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 2022-11-14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8512

  □ 谭 萌

  执法活动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执法行为是公安民警的基本职务行为,提高执法质量,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根本举措。

  当前公安执法工作总体形势

  办案体量不断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心理机制的转换、个人心理的失衡以及社会思想价值观方面的混乱等因素叠加影响各类违法犯罪增长迅速,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日益加重,执法体量增加和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软硬件投入不断增多。近年来,重庆市公安局大渡口区分局在投用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配发4G执法记录仪、提升办案区智能化改造、配设远程提讯等多方面加大软硬件投入。因此如何使软硬件兼容,并更好服务于执法活动也是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需要解决的课题。

  执法环境更加复杂。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层出不穷,并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公安机关处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因此这些矛盾、纠纷和问题首先汇集到公安机关,导致公安执法环境日益严峻。

  执法要求不断提高。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持续推进,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这就对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大背景下,如果执法能力不强、执法水平不高,势必对公安执法公信力造成极大伤害。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宏观方面。科学执法理念有待进一步树立。“重打击、轻保护”“重处罚、轻教育”“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思想转型尚不彻底,严格公正规范文明的执法理念尚需进一步树立;法律适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实践中执法办案定性不准,适用法律法规不当,执法还存在较大随意性,部分民警忽视业务学习,不主动学习新的法律法规,业务能力跟不上日益发展的社会现实需要;执法责任感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日益繁重的警务任务使得民警疲于应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使命感缺失、责任心弱化,采用消极的方式应付执法,导致执法投诉不断攀升。

  微观方面。案件源头管理混乱。目前,案件源头的接处警还有待规范,部分民警不按110接处警规定处置警情,时常出现取证不到位导致事实无法认定,使后期案件办理陷入被动。证据总体质量不高。证据收集是执法活动的基础,但实践中证据质量往往不高,具体表现为证据收集不及时、不客观、不全面,有些甚至存在瑕疵。执法程序不够严谨。不按法定程序办案,主要表现在进行传唤时,不按法定程序经领导审批;扣押物品、调取证据时不出具法律手续;证人不在场时就进行检查搜查;口头传唤、行政拘留后不及时通知家属等。培训机制尚不健全。虽然法律法规都对案件实体、程序和证据要求等作了明确规定,但也存在因执法培训方式方法老旧,导致民警懒学、厌学。执法监督仍存在漏洞。公安机关虽建立了执法管理监督机制,一些好的做法未能持之以恒予以坚持,导致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连贯不到位。

  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解决“如何监”。完善执法考评制度,如个案考评制度、集体通报制度、主办负责制度、案件回访制度等。推进执法档案建设,将考核单位和考核民警相结合,压实执法质量责任到“最后一公里”。强化制度执行力度。自上而下提高重视程度,以制度作为规范执法活动的保障,不断引导广大民警依法履职、高效履职。

  强化基础培训,提升执法素养,解决“如何学”。以考促学。加大执法知识考试,将考领导与考民警一并进行,形成领导带头、以考促学的浓厚氛围。跟班学习。组织各执法办案部门骨干民警轮流到法制部门、检察院进行一定时期的跟班学习培训。庭审观摩。利用自己经办案件,组织具体办案民警到法院旁听庭审。横向交流。组织法制民警到兄弟单位交流学习,定期召开公检法疑难案件会商研究。

  装备执法场所,提高硬件投入,解决“如何保”。规范设置功能区。按照“办案、办事、办公、生活”能分尽分的原则,结合实际统筹建设改造。规范安装监控设备。在接待区和办案区等重点执法场所安装全景高清监控,并实现全过程可回放、可溯源。规范“七室”建设管理。规范建立起讯问室、询问室、候问室、调解室、证物室、信息采集室、档案室,作为规范执法的保障。

  完善办案系统,实现网上通办,解决“如何评”。完善网上执法办案系统,打通网上流转障碍,实行所有非涉密案件一律网上办理,开发“自动预警、自动通知、自动考评”应用程序,强化网上执法监督考评,实行一错一究、立整立改的执法质量问题整改机制,创新执法监督方式方法,不断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作者单位:大渡口区公安分局建胜派出所)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新时代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 谭 萌

  执法活动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执法行为是公安民警的基本职务行为,提高执法质量,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根本举措。

  当前公安执法工作总体形势

  办案体量不断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心理机制的转换、个人心理的失衡以及社会思想价值观方面的混乱等因素叠加影响各类违法犯罪增长迅速,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日益加重,执法体量增加和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软硬件投入不断增多。近年来,重庆市公安局大渡口区分局在投用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配发4G执法记录仪、提升办案区智能化改造、配设远程提讯等多方面加大软硬件投入。因此如何使软硬件兼容,并更好服务于执法活动也是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需要解决的课题。

  执法环境更加复杂。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层出不穷,并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公安机关处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因此这些矛盾、纠纷和问题首先汇集到公安机关,导致公安执法环境日益严峻。

  执法要求不断提高。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持续推进,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这就对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大背景下,如果执法能力不强、执法水平不高,势必对公安执法公信力造成极大伤害。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宏观方面。科学执法理念有待进一步树立。“重打击、轻保护”“重处罚、轻教育”“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思想转型尚不彻底,严格公正规范文明的执法理念尚需进一步树立;法律适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实践中执法办案定性不准,适用法律法规不当,执法还存在较大随意性,部分民警忽视业务学习,不主动学习新的法律法规,业务能力跟不上日益发展的社会现实需要;执法责任感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日益繁重的警务任务使得民警疲于应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使命感缺失、责任心弱化,采用消极的方式应付执法,导致执法投诉不断攀升。

  微观方面。案件源头管理混乱。目前,案件源头的接处警还有待规范,部分民警不按110接处警规定处置警情,时常出现取证不到位导致事实无法认定,使后期案件办理陷入被动。证据总体质量不高。证据收集是执法活动的基础,但实践中证据质量往往不高,具体表现为证据收集不及时、不客观、不全面,有些甚至存在瑕疵。执法程序不够严谨。不按法定程序办案,主要表现在进行传唤时,不按法定程序经领导审批;扣押物品、调取证据时不出具法律手续;证人不在场时就进行检查搜查;口头传唤、行政拘留后不及时通知家属等。培训机制尚不健全。虽然法律法规都对案件实体、程序和证据要求等作了明确规定,但也存在因执法培训方式方法老旧,导致民警懒学、厌学。执法监督仍存在漏洞。公安机关虽建立了执法管理监督机制,一些好的做法未能持之以恒予以坚持,导致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连贯不到位。

  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解决“如何监”。完善执法考评制度,如个案考评制度、集体通报制度、主办负责制度、案件回访制度等。推进执法档案建设,将考核单位和考核民警相结合,压实执法质量责任到“最后一公里”。强化制度执行力度。自上而下提高重视程度,以制度作为规范执法活动的保障,不断引导广大民警依法履职、高效履职。

  强化基础培训,提升执法素养,解决“如何学”。以考促学。加大执法知识考试,将考领导与考民警一并进行,形成领导带头、以考促学的浓厚氛围。跟班学习。组织各执法办案部门骨干民警轮流到法制部门、检察院进行一定时期的跟班学习培训。庭审观摩。利用自己经办案件,组织具体办案民警到法院旁听庭审。横向交流。组织法制民警到兄弟单位交流学习,定期召开公检法疑难案件会商研究。

  装备执法场所,提高硬件投入,解决“如何保”。规范设置功能区。按照“办案、办事、办公、生活”能分尽分的原则,结合实际统筹建设改造。规范安装监控设备。在接待区和办案区等重点执法场所安装全景高清监控,并实现全过程可回放、可溯源。规范“七室”建设管理。规范建立起讯问室、询问室、候问室、调解室、证物室、信息采集室、档案室,作为规范执法的保障。

  完善办案系统,实现网上通办,解决“如何评”。完善网上执法办案系统,打通网上流转障碍,实行所有非涉密案件一律网上办理,开发“自动预警、自动通知、自动考评”应用程序,强化网上执法监督考评,实行一错一究、立整立改的执法质量问题整改机制,创新执法监督方式方法,不断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作者单位:大渡口区公安分局建胜派出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