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急的河流上横架一根铁锁,身穿法官服的一群青年怀抱庄严的国徽,吊在铁锁上“吱”地一声溜到河对面,为村民办案、普法。 这是在交通不便的以前,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法院兴隆人民法庭法官们为了便利当事人,“溜索”到村民家里巡回审判的画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地人还亲切称他们“溜索法官”。而今,奉节县兴隆镇条条公路畅通,河流上也架起了桥梁,现代化的科技正应用在执法司法过程中,“溜索法官”又是怎样办案?当地村民的法治意识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今(10)日,“见证守护平安 共享岁月静好”2021重庆平安志愿者政法平安工作体验活动走进奉节县兴隆镇,乘坐特色交通工具——溜索过河,穿梭在崇山峻岭之中,与奉节法院兴隆法庭的“溜索法官”们一起,背着庄严的国徽前往大山深处,体验在院坝为村民审案、普法的过程。 本次体验活动由重庆市委政法委主办,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奉节县人民法院承办,重庆长安网通过微博、腾讯等多个媒体平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 峭壁下的国徽 “溜索法官”司法为民精神永相传 “以前在网上看过‘溜索法官’的事迹,开始看到‘溜索’还觉得好玩,来这里实地体验了才知道法官们当时为了践行司法为民、服务群众是多么不容易。”直播活动中,网络大v志愿者周小喜体验了一把溜索,中途还一不小心被卡在铁锁中间,悬在河流上空,不禁感慨道,“不知道他们当时是克服了多少困难,处理了多少突发状况,才顺利送法到村民面前……”
志愿者体验“溜索” 志愿者所说的他们,就是奉节县人民法院兴隆人民法庭的“溜索法官团队”,他们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团队。原有五人,今年再次完成新老交替,现有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聘用制书记员、1名聘用制法警配制组建成新的“溜索法官”5人团队。新团队除了庭长刘邓,其他都是新成员。 “我们法庭管辖兴隆、长安、龙桥、太和、云雾等5个乡镇,其中4个为土家族乡,平均海拔1300多米,辖区内山大坡陡,谷深路遥,全年霜冻期长达4个多月。以前,受制于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等诸多因素,人民群众诉讼难问题较为突出。”刘邓介绍,尽管现在已经很少再使用溜索作为交通工具,但溜索其实只是法庭工作的一小部分。很多时候,法庭干警们依然要背上庄严的国徽,翻山越岭,跨越高山深谷,穿过田间地头,送达法律文书、巡回审判、开展法治宣传等,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太失落了,我以为‘溜索法官’这样的明星法庭应该拥有恢弘的门头、崭新的审判庭,而不是陈旧落后的小院。” 1997年出生的法官助理彭城,今年1月成为“溜索法官”团队的新成员,他说,至今还记得来到兴隆法庭看到那平平无奇小院时的心情。然而,经过在这里近一年的“沉淀”,彭城有了新感悟:“我觉得‘溜索法官’就应该是这样的,它的恢弘和气派本就不是建筑和外表,而是每一位当事人镀刻在国徽上的信任和感激。” 彭城还讲述了自己第一次感受到“司法为民”的分量时,是因为一件比较特殊的案件——4月12日,兴隆法庭为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开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这位老人结婚几十年间一直被家暴折磨,近年来,经过党和政府的大力宣传,她逐渐懂得法律能保护自己,于是走进了法庭。彭城和同事们连夜赶工,第二天一早就给老人送去了“人身保护令”。 “一位偏远乡村的老人,她能知道家暴可以寻求法律保护,这是我之前难以想象的,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司法的力量。”彭城深受震撼。 村民们能有这样的法治意识,除了当地党和政府的大力宣传,跟“溜索法官”们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虽然,如今兴隆镇所有行政村都通了公路,九盘河上也架起了桥梁,不需要再“溜索”办案了。但“溜索法官”们不辞辛劳为民司法的情怀和翻山越岭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的精神却传承了下来,鼓舞着法庭的每一位新成员。 “‘植根基层重实干,心系群众讲奉献,不畏艰辛勇担当,励志青春促成长。’这28字箴言是我们总结出来给每一位‘溜索法官’践行的‘座右铭’。”刘邓指着兴隆法庭墙上鲜艳的大字介绍道。 院坝里的法槌 “车载法庭”把法治声音传遍山野乡间 “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每次审案都需要敲响法槌吗?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法槌的由来……”随着直播画面的切换,四面环山的一个村落院坝里,热闹非凡。原来是奉节县人民法院兴隆人民法庭庭长刘邓,手执法槌走进兴隆镇回龙村开展法治宣传,旁边满满围坐了兴趣盎然的村民和志愿者们。 院坝边上,除了展示着法庭工作人员精心准备的《民法典》中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的法律知识展板,还停着一辆印有“车载便民法庭”字样的汽车。
奉节县人民法院兴隆人民法庭庭长刘邓讲述法槌的由来 待刘邓讲完法槌,有村民提出疑问:“刘庭长,今天你们开过来那辆车真的可以审案子啊?在那上面审案子也要敲法槌吗?” “对的,这是我们重庆法院自主研发的车载便民法庭,运用5G移动物联、人工智能技术,整合集成法治宣传大屏、自助诉讼服务一体机、360度全景庭审系统、移动诉讼服务平板、防伪电子签章打印系统,具备全域立案、全域送达、智能庭审、诉调确认和当场裁判五大核心功能。”刘邓一边耐心地“科普”,一边带领大家走到“车载便民法庭”旁参观,车载法庭的车厢一面,是一块完整的LED屏,循环播放全民反诈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法治宣传片。车内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庄严的国徽高挂,审判席、原告、被告……车厢虽小,但审判庭要素齐全。
志愿者体验车载便民法庭 “原来法庭审判是这个样子的,不用去法院也能见识到……”网络大v志愿者朵娃儿在听完刘邓的介绍后,好奇地走上“车载法庭”感受了一番。 “法官经常来我们院坝讲些法律知识,比如他们讲的继承权、采光权这些,对我们来说很有用。这次还开来了‘车载法庭’,越来越先进了。”49岁的村民唐芬边看着LED屏上的法治宣传片说。 “以前我们是‘溜索’式的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现在通过高科技赋能,车载便民法庭随时随地都能开庭。不过,传统的办案模式也不能丢,与高科技结合才能给群众带去不一样的司法感受和获得感,让法治的声音传遍山野乡间。”刘邓说。 据介绍,这些年,奉节法院兴隆法庭在办案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农村实际的便民诉讼办案机制,因地制宜建立诉讼联络站、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远程诉讼网络,将诉讼服务延伸到当事人家门口。同时,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机构建立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深入推进诉源治理。近三年来,诉前化解纠纷900多件,并结合新媒体传播,通过微信公众号“威威说法”栏目在辖区开展普法宣传,引导群众建立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想。 “基层法官们太辛苦了,‘溜索法官’的脚步踏遍荆棘坎坷,汗水洒遍云雾雪山,送法下乡,巡回审判,只为让法治的阳光照深山,他们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才是我们应该追的‘男团’。”活动中,网络大v志愿者阿露全程用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体验。 “只有靠田间地头的家常,走村串户的调解,用情理法化解一件件纠纷,让司法变得更有温度,才能赢得群众真心实意的理解与信服,才能真正守护公平正义。”刘邓带着“溜索法官”团队成员们穿梭在崇山峻岭,脚步是那么铿锵,那么坚定…… 记者 杨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