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 2022-10-1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7512

  □ 胡 杰

  未成年人群体是广受社会关注的群体,部分未成年人由于受到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行为出现偏差,问题日渐严重和突出,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日常案件审查过程中的体会,谈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并提出一些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及建议。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

  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涉案未成年人的身份“两多一集中”特点比较明显。一是男性居多。根据调查分析,参与盗窃作案的男性未成年人占比巨大;参与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等严重暴力性犯罪男性未成年人占比较大。二是无业人员居多。大部分未成年人作案时都处于辍学状态,长期游手好闲,没有固定收入。三是涉案未成年人年龄集中,作案年龄低龄化趋势明显,年龄结构从12岁至18岁,其中主要集中在14岁至16岁。

  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式看,“四突出”特征明显。一是危险性突出。近两年来未成年人参与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案件,致人死亡或重伤的情形不在少数。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手段网络化明显,一些未成年人甚至在网络上散布传播殴打他人的视频。二是共同犯罪突出。很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通过朋友、同学等互相影响,邀约作案情况突出。三是主导性突出。从涉案的情况看,一些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再是单纯的未成年人,而是部分成年犯罪分子的拥护者和追随者,甚至有部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涉黑、涉恶犯罪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诱发因素突出。从未成年人参与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情况看,引起男性未成年人持械聚集性作案,很多都是因为在与女性接触过程中的争风吃醋以及为“兄弟情义”两肋插刀所引起的。

  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建议

  根据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分析,笔者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宣传活动,进社区、进校园、进班级,推陈出新编排多样化的宣传视频,采取以案说法、情景模拟等形式,寓教于乐,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建立学校与家长定期交流沟通机制。学校、老师要摒弃区别对待的教育教学方式,对有违法犯罪苗头的未成年人更要给予更多关爱,实时掌握其心理状态和在校表现,定期同监护人沟通交流。

  (三)整治和净化社会环境。进一步规范经营性场所的管理,定期开展针对网吧、KTV等容易吸引未成年人的休闲娱乐场所的清查整顿,依法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依法取缔无证照的经营场所。强化身份证登记管理,对长期游手好闲逗留在此类场所或有违法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辖区派出所、社区居委会、学校要联合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

  (四)健全完善侦办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体制机制。公安机关应加大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串并侦查和深挖细查。二是发挥司法工作的专门优势,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警务、检察、审判、矫正工作的配套与有效衔接。同时积极完善适合未成年人的办案制度,加强未成年人帮教基地建设,妥善安置附条件不起诉、适用非监禁刑的未成年人。

  (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救助帮扶。加强对家庭无抚养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救助,将关爱保护救助工作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考评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要根据案件性质,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承办人员,必要时可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律师团队。

  (六)形成全局性、协同性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多措并举、多部门联动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防范教育机制,强化司法机关办理此类案件的侦办效能。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科学对待,建立问题未成年人备案制度,成立以“教育、感化、挽救”为方针的帮扶机制。

  (作者单位:丰都县公安局)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 胡 杰

  未成年人群体是广受社会关注的群体,部分未成年人由于受到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行为出现偏差,问题日渐严重和突出,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日常案件审查过程中的体会,谈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并提出一些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及建议。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

  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涉案未成年人的身份“两多一集中”特点比较明显。一是男性居多。根据调查分析,参与盗窃作案的男性未成年人占比巨大;参与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等严重暴力性犯罪男性未成年人占比较大。二是无业人员居多。大部分未成年人作案时都处于辍学状态,长期游手好闲,没有固定收入。三是涉案未成年人年龄集中,作案年龄低龄化趋势明显,年龄结构从12岁至18岁,其中主要集中在14岁至16岁。

  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式看,“四突出”特征明显。一是危险性突出。近两年来未成年人参与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案件,致人死亡或重伤的情形不在少数。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手段网络化明显,一些未成年人甚至在网络上散布传播殴打他人的视频。二是共同犯罪突出。很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通过朋友、同学等互相影响,邀约作案情况突出。三是主导性突出。从涉案的情况看,一些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再是单纯的未成年人,而是部分成年犯罪分子的拥护者和追随者,甚至有部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涉黑、涉恶犯罪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诱发因素突出。从未成年人参与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情况看,引起男性未成年人持械聚集性作案,很多都是因为在与女性接触过程中的争风吃醋以及为“兄弟情义”两肋插刀所引起的。

  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建议

  根据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分析,笔者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宣传活动,进社区、进校园、进班级,推陈出新编排多样化的宣传视频,采取以案说法、情景模拟等形式,寓教于乐,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建立学校与家长定期交流沟通机制。学校、老师要摒弃区别对待的教育教学方式,对有违法犯罪苗头的未成年人更要给予更多关爱,实时掌握其心理状态和在校表现,定期同监护人沟通交流。

  (三)整治和净化社会环境。进一步规范经营性场所的管理,定期开展针对网吧、KTV等容易吸引未成年人的休闲娱乐场所的清查整顿,依法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依法取缔无证照的经营场所。强化身份证登记管理,对长期游手好闲逗留在此类场所或有违法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辖区派出所、社区居委会、学校要联合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

  (四)健全完善侦办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体制机制。公安机关应加大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串并侦查和深挖细查。二是发挥司法工作的专门优势,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警务、检察、审判、矫正工作的配套与有效衔接。同时积极完善适合未成年人的办案制度,加强未成年人帮教基地建设,妥善安置附条件不起诉、适用非监禁刑的未成年人。

  (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救助帮扶。加强对家庭无抚养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救助,将关爱保护救助工作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考评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要根据案件性质,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承办人员,必要时可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律师团队。

  (六)形成全局性、协同性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多措并举、多部门联动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防范教育机制,强化司法机关办理此类案件的侦办效能。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科学对待,建立问题未成年人备案制度,成立以“教育、感化、挽救”为方针的帮扶机制。

  (作者单位:丰都县公安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