层党建示范点”“学习型党组织”的党建优势,邀请老党员、先进典型讲授党史党章,开展“学习芦振龙”系列活动70余次,在芦振龙烈士陵园举办民警“政治生日”活动21次,向公安英模看齐。

  除了一段段纪录片,一次次瞻仰烈士的丰碑,二郎派出所里,还有曾和芦振龙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54岁的曹兵,是社区警务队的老大哥,“振龙刚到我们分局时,就和我一个办公室,我来得早一些,他也叫我‘师父’,很惭愧,我没能教他很多东西,因为共处的时间不过是短短几个月。”或许是弥补遗憾,曹兵很愿意将当年与芦振龙共事的点点滴滴讲给如今的年轻人。芦振龙青年突击队的平均年龄30出头,在芦振龙牺牲时,他们大多还是学生,但如今,对于烈士的先进事迹,他们如数家珍,而烈士的精神,更是根植在这个有冲劲的团队当中。

  通讯员 李卓然 记者 舒楚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