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抢发稿”,让编辑与时间“赛跑”

时间: 2022-08-04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206

编者按

  说起《编辑部的故事》,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就是一部经典的电视剧,也是通过这部电视剧,大家开始认识报纸、杂志背后的编辑记者这种团队。如今,整整30年过去了,电视剧早已落下帷幕,但在《重庆法治报·交通安全周刊》里,关于编辑记者的故事依旧在上演着。

  说起记者,那是众人眼中风光无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无冕之王”,也是我们媒体人自己眼中早出晚归、顶烈日战严寒、为了斟词酌句熬光无数脑细胞的“小陀螺”。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哪有什么工作日休息日之分,8小时内与8小时外,新闻就是记者随时冲锋的号角。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记者们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放弃长假、主动请缨,连续坚守在抗疫一线,处处都留下了记者们的脚步,他们用媒体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采写出一篇篇冒热气、带露珠的报道。

  “这篇稿子安排在头版吧,时效性强、可读性强,尽快安排刊发。”“稿子有没有仔细修改?再完善一下。”在大家的眼中,编辑是一个集高雅、潇洒于一身的职业。然而,只有编辑自己知道,干好这份工作的辛苦。每一天,虽不能说是“一地鸡毛”,但总是忙忙碌碌、琐琐碎碎,一年365天,384个版,100多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粗取精、琢璞归真,常常是万家灯火,别人阖家团圆的时候,编辑们还在伏案雕花。

  如果说稿件内容是报纸质量的1,那么版面设计就是0,二者配合默契,才能有无限可能。组版、美编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干起来却不容易,有时候版面需要“恰到好处”的修饰,有时候可能需要有“主次分明”的要求,这都需要她们用严谨的态度,天马行空的构思,和灵巧的双手来为报纸版面锦上添花。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是欢乐的,我们《重庆法治报·交通安全周刊》编辑部也是欢乐的。虽然工作辛苦,但大家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在一次又一次的密切配合中,自觉找准坐标,当好党和人民之间的“喉舌”,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呈现出全市交巡警的责任与担当,初心与使命。

  谭 剑
 

  2022年6月22日15时左右,记者受邀参加了重庆市共享电单车创新发展研讨会,会上发布了首个《重庆市共享电单车年度发展报告》,剖析了重庆共享电单车的出行特征,通过行业人士的交流推动共享电单车的发展。

  会议从15时一直持续到18时左右,先后10余人发表讲话,内容十分庞杂,信息很多。而记者的重点是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新闻价值的线索。于是,记者重点听取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共享电单车在重庆的发展历程、优势亮点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举措。

  然而当天正值《周刊》294期出刊之日,为抢发这条新闻,记者与编辑时刻保持着联系。报纸生产过程中,须经过策划、采写、编辑、排版、校对、审核、印刷等一系列工序,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既考验个人工作能力,也考验团队协作精神。

  19时左右,会议正式结束。时间不等人,记者立马打开电脑开始写稿。期间,工作人员多次好心提醒记者用餐,可他们哪里知道,编辑部的编辑们还在等“米”下锅,等记者把抢发新闻传回“大本营”。

  新闻稿件完成之后,编辑立马接过“接力棒”,开始进行细致的编校工作。

  一篇新闻的产出,总是有着艰难的过程。编辑提出,新闻消息需明确信息重点,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在与记者再三确认了信息重点之后,删减了不重要的信息。因为既要求成稿速度又要求质量,这段过程于记者和编辑而言,就像与时间“赛跑”一样,刻不容缓,需一遍遍比对确认。一番精细磋磨下,稿子主题突出、重点明确、结构明快,逐渐有了“亮色”。

  在经过编辑流程之后,排版人员接过下一棒。此时已是23时左右,排版人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版面呈现雏形。接下来,校对人员逐字看稿件,通顺字句、改正错字,力求一字不错。

  23时40分,版面来到最后一个环节——定版。编辑部负责人进行审核把关,精益求精,提出了内容中缺少的关键内容,在及时补足后,一张报纸的“三审三校”流程总算跑到了终点,而此时已是次日凌晨。

  回首这篇稿件成稿、上报纸的整个过程,虽曲折,但结果令人欣喜。事后复盘时,团队成员越发认识到了协作的重要性。良师益友皆在身边,天下任何事只要团结力量迎上去,就没有难事。

  记者 刘 旭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一篇“抢发稿”,让编辑与时间“赛跑”

编者按

  说起《编辑部的故事》,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就是一部经典的电视剧,也是通过这部电视剧,大家开始认识报纸、杂志背后的编辑记者这种团队。如今,整整30年过去了,电视剧早已落下帷幕,但在《重庆法治报·交通安全周刊》里,关于编辑记者的故事依旧在上演着。

  说起记者,那是众人眼中风光无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无冕之王”,也是我们媒体人自己眼中早出晚归、顶烈日战严寒、为了斟词酌句熬光无数脑细胞的“小陀螺”。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哪有什么工作日休息日之分,8小时内与8小时外,新闻就是记者随时冲锋的号角。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记者们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放弃长假、主动请缨,连续坚守在抗疫一线,处处都留下了记者们的脚步,他们用媒体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采写出一篇篇冒热气、带露珠的报道。

  “这篇稿子安排在头版吧,时效性强、可读性强,尽快安排刊发。”“稿子有没有仔细修改?再完善一下。”在大家的眼中,编辑是一个集高雅、潇洒于一身的职业。然而,只有编辑自己知道,干好这份工作的辛苦。每一天,虽不能说是“一地鸡毛”,但总是忙忙碌碌、琐琐碎碎,一年365天,384个版,100多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粗取精、琢璞归真,常常是万家灯火,别人阖家团圆的时候,编辑们还在伏案雕花。

  如果说稿件内容是报纸质量的1,那么版面设计就是0,二者配合默契,才能有无限可能。组版、美编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干起来却不容易,有时候版面需要“恰到好处”的修饰,有时候可能需要有“主次分明”的要求,这都需要她们用严谨的态度,天马行空的构思,和灵巧的双手来为报纸版面锦上添花。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是欢乐的,我们《重庆法治报·交通安全周刊》编辑部也是欢乐的。虽然工作辛苦,但大家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在一次又一次的密切配合中,自觉找准坐标,当好党和人民之间的“喉舌”,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呈现出全市交巡警的责任与担当,初心与使命。

  谭 剑
 

  2022年6月22日15时左右,记者受邀参加了重庆市共享电单车创新发展研讨会,会上发布了首个《重庆市共享电单车年度发展报告》,剖析了重庆共享电单车的出行特征,通过行业人士的交流推动共享电单车的发展。

  会议从15时一直持续到18时左右,先后10余人发表讲话,内容十分庞杂,信息很多。而记者的重点是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新闻价值的线索。于是,记者重点听取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共享电单车在重庆的发展历程、优势亮点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举措。

  然而当天正值《周刊》294期出刊之日,为抢发这条新闻,记者与编辑时刻保持着联系。报纸生产过程中,须经过策划、采写、编辑、排版、校对、审核、印刷等一系列工序,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既考验个人工作能力,也考验团队协作精神。

  19时左右,会议正式结束。时间不等人,记者立马打开电脑开始写稿。期间,工作人员多次好心提醒记者用餐,可他们哪里知道,编辑部的编辑们还在等“米”下锅,等记者把抢发新闻传回“大本营”。

  新闻稿件完成之后,编辑立马接过“接力棒”,开始进行细致的编校工作。

  一篇新闻的产出,总是有着艰难的过程。编辑提出,新闻消息需明确信息重点,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在与记者再三确认了信息重点之后,删减了不重要的信息。因为既要求成稿速度又要求质量,这段过程于记者和编辑而言,就像与时间“赛跑”一样,刻不容缓,需一遍遍比对确认。一番精细磋磨下,稿子主题突出、重点明确、结构明快,逐渐有了“亮色”。

  在经过编辑流程之后,排版人员接过下一棒。此时已是23时左右,排版人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版面呈现雏形。接下来,校对人员逐字看稿件,通顺字句、改正错字,力求一字不错。

  23时40分,版面来到最后一个环节——定版。编辑部负责人进行审核把关,精益求精,提出了内容中缺少的关键内容,在及时补足后,一张报纸的“三审三校”流程总算跑到了终点,而此时已是次日凌晨。

  回首这篇稿件成稿、上报纸的整个过程,虽曲折,但结果令人欣喜。事后复盘时,团队成员越发认识到了协作的重要性。良师益友皆在身边,天下任何事只要团结力量迎上去,就没有难事。

  记者 刘 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