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警方自制养老诈骗防范宣传片 带您认识“保健品”消费陷阱

时间: 2022-06-16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240

  “爸!”陌生男子“董大力”的一声亲切呼喊,让长期缺乏子女关心的老大爷心里美滋滋的,面对“儿子”的不断推销,大爷掏起钱来毫不含糊,一口气买下不少来路不明的保健品——这是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新鲜出炉的自制养老诈骗防范宣传片中的情节。为持续推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九龙坡警方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创新宣传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全力打击养老诈骗。

  这段宣传片不到两分钟,却藏着“子女工作忙”“骗子趁虚而入嘘寒问暖”“鼓吹功效天花乱坠”“购买前不征求家人意见”等诸多要素。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让广大老年人提高警惕,直观认识推销“保健品”中的常见套路,并呼吁老年人的子女常回家看看。

  民警介绍,养老诈骗陷阱多,光是“保健品”推销这一诈骗类型就暗藏诸多玄机,九龙坡警方梳理了一份“保健品”消费中的常见陷阱清单,请大爷大妈们擦亮眼睛,注意防范。

  陷阱一:野医游商瞎忽悠

  生活中,老年人经常会在街头巷尾碰到一些打着“祖传秘方”“包治百病”旗号的“游医”,声称某种方法别人都不会,只有自己会,甚至网上、学术刊物上也查不到。一些老年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这些骗子往往秉着“治不好病人也吃不坏人”的原则去配制所谓的“祖传秘方”,往往是用一些无毒无害植物剁碎或是磨粉,再掺入辣椒粉、薄荷等辛辣刺激物质,让人吃起来味道特殊,味蕾和神经受刺激,掩盖部分病症。这样的骗子通常是游方行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谓秘方并无任何治疗作用。

  陷阱二:广告明星充专家

  不法商家常以“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为幌子,邀请“广告明星”假冒专家、教授、老中医,现场讲授“养生秘籍”,顺便兜售保健品。

  警方提醒:对“老年人讲座”留个心眼儿,多对照生活常识想一想,无法判断时,不要急着掏钱,多与家人商量,先弄清产品真实面目。

  陷阱三:夸大功效要天价

  骗子一般针对在菜市场买菜或公园晨练的老年人,谎称受医院委托,普查老年疾病,借此逐步了解老人的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收入、健康状况等,圈定“潜在客户”。最后,他们向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老年人发放免费体验卡,根据此前的健康调查,有针对性地夸大产品功效,诱骗老年人花高价购买保健品。

  警方提醒:一些非法保健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使用“彻底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无毒副作用”等承诺,欺骗、诱导老年消费者。

  陷阱四:亲情拉拢为牟利

  针对部分老年人远离子女、生活孤单寂寞的情况,一些不良无信的营销公司雇佣人员,采用嘘寒问暖、上门陪伴、聊天、做家务等方式,与老年人建立起信任关系,随后高价推销保健品,使老年人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

  警方提醒: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在保健品消费中,要保持一份理智,切忌为了感谢别人所谓的关怀而购买一堆自己不需要或是没有效果的产品,造成了财产损失和身体的损害。

  记者 舒楚寒 实习生 牛雪璐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九龙坡警方自制养老诈骗防范宣传片 带您认识“保健品”消费陷阱

  “爸!”陌生男子“董大力”的一声亲切呼喊,让长期缺乏子女关心的老大爷心里美滋滋的,面对“儿子”的不断推销,大爷掏起钱来毫不含糊,一口气买下不少来路不明的保健品——这是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新鲜出炉的自制养老诈骗防范宣传片中的情节。为持续推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九龙坡警方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创新宣传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全力打击养老诈骗。

  这段宣传片不到两分钟,却藏着“子女工作忙”“骗子趁虚而入嘘寒问暖”“鼓吹功效天花乱坠”“购买前不征求家人意见”等诸多要素。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让广大老年人提高警惕,直观认识推销“保健品”中的常见套路,并呼吁老年人的子女常回家看看。

  民警介绍,养老诈骗陷阱多,光是“保健品”推销这一诈骗类型就暗藏诸多玄机,九龙坡警方梳理了一份“保健品”消费中的常见陷阱清单,请大爷大妈们擦亮眼睛,注意防范。

  陷阱一:野医游商瞎忽悠

  生活中,老年人经常会在街头巷尾碰到一些打着“祖传秘方”“包治百病”旗号的“游医”,声称某种方法别人都不会,只有自己会,甚至网上、学术刊物上也查不到。一些老年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这些骗子往往秉着“治不好病人也吃不坏人”的原则去配制所谓的“祖传秘方”,往往是用一些无毒无害植物剁碎或是磨粉,再掺入辣椒粉、薄荷等辛辣刺激物质,让人吃起来味道特殊,味蕾和神经受刺激,掩盖部分病症。这样的骗子通常是游方行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谓秘方并无任何治疗作用。

  陷阱二:广告明星充专家

  不法商家常以“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为幌子,邀请“广告明星”假冒专家、教授、老中医,现场讲授“养生秘籍”,顺便兜售保健品。

  警方提醒:对“老年人讲座”留个心眼儿,多对照生活常识想一想,无法判断时,不要急着掏钱,多与家人商量,先弄清产品真实面目。

  陷阱三:夸大功效要天价

  骗子一般针对在菜市场买菜或公园晨练的老年人,谎称受医院委托,普查老年疾病,借此逐步了解老人的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收入、健康状况等,圈定“潜在客户”。最后,他们向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老年人发放免费体验卡,根据此前的健康调查,有针对性地夸大产品功效,诱骗老年人花高价购买保健品。

  警方提醒:一些非法保健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使用“彻底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无毒副作用”等承诺,欺骗、诱导老年消费者。

  陷阱四:亲情拉拢为牟利

  针对部分老年人远离子女、生活孤单寂寞的情况,一些不良无信的营销公司雇佣人员,采用嘘寒问暖、上门陪伴、聊天、做家务等方式,与老年人建立起信任关系,随后高价推销保健品,使老年人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

  警方提醒: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在保健品消费中,要保持一份理智,切忌为了感谢别人所谓的关怀而购买一堆自己不需要或是没有效果的产品,造成了财产损失和身体的损害。

  记者 舒楚寒 实习生 牛雪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