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落脚点,是党执政治国的根基,其强弱直接影响着整个党组织的战斗力。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而组织力,又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应当把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为了完成自己的职责而内在蕴含的生命力,是基层党组织对内开展党内活动、对外处理与群众关系的能力。这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 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头,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已迫在眉睫。对于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而言,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上热、中温、下冷,一些学校的基层单位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组织力层层递减,战斗力层层弱化、虚化的问题。面对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面对大数据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繁重任务,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充分凝聚广大教职员工立德树人的聪明才智,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党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部署、新目标、新定位、新举措,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增添了动力,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根据自身的历史使命与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要求,利用自身的政治优势,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整合组织党内成员和党外人员,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使教职工和学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建设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当积极顺应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培养大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基层党组织组织制度有待完善 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的单个党支部规模过大、人数较多,给党员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关系着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党支部设置合理,符合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际,满足学生学习、年级与专业的需要是基层党支部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其次,近些年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是编制受到限制,不能增加,造成一些高职院校基层党务干部兼职较多、专职时间较少,从而出现工作压力过大而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得难以发挥应有的战斗力,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最后,部分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工作缺乏制度保障,人、财、物的投入与现实所需有差距,且工作考核和指标难以量化,操作难度大,由于待遇落实不到位、精力不够、职务晋升较慢等问题的客观影响,许多人不愿意从事或者兼职承担党务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够丰富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大学教育管理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教育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要求,对师生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开展的党组织活动还是以枯燥的理论知识教育为主,例如读文件、看会议视频和写心得体会等,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尤其是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发作的长时间影响,使外出参观考察、深入交流的机会更少。有部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系统性不够、细节不完善,形式创新性不够、吸引力不足,甚至还存在形式主义、应付学习等现象。这样的问题弱化了党员的凝聚力和自我剖析的深度,很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教育作用,导致党员缺乏对自身政治身份的认同,政治意识模糊,政治热情不高,党组织凝聚力不足。 (三)政治领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党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关键。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作用发挥不够。高职院校在学校层面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院系层面则通过“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制”进行集体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了职能不明确、责任不清晰、工作不规范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及其二级学院的书记、院长出现职责重合、权力分配不均等问题,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难以充分体现。有的高职院校党组织成员的全局性思维较差,过分看重自己分管的工作,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及时、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缺位、越位甚至错位的现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性工作在基层,重点难点工作也在基层,基础不牢,根基不实,就可能造成“地动山摇”。 (四)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是保持正确发展方向、更好履行职能使命的必然要求。部分高职院校的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形,主体责任意识淡化、虚化、弱化,责任落实机制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定性指标偏多、定量指标偏少等问题,认为业务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是“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见效慢,看不见,是“软指标”,难以真正做到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致使执行力度降低。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落实“两个责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业务轻党建,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度不高,职能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和党员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不到位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班子职责不清对监督责任存在理解和把握上的偏差,监督的内容和方式简单,经常陷入职能部门的业务监督困境不能自拔,忽视了政治监督。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着力点分析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相较于普通本科教育而言,其所具有的职业性与行业性更加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主要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针对高职院校所具有的特殊性,其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也应围绕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来展开。高职院校党组织建设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学校党委,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着力点在于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突出顶层设计,建机制、搭平台;第二个层面是中间层面,各二级学院(系)党总支,着力点是承上启下,带头抓落实,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开展工作,履行立德树人的各项职能职责;第三个层面是基础层面,主要包括各职能部门党支部,各二级学院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等,着力点是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从组织力要素内容看,高职院校的各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指为贯彻落实学校党委以及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协力推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而组织、凝聚、动员、影响全体师生员工的能力。根据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结合高职院校及职业教育特点,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最主要的要素应当包括: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发展推动力和自我革新力。这就是说,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能力;要使工作有效覆盖各二级学院(系)党总支、党支部;要引导师生员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发展的能力;要正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从组织力要素系统看,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各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关系。提升政治领导力是统领,提升组织覆盖力是前提,提升师生员工凝聚力是基础,提升发展推动力是目标,提升自我革新力是保证。其一,党的基层组织是政治组织,政治性是其根本属性,保持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在组织系统中居于统领地位,是政治保证。其二,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没有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基层党组织就是无水行舟,加强组织覆盖力在组织力系统中是前提和组织保证。其三,师生员工是学校的主人,是决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要重视师生员工凝聚力在组织力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这是群众保证。其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师生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学校党委的奋斗目标,提升发展推动力是组织力系统的目标。其五,党组织自身的肌体健康关系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否保持,坚持自我革新在组织力系统中起到重要保证作用。 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举措 高校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具有鲜明的党性。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高度重视高校的组织建设,高校也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重视党的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石,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实稳固,才能发挥坚强战斗堡垒的作用。 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遵循分层实施、突出重点、系统推进、持续提升的原则。通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切实把学校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为学校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以政治建设为根本,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党的首要属性是政治属性,党员首要的身份是政治身份,党的领导的首要内容是政治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将政治建设作为纲和魂。在党员师生中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教师培训、课堂教学中强化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和价值体系教育,强化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教育,推动全体师生深刻理解新思想,真正入心践行、知行合一。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支部为单位严把政治审核关,把政治标准作为评判教师业绩的首要因素。通过政治引领不断释放组织力量、发挥组织优势、凝聚师生合力,进而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由此才有强大的战斗力。 (二)以制度设计为抓手,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在党的建设中,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抓好制度建设,才能使好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可持久并在完善中不断发生效用的制度机制,从而真正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我们知道,高职院校学生比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的学制要短,加之顶岗实习的要求,学生党员的流动性较大,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对党员管理难度的增加。基于此,一方面,要规范组织生活,以制度“护”党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建设,深化落实二级学院党组织会议,在落实中不断完善,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常规制度;另一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以量化“强”党建,做到对标找差,公信力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从组织体系上抓好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全覆盖,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基层组织网络体系,由此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三)以融合并进为路径,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理应有新气象和新作为,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永葆生机活力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始终不如普通本科高校,这也导致职业院校很多学生在思想、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由此形成党建上热、中温、下冷,重业务轻党建,组织力层层递减,战斗力层层弱化、虚化的现象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将党建工作主动融入学校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中去,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学校党委书记要带头落实一把手责任,分管领导“一岗双责”,主动认领分管任务,部门领导各司其职,教职员工全力以赴,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各自优势,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各级基层党组织活力予以充分和全面激发。 (四)以创新实践为载体,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对于创新实践,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都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具备熟练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其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可能不够扎实,但其在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方面却具有优势,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在实践中发挥创新作用。能否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对于增强高职院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要从思想上谋创新,从实践中求创新,从方式方法上推创新,进而以创新实践为载体,全力推进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 (五)以阵地建设为保障,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一般来说,建校时间相对较短,在组织机构建设上基本是参照一些本科高校的方式来设置,而真正能够形成相对完整的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党组织工作体系较少,由此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难免存在薄弱环节。因此,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厚植基层党组织党建氛围是重要环境保障,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强化宣传思想阵地、强化党员活动阵地、强化信息时代网络传播阵地等阵地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条件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担负着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本文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SKDJ029。执笔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徐兴旺、冉富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