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英向民警赠送锦旗 为了17年前的承诺,她多方寻找未果求助警方;为了成全她的一诺千金,合川区公安局南津街派出所民警找遍了合川所有“王银华”。终于,她苦寻了17年的债主找到了,1万元欠款得以交付,这份承诺终得圆满。 12月14日一大早,求助者王明英捧着一面锦旗,来到南津街派出所,向民警表达由衷感谢。 1万元欠款她记了17年 2004年,家住铜梁的王明英夫妇退休后承包了一家小型造纸厂,经常到重庆主城收购废旧纸板来造纸,来自合川的“王银华”就是供货商之一。 当年,王明英50多岁,“王银华”也50岁左右,由于都姓王,于是熟络起来,一般都是先供货再付款。由于经营不善,王明英夫妇承包的造纸厂投产不久就倒闭了,夫妻俩亏了几十万元,还欠了“王银华”1万多元货款。 在那个大多数人每月工资只有1千多元的年代,1万元钱不是个小数目。但得知王明英的情况后,“王银华”非常大度:“没事,有钱了再还,先把难关过了。”“兄弟,这钱我无论如何都会还给你!”面对“王银华”的宽容,王明英非常感激,并许下承诺,这钱一定还上! 转眼17年过去了,“王银华”早已换了联系方式,王明英也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如今王明英已68岁了,身体也不好,但她一直惦记着:这钱,一定要还上!
王明英还上了钱,高兴地向民警道谢 民警找遍合川所有“王银华” 王明英通过多种方式都没能联系上“王银华”,于是,她来到“王银华”的老家合川区,向南津街派出所求助。该所所长秦庆得知此事后表示:“王女士的诚信令人敬佩,值得称赞。我们应尽力帮助她了却心愿。” 说起寻人,民警彭勇非常在行,曾经多次帮助失散亲友团聚,可以说是南津街派出所的“寻人专家”。他先利用户籍系统查询“王银华”的相关信息,发现合川区名叫“王银华”的人有几十个。按照王女士提供的“王银华当年50岁左右”的年龄特征,彭勇把核查重点放在出生于1955年前后的人员范围内,但经过核查都不是。 于是,彭勇将查询范围扩大到合川区所有“王银华”,分别电话联系,逐一核查甄别。然而,经过整整一下午的电话核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些“王银华”都不是。彭勇立即调整思路,会不会是“王银华”这个姓名有误?随即,彭勇联系到王明英:“在买卖货物时,有没有看见过‘王银华’亲手签名?”“看见过的,只是他写的那个‘银’字没有‘钅’旁。”“银”字没“钅”旁,不就是个“艮”字吗,彭勇印证了自己的猜想,她要找的“王银华”很可能是“王艮华”。“王大姐,放心,我一定帮你找到人!”彭勇承诺道。 次日早上7点,彭勇来到办公室,立即在户籍系统中查询“王艮华”的信息。经过排查、分析,他拨通了合阳城街道利川村村民王艮华的电话。 “您是王银华还是叫王艮华?”“您是做什么工作的?”“2004年左右,废旧纸板卖给过谁?”简单3个问题,对方的回答让彭勇高兴得差点跳起来:“王银华”找到了! “这份诚信精神本就是无价的” 12月7日,68岁的王明英与王艮华在南津街派出所见面,她从怀中掏出崭新的一沓钞票,递到王艮华手中。王艮华接过欠了17年的货款,热泪盈眶。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感谢当年王艮华对我的信任,也感谢民警为了帮我完成心愿,找遍了合川所有的‘王银华’。”王明英觉得,17年前的1万元比现在“金贵”,再说这么长时间,要是算起利息来,远不止1万元,但王艮华没有跟她计较,这也让她很感激。 对此,王艮华笑称,当年也没说过要利息,更何况这么久过去了,他早就已经忘了这笔债务,没想到王大姐还苦苦寻找他。“这份诚信精神本就是无价的!”王艮华表示,这1万元钞票他会好好保存,还要将这个诚信故事讲给后人听。 记者 李 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