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葛古道

时间: 2021-11-0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667

  搬到南山脚下,很大程度上是冲着那条古道去的。

  古道曾连着长江之滨和南山之巅,曾牵着贵州和重庆,也连着过去和现在,是一条无比繁华后归于沉寂的路,它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黄葛古道。

  有记载可考,古道始于唐,盛于宋,是渝黔“丝绸之路”。作为交通要道,抗战时期,远征军将士也经此道奔赴杀敌前线。数百年岁月荏苒,数百年风雨沧桑,这条政治经济军事大动脉,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完成使命,归于萋萋荒草,隐于历史尘埃。

  终究扛不过现代文明的侵蚀,古道的下半段如今已淹没在城市的喧嚣中,只有大概的走向和轮廓,真容已不可寻觅。

  南岸厚池坡的深处,穿过高速路的桥洞,是现存古道的起点。上道即有惊喜——左侧贴山脚下的小院,柴扉常闭,却满院兰草,看得出主人是个脱俗的人,各式各样的花盆,紫砂的,青花的随意摆放,各种各样的兰花,普通的,名贵的,四时不败,开得低调而热闹,一种薄薄的清香从小院溢出来,沁人心脾。在这样的古道偶遇一院子的兰,叫你想起“紫兰花开为谁好,年年岁岁溪南道”的诗句来,这儿是“谁家幽兰开正好,年年岁岁黄葛道”。

  青石台阶从小院门口蜿蜒向高处,石上长满青苔,也长满岁月——足履、马蹄、拄杖,已在石阶上磨出了深深的印痕,斑斑驳驳,如是雨天,马蹄窝儿里便汪一泓清水,映着山峦,映着云儿,映着飞鸟,也映着行人的脸,镜子一般。

  黄葛古道,主角自然不能少了黄葛树。道两旁的黄葛树已经立了几百年,把自己站成亘古,也站成了历史,黄葛树们虬枝粗干,横生旁出,浓荫蔽日,树身上朽洞斑驳,很难辨清树的真实的年轮了。数百年来,它们就这样俯视着脚下匆匆过客,马蹄得得,铃声叮叮,黄葛树该目睹了多少商贾兴哀,目睹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它们像现在一样,为荷担负薪者提供一片绿荫庇佑吗?也是它们,为远征将士送上最后的注目礼?

  古道边的黄葛树还有一点与众不同,树身上系满了长长短短的红绸红布,这是一种风俗,有人家小孩经常生病,就去拜一棵老树为干爹,给树“挂红”,燃一炷香,三磕九拜,叫孩子对着树喊几声“干爹”,孩子就好养了,像树一样长寿。红布重重叠叠,岁月弥久,算下来老树可谓儿孙满堂、人丁兴旺了。

  有无数名人走过古道,写下诗词歌赋刻于石上,如今题刻大多已风化剥落,剩下的也埋于荒草败叶中了。没有什么能成为永恒,只是有时生命更能长久,比如这古道上的黄葛树!

  至少每个季节该去一趟古道。浅春是看花的季节,但古道上没花——除了那一院子的兰。星星点点的野花不成气候,也不打眼。黄葛古道是看树的地方——两边的山坡上是原始森林,树的海洋,林木蓊郁,绿涛汹涌,除了黄葛树,还有合抱的香樟、碗口粗的杉树,以及叫不上名的各种各样的树。树梢嫩芽初绽,鹅黄的,比花好看了太多,天地间一片氤氲的绿,叫人顿感生命和时光的美好;夏日里去古道,则是贪恋绿荫和蝉鸣,树下是难得的清凉,旁边是叫成一片的蝉鸣,但你听到的却不是聒噪,是彻骨的静,那个静啊!秋日则有漫山红叶;冬天看雾,黄葛树上,雾气缭绕,古道掩映在朦朦胧胧中,要是石阶上积一铜钱厚的薄雪,那就更加圆满了……

  古道边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已经不多了,剩下的几个改成了茶肆,歪歪斜斜地站着,倒成了别样景致。房子是老房子,只是不知道窗棂后面,是否有过俏丽的面孔,含羞地望着路边的脚夫,如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那个多情水手的多情妇人?

  择一把竹椅,要一碗老荫茶,树荫下坐了,打发半日的光阴,什么也不想,就这么打发光阴!就像我写下这篇文字,为什么要写呢?我也说不清。为什么想那么多!

  ◎ 杨旭军(作者系媒体人)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黄葛古道

  搬到南山脚下,很大程度上是冲着那条古道去的。

  古道曾连着长江之滨和南山之巅,曾牵着贵州和重庆,也连着过去和现在,是一条无比繁华后归于沉寂的路,它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黄葛古道。

  有记载可考,古道始于唐,盛于宋,是渝黔“丝绸之路”。作为交通要道,抗战时期,远征军将士也经此道奔赴杀敌前线。数百年岁月荏苒,数百年风雨沧桑,这条政治经济军事大动脉,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完成使命,归于萋萋荒草,隐于历史尘埃。

  终究扛不过现代文明的侵蚀,古道的下半段如今已淹没在城市的喧嚣中,只有大概的走向和轮廓,真容已不可寻觅。

  南岸厚池坡的深处,穿过高速路的桥洞,是现存古道的起点。上道即有惊喜——左侧贴山脚下的小院,柴扉常闭,却满院兰草,看得出主人是个脱俗的人,各式各样的花盆,紫砂的,青花的随意摆放,各种各样的兰花,普通的,名贵的,四时不败,开得低调而热闹,一种薄薄的清香从小院溢出来,沁人心脾。在这样的古道偶遇一院子的兰,叫你想起“紫兰花开为谁好,年年岁岁溪南道”的诗句来,这儿是“谁家幽兰开正好,年年岁岁黄葛道”。

  青石台阶从小院门口蜿蜒向高处,石上长满青苔,也长满岁月——足履、马蹄、拄杖,已在石阶上磨出了深深的印痕,斑斑驳驳,如是雨天,马蹄窝儿里便汪一泓清水,映着山峦,映着云儿,映着飞鸟,也映着行人的脸,镜子一般。

  黄葛古道,主角自然不能少了黄葛树。道两旁的黄葛树已经立了几百年,把自己站成亘古,也站成了历史,黄葛树们虬枝粗干,横生旁出,浓荫蔽日,树身上朽洞斑驳,很难辨清树的真实的年轮了。数百年来,它们就这样俯视着脚下匆匆过客,马蹄得得,铃声叮叮,黄葛树该目睹了多少商贾兴哀,目睹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它们像现在一样,为荷担负薪者提供一片绿荫庇佑吗?也是它们,为远征将士送上最后的注目礼?

  古道边的黄葛树还有一点与众不同,树身上系满了长长短短的红绸红布,这是一种风俗,有人家小孩经常生病,就去拜一棵老树为干爹,给树“挂红”,燃一炷香,三磕九拜,叫孩子对着树喊几声“干爹”,孩子就好养了,像树一样长寿。红布重重叠叠,岁月弥久,算下来老树可谓儿孙满堂、人丁兴旺了。

  有无数名人走过古道,写下诗词歌赋刻于石上,如今题刻大多已风化剥落,剩下的也埋于荒草败叶中了。没有什么能成为永恒,只是有时生命更能长久,比如这古道上的黄葛树!

  至少每个季节该去一趟古道。浅春是看花的季节,但古道上没花——除了那一院子的兰。星星点点的野花不成气候,也不打眼。黄葛古道是看树的地方——两边的山坡上是原始森林,树的海洋,林木蓊郁,绿涛汹涌,除了黄葛树,还有合抱的香樟、碗口粗的杉树,以及叫不上名的各种各样的树。树梢嫩芽初绽,鹅黄的,比花好看了太多,天地间一片氤氲的绿,叫人顿感生命和时光的美好;夏日里去古道,则是贪恋绿荫和蝉鸣,树下是难得的清凉,旁边是叫成一片的蝉鸣,但你听到的却不是聒噪,是彻骨的静,那个静啊!秋日则有漫山红叶;冬天看雾,黄葛树上,雾气缭绕,古道掩映在朦朦胧胧中,要是石阶上积一铜钱厚的薄雪,那就更加圆满了……

  古道边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已经不多了,剩下的几个改成了茶肆,歪歪斜斜地站着,倒成了别样景致。房子是老房子,只是不知道窗棂后面,是否有过俏丽的面孔,含羞地望着路边的脚夫,如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那个多情水手的多情妇人?

  择一把竹椅,要一碗老荫茶,树荫下坐了,打发半日的光阴,什么也不想,就这么打发光阴!就像我写下这篇文字,为什么要写呢?我也说不清。为什么想那么多!

  ◎ 杨旭军(作者系媒体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