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 我们常说,做一件事也许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所谓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只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始终向着一个目标坚定前行,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以敬畏心做挚爱事,才有可能把事业做到极致,进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南岸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秩序大队大队长胡陶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别看他才38岁,公安履历却十分丰富,交通管理实战经验充足。从警16年来,他始终不忘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冲锋在前,从懵懂青涩的有志青年,成长为成熟干练的中流砥柱,在接续奋斗中焕发出生机活力,在具体工作中展现出才干力量,用为民之情、奉献之心、创新之志,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向公安事业交出了一份靓丽的青春答卷。
百炼成钢,从“新兵蛋子”成长为中坚力量 2006年6月6日,胡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2天后,他顺利从警校毕业,在原交警南岸支队当起了一名负责路面勤务的普通民警。 “站马路”是公安交管工作的基本功。那个年代,红绿灯路口需要交警人工指挥,民警站在原地指挥是不能随意走动的。每当酷暑高温,那感觉就像是把人放在平底锅上炙烤,制式皮鞋经常因为久站而脱胶。 2007年12月,胡陶开始进入交警“现场组”,负责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可就在第一天值班,便接到弹子石康田龙腾湾三岔路口发生一起小轿车撞死行人后逃逸的警情。胡陶回忆,那个年代,监控还原等黑科技手段并不发达,找到肇事者十分棘手。面对现场满地狼藉,初出茅庐的胡陶一度内心如麻,既慌且怕。但他还是镇定了下来,并通过多跑、多问、多看,勘查到有用的线索,最终成功破获了该起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 胡陶介绍,他从事事故处理工作直至2008年底。其间,他除了业务技能和实战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法规条例的掌握运用也变得驾轻就熟。 成长是缓缓流淌的溪流,人总是悄然地长大。2014年8月20日,胡陶被任命为南岸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勤务八大队(学府路大队)大队长。然而,胡陶接管后很快发现,这支队伍无论在机构运行、管理方式、勤务模式上,都不是很完善、很科学。 胡陶耐心听取大队其他领导意见,并向队中老同志反复征询,了解民警的想法。找准了症结所在后,他便大胆地对队中勤务进行改革:一是大队领导带领老同志形成班组,相互影响,负责接处警工作;二是由业务骨干带领年轻同志形成“专门”力量,负责整治及现场巡逻处警;三是抽调两名民警成立办案力量,负责酒驾和其它违法案件的处理。通过近一年时间的磨合,队伍基本向好。到了2016年,整支队伍非常稳定,战斗力空前,在支队内部考核中,从原来的排名垫底,跃升为支队第一名。 “我们曾经这支20人的队伍,现在有很多人已经各奔东西了,但他们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干将,都在各自新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出光芒。”聊到此时,胡陶颇为自豪。
攻坚克难,助力智能交通管理改革初见成效 2019年,胡陶的事业迎来了新的挑战。他开始负责全区交通秩序整治、交通安全设施维护以及交通组织的调整优化,真正进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内核。他和战友一起,首先把创新改革的目光放在了道路老旧、秩序混乱的上新街片区。可是,要想在原有的客观条件基础上为民生求变革,推陈出新上台阶,谈何容易。 胡陶表示,上新街片区智能交通改革建设项目有三“难”:首先,难在没有先例可循,完全靠自己从无到有摸索;其次,难在这个项目的具体程序非常复杂,需要统筹协调的部门太多;再者,难在该项目于2019年底启动后不久就遇到了疫情爆发,工期紧,压力大。 龙黄路26号是一栋破旧的房屋,它像两颗獠牙,一直突兀在龙黄路接前驱路口至南山立交路段上,使得本就不宽敞的车道变得更加狭窄,长期影响着过往车辆通行,按照项目设计,必须对其进行拆迁。然而,牵一发则动全身,拆迁的背后却包含着太多的艰辛。事实也正如此,从前期酝酿准备,到文件起草,项目推进,毫不讳言,这个节点怎一个大费周章能概括。 “龙黄路26号是影响整个上新街片区智能交通改革建设项目的关键,同时也能让老百姓体验感最强烈,因此我们必须拿下,必须打通。”胡陶透露,为了策动说服相关职能部门,赢得大家的支持与配合,单是开会商讨就不知道有多少次,他在会上细致入微地推演、讲解这个节点的关键性和重要性。此外,在拆除前夕,他还与龙门浩街道相关负责人一起对两户居民进行了思想动员,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到道路交通治堵促畅需求,从附近居民的共同期盼到居民个人的切身利益,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取得了突破。 毕其功于一役。经过统筹协调,2020年3月19日当天,胡陶现场“安居平五路”,调度相关部门拆除迁建水电管网和通信电缆,将路边几棵大树移栽;对拆迁后的边坡展开治理,路面进行修复;将周边上行200米范围内的路灯实施迁移;施划完善拆迁后的龙黄路标志标线及交通智能设备…… 据了解,当时受疫情影响,很多学生尚在家里上网课。根据工程需要,附近公交上下行全部也要临时中断改变线路。无论是断电,还是公交线路改变,都势必会对民众的生活及出行造成一定影响。但是胡陶与同事们顶住了压力,在控制预算成本的前提下,于一天内集约到众多单位部门,从上午7点奋战到晚上18点,破除了这个瓶颈。随着道路的拓宽,线形的优化,原来双向两车道变成了双向三车道,中间车道作为了潮汐车道,单向通行效率提高了近50%。“这个地方作为交通瓶颈,曾是南岸区近20年都没能解决掉的烫手山芋,他们确实干得漂亮!”家住龙黄路附近的居民贺先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上新街片区智能交通改革项目自实施以来,试点区域高峰时段平均通行延误时间缩减20 分钟,整体通行能力提高15%,被重庆市委改革办列为2020 年30 项市级重大改革项目之一,被网民评选为2020 年全市“我最喜欢的10 项改革”之一,被市民评价为“了不起的小改变”。
凤凰涅槃,推动南岸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 有了上新街片区智能交通改革项目的成功,胡陶和战友又把目光投向了四公里立交。 四公里立交曾是全区乃至我市的“堵中之堵”。这里汇聚了江南大道、海峡路、学府大道、回龙路、四海大道等5条主干道共9车道,但进入内环却要合流成3条车道,交通瓶颈问题十分突出。特别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拥堵更加明显,车流量达到20000余辆。“以前四公里立交至江南立交为2公里的长上坡路段,车辆运行速度降低,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车辆故障,更加剧了交通拥堵。”秩序大队巡长葛振坤解释道。 怎么治堵?在前期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胡陶和战友们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深入分析工作日、节假日等不同节点全天24小时的交通流量、流向,找到具体的拥堵时段和规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对比实施前后的变化,大胆提出了用“小手术”撬动“大难题”,以“小投入”服务“大民生”的思路:在内环快速路主线出入口采取车道“瘦身”、隔离带偏移措施,将进入内环加油站路段设置为4车道,扩充上行交通流量,在工作日早上7:00至9:00,借用内环下行方向1个车道,设置为智能潮汐车道,有效提高内环入口车辆通行能力。 有了思路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关键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抓好落实。为了尽善尽美,去年下半年开始,胡陶和战友一道,经常废寝忘食,在半夜车流减少时的昏黄路灯下,用双脚丈量每一个点位,在路面做下记号。即使国家明文规定“潮汐车道可以只由路面标志标线和信号灯引导组成”,但为了保险,他们还是用水马和磁力柱进行硬质隔离,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为了编制《四公里立交潮汐车道操作规范》,他们字斟句酌,连续几个通宵不眠不休,详细规定潮汐车道开启、关闭流程,并耐心细致地培训每一个操作人员,从源头上杜绝失误。他们辅助建设门架式车道灯、LED显示屏、入口伸缩门等基础设施,提前与地图导航软件公司做好信息发布沟通,为引导车流打好基础。 2021年10月22日,四公里立交潮汐车道终于“闪亮登场”,许多市民都深刻感受到了效果。市民刘先生当天上班到达单位后,便迫不及待地在微信朋友圈幸福满满地“晒”了起来——“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四公里立交居然不堵了”…… 一条潮汐车道,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便利,解决人民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实四公里立交缓堵方案早在2019年初,就已经纳入了我们南岸交巡警的3年工作规划。这得益于我们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的技术支撑,才有了四公里立交潮汐车道项目的落地。”胡陶表示。潮汐车道成功的背后,归功于坚持思想破冰,改变了传统的修路架桥高额投资、超长工期的治堵模式,盘活了道路资源;归功于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了早晚高峰的“潮汐现象”;归功于坚持精准施策,对细节问题反复磋商、完善方案;归功于坚持“一盘棋”思想,区级部门协作联动,久久为功,推动落实。胡陶不无感慨道:“这是用一种‘潮汐思维’破解了交通拥堵难题,也点燃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沉稳干练,不失青春活力;笃行致远,奋楫驭舟在中流。从警以来,胡陶荣获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个人嘉奖10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次。2021年度被南岸区公安分局评为“优秀科所队长”。 记者 罗浦维 谭剑 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