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朱颂扬 实习生牛雪璐)今(4)日,记者从市高法院了解到,该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数字技术,依托“重庆审判管理系统”,研发司法救助智审平台。自2020年7月1日该平台上线试运行至今,已成功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62件,拨付司法救助金1141.76万元。 司法救助缓解受害人家庭燃眉之急 欧阳三姐妹是开州区某学校学生,其父阳某被害以后,与其母陈某共同生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生效后,欧阳三姐妹向市二中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附带民事赔偿。因被告人赔偿能力不足未能执行到位,而欧阳三姐妹的母亲陈某常年在外务零工,无稳定收入来源,欧阳家生活因此陷入急迫困难。经市二中法院法官依职权告知,欧阳三姐妹向该院提出司法救助申请。 市二中法院经审查认为,欧阳三姐妹之父已被害,其母陈某无稳定收入来源,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尚未执行到位,生活面临急迫困难,属于应当予以司法救助的情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规定,决定给予欧阳三姐妹司法救助金119448元人民币。鉴于欧阳三姐妹的母亲常年在外务工无法有效承担监管责任的特殊情况,为确保司法救助金能够切实用于三姐妹的生活和学业,市二中法院决定将该司法救助金托管于重庆市开州区教育基金会、重庆市开州区某学校。 司法救助智审平台包括五个方面 “国家司法救助是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由国家给予适当经济资助,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的辅助性救助措施。”据市高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司法实践过程中,发现司法救助工作存在着范围不清晰、标准不统一、办理期限较长等问题,制约了司法救助工作的平稳健康发展。为此,市高法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类案分析、要素提取、比例权衡、条件设定、算法设计等方式,对司法救助工作进行梳理、归类,形成系统研发需求,联合上海交大慧谷通用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进行整体设计、技术攻关,设计研发了司法救助智审平台。 据了解,司法救助智审平台主要包括救助条件、案件类型、救助要素、比例参数、运算公式等五个方面。同时,司法救助智审平台的系统设计是通过信息采集、信息甄别、信息核实、数据生成、资金流转、信息反馈与共享六个流程完成司法救助案件的全部办理流程。比如在信息采集中,各业务庭案件承办人在办案过程中或结案以后,发现案件当事人正面临急迫生活困难的,可依职权告知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并通过智审平台发起司法救助。其中,在信息核实上,司法救助案件立案后,司法救助案件承办部门通过智审平台在已采集信息的基础上,对申请人的涉案具体信息、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财务状况、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及民政救助情况,进行更为详实的调查核实。 全市法院司法救助案件全部实现网上办理 “通过司法救助智审平台,全市法院司法救助案件全部网上办理,全程自动留痕,全面无纸化运行,方便人民群众申请司法救助,方便人民法院办理司法救助,规范司法救助程序,统一司法救助标准。”据市高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如在信息采集,甄别立案上,智审平台对采集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后,结合救助体系设定的立案条件进行逐一审核,实现了精确评估、甄别立案的目的,有效解决了司法救助立案不规范的问题。其次在信息处理、智能办案方面,智审平台通过综合数据分析流程,判断申请人是否属于司法救助范围,并作出是否予以救助的结论,有效解决了司法救助范围模糊,应救与不救界限不清的问题。随后,智审平台通过救助结果生成初步救助金额,案件承办人可根据初步核算的救助金额,在智审平台限定的裁量幅度内,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救助金额并录入系统,系统可根据救助结果自动生成《司法救助决定书》等标准电子文本,供办案人员参照使用,有效统一了司法救助标准,明显提高了司法救助办理效率。 该负责人称,从司法救助智审平台研发使用情况看,各地法院对同类型司法救助案件的救助结果大致相当且呈规律分布,同案不同救的现象基本杜绝。同时,通过信息手段准确掌握申请人的家庭困难情况,并有针对性开展精准化救助,告别了过去的粗放化、随意性的救助方式,实现司法救助从“粗放”向“精准”的升级换代。此外,司法救助案件平均办理时间为60.3天,较司法救助智审平台研发使用前缩短26.6天,司法救助的参考金额由系统根据提取的信息和数据自动生成,无需人工进行任何计算,极大地减轻了工作量和基于人的因素对司法救助结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