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的凝望

时间: 2021-10-1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457

  大江日夜奔流,重庆万州,一座城市的年轮是1800多年。

  在万州南滨路,郁郁葱葱的佳木掩映中,矗立起一段百余米长的青灰色古城墙。城墙之畔,就是万吨级巨轮自由出没的万州港。

  这段古城墙,在簌簌而落的漫漫历史风灰中,是三峡工程迁建的地面保护性文物,重建和复原也成为了有着血肉记忆的“三峡移民”。

  故城万州的古城墙,重生之后成为平湖之城的一道旖旎风景线,在万州的城市年轮上,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沧桑厚重的古城墙,是万州人凝固的记忆。一道古城墙,也赓续着万州城的历史。

  万州古城墙的前世,它位于三峡工程建设前的东城苎溪河与长江交汇处左岸山坡上,南临浩淼长江,依起伏山势而建。

  凝望滔滔江水中的古代万州,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时代的县城,一条土筑城墙环绕老县城。到了明朝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州城扩建,沿江增筑一道土石结构的城墙,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不舍昼夜流淌的大江,倒映出勤劳万州人建城的婆娑光影。在清代,万州人再次用石头筑下城门,县志载曰:“周三里,为门五”,分别为东门、西门、南门、小南门、小西门五门,其中小南门、小西门是为防不时之需所设的取水门。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一场滔天大水几乎淹没了当时的万县全城,古城墙严重受损。据记载,当时小南门的城墙地基多处沉陷,东西南段的城墙坍塌达300多米,墙裂开100多米。古代万州人,有着城墙一样挺立的精神,洪水过后,万州人再次修复损毁城墙,复建工程历经4年,同治十三年修复了损毁的城墙,城墙高度为5米,厚度为3米,长700余米,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成为当时万州城一道壮观的风景线。

  古代万州人临江建起城墙,主要是用于对外防御,城墙之内,是如襁褓之中的一方安然之城,或许也是心理上筑起的一道屏障。

  古城墙的使命,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中,渐渐走到迟暮,它宛如古万州的一件披风在岁月里缓缓褪下。万州迎来了马路桥梁时代,万安桥(1926年开始兴修)竣工后的老城环城路毗邻依然耸立的古城墙,它从万安桥头经西门口、十字街、南门口,环绕万县老城江岸线。

  岁月的风雨侵蚀,万州古城墙在不断瘦身。由于年久失修,自然风化和倒塌的古城墙,在老万州人心里留下一声声叹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万州城沿江的古城墙只留下了150米左右,它也是老万州人深深的乡愁。

  2002年,三峡工程修建后的涛声从群山两岸隐隐而来,万州下半城即将淹没在滔滔水下,承载着万州人记忆与情感的古城墙也在175米水位线的淹没之下。

  古城墙,依然是万州人心里的宝,它的一砖一石也成为“移民”被编号实行保护性拆迁。我认识当年参与拆迁老城墙的石匠老何,老何说,他小时候进万州老城,乘船上岸后穿过一道古城墙,摸一摸那老祖宗一样温热之躯的古城墙后,进入市声喧嚣的县城马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拆迁老城墙那天,老何在心里对自己不断嘱托,轻一点啊,轻一点。那些带着老何他们这些拆迁人掌纹与体温的砖石,被万州人小心翼翼地存贮着。

  古城墙,魂兮归来,万州人在心里这样喃喃呼唤。

  2014年5月,拆除置放的万州古城墙的砖石,沉睡12年后,在春风里再次舒展开身子,来到南滨路边一个叫沱口的江岸安家了。

  万州启动的古城墙复制迁建工程,牵动了万州人柔软的心肠。古城墙里,隐隐约约中那些能工巧匠们的祖先奔跑的脚步声,打开了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万州市民王新生的记忆城门。古城墙上,是当年县城最繁华的环城路,古城墙下,是包浆浸透的条石铺成的幽静小巷路。在小巷里,那些修锁修伞修锅补鞋手艺人的身影,叫卖吆喝凉粉凉面包子铺的声音,还常常穿过古城墙,溜到王新生这些万州老市民们的梦里来。

  王新生是一名退休教师,在他自费出版的一本手绘万州老城地图的书里,关于古城墙的记忆也是最深的一部分,还有庭院深深瓦缝参差的老宅院、打酱油的副食店、黄葛树下的老理发店、流水沟上的楠木桥……这是对万州故城记忆的抢救,给一座老城做人工呼吸,延续了城市的袅袅文脉。王新生感叹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孝顺爹娘是起码的,对自己生活的城市,也得要尽一份孝心。

  在复建万州古城墙的日子里,王新生常常来到施工现场,目光痴痴地望着古城墙的一砖一石转世再生。

  万州古城墙的复建,按照原样搬迁、原样复建、整新如旧、以旧复旧的原则进行。复建时,根据当时保护拆除时的编号图逐一进行核对,核对正确后砌筑古城墙主体。在原来拆除的石块中,由于风化破裂造成的残缺,采用了加固剂加固石体,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体。对于部分机械切割的条石,外表光滑不能直接使用,得通过第二次人工加工,它携带着岁月之手的慈爱摩挲与久远时间的温度。

  古城墙复建工程经历了半年时间,气势恢弘地矗立在江水青青的万州南滨路边,在它的DNA里,绵延着一座城市500多年的血统。

  古城墙主体建筑长110米,城墙高4.2米,复建的南大门长20米,高6.4米。南大门门楣上的雕刻采用浮雕技法,四周纹饰做工精巧细腻,是赏心悦目的建筑艺术品。古城墙周边,栽植了银杏、黄葛树、小叶榕等树木,种植了葱兰、蓝花亚麻、黑麦草等层次化明显的草本植物,特别是沿城墙江岸的三角梅,灼灼开放时如给古朴庄重的老城墙戴上了青春气息的“围脖”。在绿草悠悠的古城墙前方土丘上,一棵盘根错节的老树枝叶在风中哗哗作响,俨如一个戍守城墙随时等待披挂上阵的将士,气势凛凛地挺立捍卫在城墙之前。

  去年秋天,搬迁到上海的一个老城朋友回来了,他小时候就住在万州老城墙边的一条巷子里,老城墙一直稳稳地伫立在他心中。那正是深秋时节,来自三峡逶迤群山间盈盈上涨的一江秋水,汇集到175米的高度,让万州城成为烟波浩渺中的湖城。一湖大水,轻吻着一座梦幻之城的裙边。一湖绿水,让一座亭亭玉立之城荡漾在水波倒影中。一座城与一湖水,原来可以这样美眸流转,眉目传情。

  我陪友人来到南滨路的古城墙,老友咿呀一声推开古城墙中央的城门,扑入眼帘的是一艘巨轮正穿过万顷碧波的江面。老友喃喃着扑到老城墙上,像大鸟的翅膀缓缓收拢,我见他伸出双手抱住了古城墙。

  这是游子的归航。这是古城墙永远的凝望。

  ◎ 李晓(作者单位:万州区五桥街道办事处)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古城墙的凝望

  大江日夜奔流,重庆万州,一座城市的年轮是1800多年。

  在万州南滨路,郁郁葱葱的佳木掩映中,矗立起一段百余米长的青灰色古城墙。城墙之畔,就是万吨级巨轮自由出没的万州港。

  这段古城墙,在簌簌而落的漫漫历史风灰中,是三峡工程迁建的地面保护性文物,重建和复原也成为了有着血肉记忆的“三峡移民”。

  故城万州的古城墙,重生之后成为平湖之城的一道旖旎风景线,在万州的城市年轮上,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沧桑厚重的古城墙,是万州人凝固的记忆。一道古城墙,也赓续着万州城的历史。

  万州古城墙的前世,它位于三峡工程建设前的东城苎溪河与长江交汇处左岸山坡上,南临浩淼长江,依起伏山势而建。

  凝望滔滔江水中的古代万州,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时代的县城,一条土筑城墙环绕老县城。到了明朝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州城扩建,沿江增筑一道土石结构的城墙,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不舍昼夜流淌的大江,倒映出勤劳万州人建城的婆娑光影。在清代,万州人再次用石头筑下城门,县志载曰:“周三里,为门五”,分别为东门、西门、南门、小南门、小西门五门,其中小南门、小西门是为防不时之需所设的取水门。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一场滔天大水几乎淹没了当时的万县全城,古城墙严重受损。据记载,当时小南门的城墙地基多处沉陷,东西南段的城墙坍塌达300多米,墙裂开100多米。古代万州人,有着城墙一样挺立的精神,洪水过后,万州人再次修复损毁城墙,复建工程历经4年,同治十三年修复了损毁的城墙,城墙高度为5米,厚度为3米,长700余米,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成为当时万州城一道壮观的风景线。

  古代万州人临江建起城墙,主要是用于对外防御,城墙之内,是如襁褓之中的一方安然之城,或许也是心理上筑起的一道屏障。

  古城墙的使命,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中,渐渐走到迟暮,它宛如古万州的一件披风在岁月里缓缓褪下。万州迎来了马路桥梁时代,万安桥(1926年开始兴修)竣工后的老城环城路毗邻依然耸立的古城墙,它从万安桥头经西门口、十字街、南门口,环绕万县老城江岸线。

  岁月的风雨侵蚀,万州古城墙在不断瘦身。由于年久失修,自然风化和倒塌的古城墙,在老万州人心里留下一声声叹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万州城沿江的古城墙只留下了150米左右,它也是老万州人深深的乡愁。

  2002年,三峡工程修建后的涛声从群山两岸隐隐而来,万州下半城即将淹没在滔滔水下,承载着万州人记忆与情感的古城墙也在175米水位线的淹没之下。

  古城墙,依然是万州人心里的宝,它的一砖一石也成为“移民”被编号实行保护性拆迁。我认识当年参与拆迁老城墙的石匠老何,老何说,他小时候进万州老城,乘船上岸后穿过一道古城墙,摸一摸那老祖宗一样温热之躯的古城墙后,进入市声喧嚣的县城马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拆迁老城墙那天,老何在心里对自己不断嘱托,轻一点啊,轻一点。那些带着老何他们这些拆迁人掌纹与体温的砖石,被万州人小心翼翼地存贮着。

  古城墙,魂兮归来,万州人在心里这样喃喃呼唤。

  2014年5月,拆除置放的万州古城墙的砖石,沉睡12年后,在春风里再次舒展开身子,来到南滨路边一个叫沱口的江岸安家了。

  万州启动的古城墙复制迁建工程,牵动了万州人柔软的心肠。古城墙里,隐隐约约中那些能工巧匠们的祖先奔跑的脚步声,打开了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万州市民王新生的记忆城门。古城墙上,是当年县城最繁华的环城路,古城墙下,是包浆浸透的条石铺成的幽静小巷路。在小巷里,那些修锁修伞修锅补鞋手艺人的身影,叫卖吆喝凉粉凉面包子铺的声音,还常常穿过古城墙,溜到王新生这些万州老市民们的梦里来。

  王新生是一名退休教师,在他自费出版的一本手绘万州老城地图的书里,关于古城墙的记忆也是最深的一部分,还有庭院深深瓦缝参差的老宅院、打酱油的副食店、黄葛树下的老理发店、流水沟上的楠木桥……这是对万州故城记忆的抢救,给一座老城做人工呼吸,延续了城市的袅袅文脉。王新生感叹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孝顺爹娘是起码的,对自己生活的城市,也得要尽一份孝心。

  在复建万州古城墙的日子里,王新生常常来到施工现场,目光痴痴地望着古城墙的一砖一石转世再生。

  万州古城墙的复建,按照原样搬迁、原样复建、整新如旧、以旧复旧的原则进行。复建时,根据当时保护拆除时的编号图逐一进行核对,核对正确后砌筑古城墙主体。在原来拆除的石块中,由于风化破裂造成的残缺,采用了加固剂加固石体,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体。对于部分机械切割的条石,外表光滑不能直接使用,得通过第二次人工加工,它携带着岁月之手的慈爱摩挲与久远时间的温度。

  古城墙复建工程经历了半年时间,气势恢弘地矗立在江水青青的万州南滨路边,在它的DNA里,绵延着一座城市500多年的血统。

  古城墙主体建筑长110米,城墙高4.2米,复建的南大门长20米,高6.4米。南大门门楣上的雕刻采用浮雕技法,四周纹饰做工精巧细腻,是赏心悦目的建筑艺术品。古城墙周边,栽植了银杏、黄葛树、小叶榕等树木,种植了葱兰、蓝花亚麻、黑麦草等层次化明显的草本植物,特别是沿城墙江岸的三角梅,灼灼开放时如给古朴庄重的老城墙戴上了青春气息的“围脖”。在绿草悠悠的古城墙前方土丘上,一棵盘根错节的老树枝叶在风中哗哗作响,俨如一个戍守城墙随时等待披挂上阵的将士,气势凛凛地挺立捍卫在城墙之前。

  去年秋天,搬迁到上海的一个老城朋友回来了,他小时候就住在万州老城墙边的一条巷子里,老城墙一直稳稳地伫立在他心中。那正是深秋时节,来自三峡逶迤群山间盈盈上涨的一江秋水,汇集到175米的高度,让万州城成为烟波浩渺中的湖城。一湖大水,轻吻着一座梦幻之城的裙边。一湖绿水,让一座亭亭玉立之城荡漾在水波倒影中。一座城与一湖水,原来可以这样美眸流转,眉目传情。

  我陪友人来到南滨路的古城墙,老友咿呀一声推开古城墙中央的城门,扑入眼帘的是一艘巨轮正穿过万顷碧波的江面。老友喃喃着扑到老城墙上,像大鸟的翅膀缓缓收拢,我见他伸出双手抱住了古城墙。

  这是游子的归航。这是古城墙永远的凝望。

  ◎ 李晓(作者单位:万州区五桥街道办事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