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刀尖”到田间的警察书记

时间: 2022-05-3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846

  王平(左二)向菜农了解蔬菜长势

  木根村地处武隆区、涪陵区和丰都县的交界处,武陵山下的第一个村落,古代商贸的重要交通驿站,现代的“边贸之村”“蔬菜之村”“康养之村”。

  王平今年39岁,市公安局禁毒总队民警,入警11年,干过毒品检测,用证据让犯罪行为无处遁形;干过案侦,在“刀尖”上和毒贩斗智斗勇过;干过法制,自学法律,通过法考,用法律的武器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2021年5月,这个时间节点,一个全新的身份——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把王平和木根村联系在了一起。一年的时间里,从“刀尖”到“田间”,从死磕犯罪嫌疑人到和群众打成一片,王平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请客”: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申姐,今年的避暑房定得怎么样了哦?”

  “早就订完了,王书记。”

  5月,一个阳光正好的下午,武隆区双河镇木根村村民申明会的小院里,一只小黄狗慵懒地躺在院坝中间。王平走进院子,小狗抬了抬头,摇了摇尾巴,没起身,继续躺着。

  小院由四栋五六层高的楼房包围着,平日里就申明会老两口和外孙一起住着,略显冷清。不过,再过一个月,随着避暑游客的到来,这个小院儿就将热闹起来。

  申明会今年57岁,是木根村第一个开农家乐的村民,已连续开了11年。靠着农家乐的收入,申明会供出了两个大学生,大女儿已经成家立业,二儿子今年也参加了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木根村全村幅员面积27.5平方公里,农户421户约1660人,平均海拔1350米,这里植被覆盖率达7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夏季平均气温22度。正是有了这样的环境优势,在申明会吃了“螃蟹”,尝到了甜头后,木根村的其他村民也开了窍,一家、两家、三家……到如今的230多户农家都干起了“乡村农家乐”。

  随着农家乐越来越多,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

  2021年7月,木根村迎来了近万名游客入住,让当时刚上任2个月的王平有点措手不及,一天接几十个游客的电话,要么是反映路不好扎破轮胎的,要么是反映垃圾没及时清理的,还有就是反映水不够用的。一个个问题扎堆出现在王平面前。“有问题就解决,就像办案子,抽丝剥茧,逐一攻破。”虽说是村治“外行”,但办起事来,王平却始终保持着案侦民警的职业式冷静。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王平了解到,木根村村内主干道还是10多年前建成的,经过多次修补后仍破烂不堪,村民、游客出行确实不便,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相比往年,去年的游客已经减少了20%。

  哪些路要修、要修的路有多长,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顺利申请扶持资金,王平带着工作队的成员骑着摩托车,用手机里的测量软件一米一米地量。那一周,王平白天处理公务,趁中午休息和下班后天还没黑的时候,加班加点赶工测量,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对村内8公里主干道进行拓宽油化的方案,并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专业、细致、周到的服务,王平提出成立乡村旅游物业管理公司,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提供服务。在他的提议下,村里准备聘请专业人员处理水、电、垃圾等问题,达到游客、业主、政府三方都满意的目标。

  如今的木根村,随着生活配套的改善,更多的村民加入到“乡村农家乐”的项目中来,接待床位已经达到1万余张。为了给“乡村农家乐”吸粉,王平主动联系传媒公司在微信和新媒体平台上推出木根村航拍视频系列和农家乐视频,制作小程序,给农家乐拍照片、拍视频,然后上传,游客们足不出户直接在小程序上就能选择自己心仪的农家乐,截至目前点击流量已高达5万多次。

  “蝶变”:

  新村官、新风俗、新农村

  柔软的阳光,越过四周的山巅,把木根村照得暖洋洋。和记者并排穿行在阡陌里,王平手里一直拿着水,不停地喝,喝完一瓶又拿一瓶,见记者好奇,王平才道出了其中原委。原来,由于这里是高山地区,气温低,饮食偏咸,刚到木根村的第一个月,王平就进了三次医院,都是因为肠胃不适,便秘导致脱肛出血。医生说,这毛病,没啥特效治法,只有多喝水。“一天起码要喝七八瓶水,多喝水就不容易遭。”王平略带调侃地说道。

  来木根村之前,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王平其实是有心理准备的。但他又想,自己有农村生活背景,跟村民打交道,“应该不至于太难”。可是,真正到地儿才发现,一方水土、一方人情,要真正干好农民的事,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除了身体上的不适应,最大的困难还是如何让自己融入村民当中,让大伙信服自己,愿意跟自己交心过情。刚来村那段时间,村民们对他这个城里来的“村干部”明显“不来电”,面上客气,眼神里却透着隔阂。但王平从来就不是被动等待的人,他利用自己的警察身份,迅速打开了局面。“他们对警察还是很信任的”,王平说,刚上任,几乎每天都有村民到他办公室来看看这个第一书记“长啥样”,知道他是警察,懂法律后,就更喜欢找他聊天。村里比较闭塞,王平见多识广,风趣随和,大家从家长里短,到村里情况,再到政策咨询,实在没啥事,就侃大山、唠闲嗑,办公室就此成了全村的“社交中心”,往往要热闹到日头西沉,山村农家要开饭,“访客”们才络绎散去……

  “与其说是村民对我好奇,还不如说是他们对我的一个‘面试’,我倒是也正好把村里的情况也摸了个底,对后期的走村入户也有些帮助。”“面试”算是过关了,很快,“警察书记”的名声就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慢慢把王平当成了自己人。知道他是外地人,一个人在这边吃饭不方便,村民们还隔三差五地给王平送些自己种的蔬菜。

  取得了大家的信任,村民有啥难事,也愿意向王平倾吐。随后,王平根据掌握的情况与村两委班子一起挨家挨户走访了木根村33家脱贫家庭、低保户、五保户以及残疾困难户,上门关心他们的吃、穿、住房安全、饮水保障情况,了解家里孩子上学等情况。

  为了方便群众联系自己,王平还制作了驻村工作队信息公示牌,将工作队队员的姓名、电话做成海报,贴在进村的马路边、村办公室门口,还把承诺事项、阶段计划进行公示。新书记,新村风,新变化,村民们对这个“第一书记”公开透明的工作作风,赞不绝口。

  工作这么久,王平说他最大的心得就是一条,那就是:办好农村的事儿,要依靠农村的人,更要掌握村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干什么工作都得讲技巧,硬要求有可能适得其反。”说起第一次跟村民们“斗智”,王平满脸得意。那还是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时候,农村人生活了一辈子,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固性思维很难改变,以一个小小的垃圾为例,就算门口放着垃圾桶,他们也可能是随手一扔。王平说,村里有个小卖铺,夏天一到就会卖些冰棍,游客多了,生意也好,每次经过小卖铺,王平看见地上的垃圾,他都会提醒老板把垃圾及时清扫了,但过了一个星期,提醒了一个星期,最后还是他给扫了。事情虽小,但却触动了王平,要改变人居环境,靠别人在屁股后面赶着做可不行,要让大家从思想上都重视起来。

  王平思前想后,也去了一些做得好的村镇实地考察,没多久,制作“最美木根小程序”的想法应运而生。在小程序里,木根村五个农业社每家每户的小院儿“美照”都会展示在上面,然后每季度开展一次人居环境卫生评比。谁家小院最美,最干净,排行榜里会根据村民和游客们的投票产生排名,对排名前三的农户进行物质奖励,发放一桶菜籽油或者一袋大米。此举一出,村民们邻里上下一打量,谁还不要个面儿了,就此开始暗自“较劲”,村里的环境明显得到了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开放”:

  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作为村民的带头人,王平知道,自己的职责,就是带领大家真正过上好日子。的确,村民钱包不鼓,干部腰杆就不硬,说啥也是白搭。前文说过,木根村是全区有名的“边贸之村”,特殊的农业区位,让这里的农业商品化得到长足发展,也让王平瞅准了集约发展的契机。

  王平介绍,每年夏季,各地的商贩们络绎不绝地来到木根村批发这里的特色牛肉、高山蔬菜销往全市。2020年全村蔬菜产业规模达1.6万亩,其中生产的卷心菜和西红柿享誉市内外。而今年前不久,武隆区将“中国高山番茄谷”设立在木根村,王平的工作是,一方面做村民的工作,鼓励村民们加入到种植高山番茄的团队里,把高山蔬菜从原来的单打独斗,零星散户,组团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为番茄谷的建设做好筹备工作。

  新的番茄种植能给村民带来多大的收益?在给农户做工作时,王平算了一笔账,种普通的番茄,农户一年的收入大概是5000块钱一亩地,如果改种新品种,由于新品种的品质高,市场价值高,农户一年的收入将达到1~2万元一亩地。加上政府扶持,搭棚、请专家授课、联系销售渠道,农户相当于只需要付出同样的人力,就能得到高出三四倍的收入。王平的这笔账一算,村民们自然明了。截至目前,木根村已有40多家农户,100多亩地种上了高山番茄苗,到今年7月底,第一批高山番茄就可以收成。

  “4、5月种蔬菜,7月收成,再无缝对接乡村民宿,这样木根村村民的日子就红火起来了。”王平说,下一步,他将继续带头争取政府支持,并依托武隆区高山蔬菜研究所,积极培育品质好、产量高的蔬菜新品种,大力培育蔬菜龙头企业,实现辐射云贵川的目标,建成“木根牌”地理标志产品的高山蔬菜品牌,形成科研、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龙的高山蔬菜产业链,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采访结束时,王平站在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地前,眼睛里透着亮光。他悄悄告诉记者,他最近正在和村委会谋划一件大事:“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渐加深,现代康养业是典型的朝阳产业。木根有这么优越的自然条件,这么多优质的农业产品,如果瞄准老龄化的市场需求善加引导开发,潜力不可限量,村民们肯定能得到不小的实惠。”

  王平说,他的农村情节在木根得以生根,短短一年的时间,不会种地的他认识了所有木根地里种的菜苗;不会管理的他,学会了如何利用各种方式推销民宿;不会做买卖的他,也学会了跟菜商讨价还价,为村民争取最大的收益……一切的不会,自打来到这里,都变成了“得会”“得很会”。接下来的一年,王平将继续用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誓言要求自己,继续为木根人民干实事。他希望,任期满离开那天,能给木根留下点什么。他希望,木根越来越好,木根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 李亚 实习生 卜晓曼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从“刀尖”到田间的警察书记

  王平(左二)向菜农了解蔬菜长势

  木根村地处武隆区、涪陵区和丰都县的交界处,武陵山下的第一个村落,古代商贸的重要交通驿站,现代的“边贸之村”“蔬菜之村”“康养之村”。

  王平今年39岁,市公安局禁毒总队民警,入警11年,干过毒品检测,用证据让犯罪行为无处遁形;干过案侦,在“刀尖”上和毒贩斗智斗勇过;干过法制,自学法律,通过法考,用法律的武器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2021年5月,这个时间节点,一个全新的身份——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把王平和木根村联系在了一起。一年的时间里,从“刀尖”到“田间”,从死磕犯罪嫌疑人到和群众打成一片,王平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请客”: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申姐,今年的避暑房定得怎么样了哦?”

  “早就订完了,王书记。”

  5月,一个阳光正好的下午,武隆区双河镇木根村村民申明会的小院里,一只小黄狗慵懒地躺在院坝中间。王平走进院子,小狗抬了抬头,摇了摇尾巴,没起身,继续躺着。

  小院由四栋五六层高的楼房包围着,平日里就申明会老两口和外孙一起住着,略显冷清。不过,再过一个月,随着避暑游客的到来,这个小院儿就将热闹起来。

  申明会今年57岁,是木根村第一个开农家乐的村民,已连续开了11年。靠着农家乐的收入,申明会供出了两个大学生,大女儿已经成家立业,二儿子今年也参加了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木根村全村幅员面积27.5平方公里,农户421户约1660人,平均海拔1350米,这里植被覆盖率达7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夏季平均气温22度。正是有了这样的环境优势,在申明会吃了“螃蟹”,尝到了甜头后,木根村的其他村民也开了窍,一家、两家、三家……到如今的230多户农家都干起了“乡村农家乐”。

  随着农家乐越来越多,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

  2021年7月,木根村迎来了近万名游客入住,让当时刚上任2个月的王平有点措手不及,一天接几十个游客的电话,要么是反映路不好扎破轮胎的,要么是反映垃圾没及时清理的,还有就是反映水不够用的。一个个问题扎堆出现在王平面前。“有问题就解决,就像办案子,抽丝剥茧,逐一攻破。”虽说是村治“外行”,但办起事来,王平却始终保持着案侦民警的职业式冷静。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王平了解到,木根村村内主干道还是10多年前建成的,经过多次修补后仍破烂不堪,村民、游客出行确实不便,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相比往年,去年的游客已经减少了20%。

  哪些路要修、要修的路有多长,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顺利申请扶持资金,王平带着工作队的成员骑着摩托车,用手机里的测量软件一米一米地量。那一周,王平白天处理公务,趁中午休息和下班后天还没黑的时候,加班加点赶工测量,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对村内8公里主干道进行拓宽油化的方案,并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专业、细致、周到的服务,王平提出成立乡村旅游物业管理公司,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提供服务。在他的提议下,村里准备聘请专业人员处理水、电、垃圾等问题,达到游客、业主、政府三方都满意的目标。

  如今的木根村,随着生活配套的改善,更多的村民加入到“乡村农家乐”的项目中来,接待床位已经达到1万余张。为了给“乡村农家乐”吸粉,王平主动联系传媒公司在微信和新媒体平台上推出木根村航拍视频系列和农家乐视频,制作小程序,给农家乐拍照片、拍视频,然后上传,游客们足不出户直接在小程序上就能选择自己心仪的农家乐,截至目前点击流量已高达5万多次。

  “蝶变”:

  新村官、新风俗、新农村

  柔软的阳光,越过四周的山巅,把木根村照得暖洋洋。和记者并排穿行在阡陌里,王平手里一直拿着水,不停地喝,喝完一瓶又拿一瓶,见记者好奇,王平才道出了其中原委。原来,由于这里是高山地区,气温低,饮食偏咸,刚到木根村的第一个月,王平就进了三次医院,都是因为肠胃不适,便秘导致脱肛出血。医生说,这毛病,没啥特效治法,只有多喝水。“一天起码要喝七八瓶水,多喝水就不容易遭。”王平略带调侃地说道。

  来木根村之前,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王平其实是有心理准备的。但他又想,自己有农村生活背景,跟村民打交道,“应该不至于太难”。可是,真正到地儿才发现,一方水土、一方人情,要真正干好农民的事,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除了身体上的不适应,最大的困难还是如何让自己融入村民当中,让大伙信服自己,愿意跟自己交心过情。刚来村那段时间,村民们对他这个城里来的“村干部”明显“不来电”,面上客气,眼神里却透着隔阂。但王平从来就不是被动等待的人,他利用自己的警察身份,迅速打开了局面。“他们对警察还是很信任的”,王平说,刚上任,几乎每天都有村民到他办公室来看看这个第一书记“长啥样”,知道他是警察,懂法律后,就更喜欢找他聊天。村里比较闭塞,王平见多识广,风趣随和,大家从家长里短,到村里情况,再到政策咨询,实在没啥事,就侃大山、唠闲嗑,办公室就此成了全村的“社交中心”,往往要热闹到日头西沉,山村农家要开饭,“访客”们才络绎散去……

  “与其说是村民对我好奇,还不如说是他们对我的一个‘面试’,我倒是也正好把村里的情况也摸了个底,对后期的走村入户也有些帮助。”“面试”算是过关了,很快,“警察书记”的名声就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慢慢把王平当成了自己人。知道他是外地人,一个人在这边吃饭不方便,村民们还隔三差五地给王平送些自己种的蔬菜。

  取得了大家的信任,村民有啥难事,也愿意向王平倾吐。随后,王平根据掌握的情况与村两委班子一起挨家挨户走访了木根村33家脱贫家庭、低保户、五保户以及残疾困难户,上门关心他们的吃、穿、住房安全、饮水保障情况,了解家里孩子上学等情况。

  为了方便群众联系自己,王平还制作了驻村工作队信息公示牌,将工作队队员的姓名、电话做成海报,贴在进村的马路边、村办公室门口,还把承诺事项、阶段计划进行公示。新书记,新村风,新变化,村民们对这个“第一书记”公开透明的工作作风,赞不绝口。

  工作这么久,王平说他最大的心得就是一条,那就是:办好农村的事儿,要依靠农村的人,更要掌握村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干什么工作都得讲技巧,硬要求有可能适得其反。”说起第一次跟村民们“斗智”,王平满脸得意。那还是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时候,农村人生活了一辈子,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固性思维很难改变,以一个小小的垃圾为例,就算门口放着垃圾桶,他们也可能是随手一扔。王平说,村里有个小卖铺,夏天一到就会卖些冰棍,游客多了,生意也好,每次经过小卖铺,王平看见地上的垃圾,他都会提醒老板把垃圾及时清扫了,但过了一个星期,提醒了一个星期,最后还是他给扫了。事情虽小,但却触动了王平,要改变人居环境,靠别人在屁股后面赶着做可不行,要让大家从思想上都重视起来。

  王平思前想后,也去了一些做得好的村镇实地考察,没多久,制作“最美木根小程序”的想法应运而生。在小程序里,木根村五个农业社每家每户的小院儿“美照”都会展示在上面,然后每季度开展一次人居环境卫生评比。谁家小院最美,最干净,排行榜里会根据村民和游客们的投票产生排名,对排名前三的农户进行物质奖励,发放一桶菜籽油或者一袋大米。此举一出,村民们邻里上下一打量,谁还不要个面儿了,就此开始暗自“较劲”,村里的环境明显得到了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开放”:

  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作为村民的带头人,王平知道,自己的职责,就是带领大家真正过上好日子。的确,村民钱包不鼓,干部腰杆就不硬,说啥也是白搭。前文说过,木根村是全区有名的“边贸之村”,特殊的农业区位,让这里的农业商品化得到长足发展,也让王平瞅准了集约发展的契机。

  王平介绍,每年夏季,各地的商贩们络绎不绝地来到木根村批发这里的特色牛肉、高山蔬菜销往全市。2020年全村蔬菜产业规模达1.6万亩,其中生产的卷心菜和西红柿享誉市内外。而今年前不久,武隆区将“中国高山番茄谷”设立在木根村,王平的工作是,一方面做村民的工作,鼓励村民们加入到种植高山番茄的团队里,把高山蔬菜从原来的单打独斗,零星散户,组团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为番茄谷的建设做好筹备工作。

  新的番茄种植能给村民带来多大的收益?在给农户做工作时,王平算了一笔账,种普通的番茄,农户一年的收入大概是5000块钱一亩地,如果改种新品种,由于新品种的品质高,市场价值高,农户一年的收入将达到1~2万元一亩地。加上政府扶持,搭棚、请专家授课、联系销售渠道,农户相当于只需要付出同样的人力,就能得到高出三四倍的收入。王平的这笔账一算,村民们自然明了。截至目前,木根村已有40多家农户,100多亩地种上了高山番茄苗,到今年7月底,第一批高山番茄就可以收成。

  “4、5月种蔬菜,7月收成,再无缝对接乡村民宿,这样木根村村民的日子就红火起来了。”王平说,下一步,他将继续带头争取政府支持,并依托武隆区高山蔬菜研究所,积极培育品质好、产量高的蔬菜新品种,大力培育蔬菜龙头企业,实现辐射云贵川的目标,建成“木根牌”地理标志产品的高山蔬菜品牌,形成科研、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龙的高山蔬菜产业链,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采访结束时,王平站在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地前,眼睛里透着亮光。他悄悄告诉记者,他最近正在和村委会谋划一件大事:“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渐加深,现代康养业是典型的朝阳产业。木根有这么优越的自然条件,这么多优质的农业产品,如果瞄准老龄化的市场需求善加引导开发,潜力不可限量,村民们肯定能得到不小的实惠。”

  王平说,他的农村情节在木根得以生根,短短一年的时间,不会种地的他认识了所有木根地里种的菜苗;不会管理的他,学会了如何利用各种方式推销民宿;不会做买卖的他,也学会了跟菜商讨价还价,为村民争取最大的收益……一切的不会,自打来到这里,都变成了“得会”“得很会”。接下来的一年,王平将继续用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誓言要求自己,继续为木根人民干实事。他希望,任期满离开那天,能给木根留下点什么。他希望,木根越来越好,木根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 李亚 实习生 卜晓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