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自2019年以来,秀山县着力构建“四项机制”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围绕“一个转变”“两个重点”推进县域健康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其经验做法多次在市卫生健康委有关会议上作交流学习。近日,市医改领导小组简报刊登推广。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统筹指导管理“一盘棋” 秀山成立以县长任组长的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成立基层卫生管理中心,促进资源合理调配,提高资源统筹使用效率。出台“健康共同体”集团化管理实施意见、“三通”建设实施方案及系列子方案。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牵头分别与17家、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两大健康共同体,组建管理办公室,与医共体成员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制定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明确各方责任。 同时,建立两个“基金池”,实现资金共享。统筹用于改善就医环境、大型设备购置、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帮扶人员补助等经费支出。为中和、清溪等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CT,为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齐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逐步改善医疗环境。 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构建医疗服务“一张网” 成立公共卫生和慢病管理“两大疾病防治中心”,将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阻肺、冠心病等作为首批试点病种,为慢性病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健康管理流程和诊疗流程;组建中医、妇幼专科联盟,建立基层“两部一馆一专区”服务模式,由健康共同体牵头单位统筹,县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全面参与,开展医防融合工作。 同时,将高血压、糖尿病等10种慢性病纳入健康共同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试点病种,制定慢性病用药衔接统一目录清单,包含药品122种,实现辖区医疗机构慢性病用药品种保持一致。此外,秀山建立县域内健康共同体内远程信息平台,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互联互通”的远程医学检验和区域医学影像服务全县覆盖,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服务。 建立对接帮扶机制,促进医疗服务“一体化” 在健康共同体内部帮扶上,秀山县依托县人民医院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等救治“五大中心”;依托县人民医院建立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县人民医院对接全国疼痛专业委员会主委、国医大师等专家建立名医工作室,县中医医院对接市名中医专家建立名医工作室,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全县建成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特色专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科1个,在建市级重点临床专科、特色专科10个。 牵头医院选派业务副院长、业务骨干、帮扶专家到成员单位开展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指导基层发展儿科、妇科、康复科等专科,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短板。经过帮扶,中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清溪场镇卫生院分别创建渝东南首家甲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甲级乡镇卫生院。 此外,还建立高血压达标中心,为“卫星医院”统一配备高血压检测设备。目前,6家“卫星医院”通过国家认证,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建立急性胸痛患者绿色通道和快速有效的转运机制,洪安镇、清溪场镇等5家单位已完成胸痛救治单元的注册并开展建设工作。 建立人员流动机制,实现人才队伍“一家人” 为充分发挥人才能力,秀山县推动实施“县聘乡用”“乡聘村用”、健康共同体内医务人员“上派下挂”,促进“人通”,提升活力。统筹全县45个闲置编制建立县级“编制池”,实行单列管理,用于公开招聘基层紧缺实用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目前,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招聘5名医务人员下派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21名医务人员下派至村卫生室工作。 加强人员“上派下挂”,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牵头医院选派优秀骨干医师定期到基层坐诊、教学查房、科研教学等工作;选派业务骨干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挂任业务副院长,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服务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选派新进人员、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上挂”进修培训,促进人才队伍均衡发展。目前,牵头医院下派16名挂职副院长,下派业务骨干、专家83名,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53项,培训基层人员6300余人次;基层上派免费进修学习158人次。 记者 姚华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