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成任务70%!我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四个明显”成效

时间: 2021-12-2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331

  本网讯 (记者 朱颂扬 实习生 牛雪璐)今(22)日,记者从重庆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最新自查评估,目前我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完成三年总体任务的70%以上。今年1-11月,市属国企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费三者分别同比增长8.2%、16.3%和11.7%;企业经营性利润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9.5%。

  企业经营性利润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

  据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罗清泉介绍,按照中央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国企实际,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了《重庆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行动启动以来,市国资委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做到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全力抓好改革方案落实落地见效。市国资委一方面坚持市区县联动推进改革,将改革任务细化为81项量化指标,分市级、市属国企、区县3个层面建立任务台账,建立“月例会、季综合、半年报、年总结”工作机制,挂图作战,打表推进。

  另一方面,加强督查考核。通过国资大数据监管平台对改革重点任务进行实时在线的督促督办,建立每半年对区县、市属国企的改革评估机制。根据最新自查评估,目前我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完成三年总体任务的70%以上。

  同时,改革红利充分释放,有力促进了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今年1-11月,市属国企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费三者分别同比增长8.2%、16.3%和11.7%;企业经营性利润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9.5%。

  改革取得“四个明显”成效

  罗清泉表示,通过改革,主要取得了“四个明显”成效:一是纵深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明显加强。出台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举措“18条”,市属国企全面推行党组织先议、会前沟通、会上表达、会后报告“四步工作法”,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的法定地位、法定程序得到有效落实,党委会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得到有效发挥。672户应建立董事会的企业实现“应建尽建”,77.9%的子企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24户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探索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738户存续全民所有制企业及分支机构完成改革,3702户吊销未注销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注销工作。

  二是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企业活力动力得到明显激发。深入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全面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动力。在市属各级次国企中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三年为任期,按照经理层成员岗位责任分工,一人一岗签订差异化的岗位聘任协议和经营业绩责任书。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全面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在20户子企业探索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试点,大力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新进员工中市场化公开招聘比例达99%以上。在22户子企业开展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或分红激励试点,累计激励1945人次。

  三是聚焦“三个重点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坚持每年新增投资90%以上投向公共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进专业化重组改革,市国资系统已累计推进11组(次)企业间横向战略性重组,涉及17户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煤炭落后过剩产能全部退出;累计清理处置僵尸企业337户,压缩企业管理层级315户。出台支持国企科技创新“二十条”,加大资金支持、金融支撑、考核引导,目前市属国企拥有1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

  四是以管资本为主加快职能转变,国资监管实效得到明显提升。坚持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聚焦规划投资监管、国有资本运营、强化激励约束等3项管资本职能,建立完善出资人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授权放权清单,精简监管事项32项。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与国资监管工作有机融合,进一步优化国资监管方式手段。建立完善监督协调机制,形成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监督工作闭环。抓好市和区县两级国资监管机构的机制、制度、规划等“六个对接”,全市国资监管大格局日趋完善。

  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42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市国资委近年来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鼓励和支持市内国企进行科技创新?

  针对这一问题,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石继东介绍,市国资委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市属国有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提出15个方面落实意见,同时又推出了20条支持国企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推动国企一马当先抓创新,积极争当全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排头兵。

  石继东表示,这20条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对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国内外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科技创新基金;实行“四纳入”考核机制;实施工资总额“三单列”管理制度等。此外,还制发《市属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推出了25户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改专项行动”,在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市场化选人用人、市场化激励约束、中长期激励等方面,支持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今年以来,市属国有企业累计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42个、完成投资82.5亿元,庆铃集团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机电集团“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建设”等一批产业项目已经初见成效。

  石继东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紧紧围绕战略性、关键性产业领域部署创新链,让创新真正成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第一动力,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已完成任务70%!我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四个明显”成效

  本网讯 (记者 朱颂扬 实习生 牛雪璐)今(22)日,记者从重庆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最新自查评估,目前我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完成三年总体任务的70%以上。今年1-11月,市属国企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费三者分别同比增长8.2%、16.3%和11.7%;企业经营性利润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9.5%。

  企业经营性利润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

  据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罗清泉介绍,按照中央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国企实际,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了《重庆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行动启动以来,市国资委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做到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全力抓好改革方案落实落地见效。市国资委一方面坚持市区县联动推进改革,将改革任务细化为81项量化指标,分市级、市属国企、区县3个层面建立任务台账,建立“月例会、季综合、半年报、年总结”工作机制,挂图作战,打表推进。

  另一方面,加强督查考核。通过国资大数据监管平台对改革重点任务进行实时在线的督促督办,建立每半年对区县、市属国企的改革评估机制。根据最新自查评估,目前我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完成三年总体任务的70%以上。

  同时,改革红利充分释放,有力促进了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今年1-11月,市属国企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费三者分别同比增长8.2%、16.3%和11.7%;企业经营性利润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9.5%。

  改革取得“四个明显”成效

  罗清泉表示,通过改革,主要取得了“四个明显”成效:一是纵深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明显加强。出台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举措“18条”,市属国企全面推行党组织先议、会前沟通、会上表达、会后报告“四步工作法”,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的法定地位、法定程序得到有效落实,党委会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得到有效发挥。672户应建立董事会的企业实现“应建尽建”,77.9%的子企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24户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探索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738户存续全民所有制企业及分支机构完成改革,3702户吊销未注销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注销工作。

  二是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企业活力动力得到明显激发。深入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全面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动力。在市属各级次国企中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三年为任期,按照经理层成员岗位责任分工,一人一岗签订差异化的岗位聘任协议和经营业绩责任书。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全面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在20户子企业探索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试点,大力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新进员工中市场化公开招聘比例达99%以上。在22户子企业开展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或分红激励试点,累计激励1945人次。

  三是聚焦“三个重点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坚持每年新增投资90%以上投向公共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进专业化重组改革,市国资系统已累计推进11组(次)企业间横向战略性重组,涉及17户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煤炭落后过剩产能全部退出;累计清理处置僵尸企业337户,压缩企业管理层级315户。出台支持国企科技创新“二十条”,加大资金支持、金融支撑、考核引导,目前市属国企拥有1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

  四是以管资本为主加快职能转变,国资监管实效得到明显提升。坚持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聚焦规划投资监管、国有资本运营、强化激励约束等3项管资本职能,建立完善出资人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授权放权清单,精简监管事项32项。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与国资监管工作有机融合,进一步优化国资监管方式手段。建立完善监督协调机制,形成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监督工作闭环。抓好市和区县两级国资监管机构的机制、制度、规划等“六个对接”,全市国资监管大格局日趋完善。

  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42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市国资委近年来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鼓励和支持市内国企进行科技创新?

  针对这一问题,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石继东介绍,市国资委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市属国有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提出15个方面落实意见,同时又推出了20条支持国企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推动国企一马当先抓创新,积极争当全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排头兵。

  石继东表示,这20条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对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国内外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科技创新基金;实行“四纳入”考核机制;实施工资总额“三单列”管理制度等。此外,还制发《市属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推出了25户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改专项行动”,在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市场化选人用人、市场化激励约束、中长期激励等方面,支持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今年以来,市属国有企业累计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42个、完成投资82.5亿元,庆铃集团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机电集团“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建设”等一批产业项目已经初见成效。

  石继东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紧紧围绕战略性、关键性产业领域部署创新链,让创新真正成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第一动力,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