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这三个数字,伴随群众生活已经有37年,早与“有困难找警察”紧紧绑在一起。为了让110接处警更快速、更细致、更精准,让非警务警情“事有人管”和警务警情“快接快处”,近年来,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不断推进110接处警工作改革,开展110警情分流工作,减负、提质、增效,让110接处警跑出了“加速度”。
处置突发更快速 “警察同志,我们刚打电话,没想到您这么快就到了!” 去年11月14日下午,正在辖区开展巡逻的交巡警歇台子大队民警顾元平接到指令,附近某医院接诊了两名两三岁的幼童,均因在家玩耍不慎吸入花生、红枣等异物,而该医院没有针对幼童的相关设备,需紧急转移到重医儿童医院救治。顾元平的警车“秒到”医院,接到家长与孩子,没有寒暄,加足马力直奔儿童医院,开辟出生命救护绿色通道。 孩子成功、及时、安全得到救治的背后,是接到两起报警、快速研判合并、迅速推送至最近的交巡警巡逻警力的高效处置模式。 无独有偶,特警快处处警队同样在处置模式中扮演着“急先锋”的角色。 去年12月的一天,有热心群众报警,称在九滨路上有一名男子衣着单薄,蜷缩在滨江路的座椅上。特警支队的警车很快出现在事发地,民警询问得知该男子近期从江津老家到主城区找工作,工作没找到,路费却花没了,只好徒步回老家,走过两个区后累得不行,便坐下休息。在核对其身份信息无误后,民警掏出现金,并指引其乘坐公交车到陈家坪长途汽车站,搭乘班车回老家。热泪盈眶的男子向民警深鞠一躬表达感谢。 在工作中,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建立了派出所、交巡警、特警“多警种协同”快接快处的处警机制:调整城区交巡警勤务模式,将交巡警警力摆上路面,除自身承担交通警情外,还承担原由派出所接处的小区、车库、园区等非道路涉车类警情;设置4个特警快速处警队,就近就快接处警情,共同分担派出所接处警任务,并以处结率为考核指标,防止“接而不处”的“二传手”问题。据了解,2022年,交巡警、特警分别为派出所分流4457、3965起警务警情。 作为应急处突的“触发器”、打击犯罪的“桥头堡”、治安防控的“信息源”,九龙坡警方持续推动110接处警再提速,跑出守护平安“加速度”。 联动对接更细致 如果说“内分”是内部挖潜力、激发活力,那么通过“外流”分担非警务警情,更是九龙公安110接处警的一次创新实践。 日前,该分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将一个挪车求助电话无缝转接至挪车服务平台。求助人马先生被车挡道的问题迅速得到了解决。 据该分局指挥中心主任胡效铨介绍,长期以来,大量非警务类警情挤占了有限的警力资源,如何从“大包大揽”到“术业专攻”,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命题。 该分局除对挡道挪车警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处理拖车警情,还针对开锁帮困、宠物收治、管道疏通等求助警情,通过告知报警人有资质企业联系方式、建议查询相关服务等方式进行分流。据统计,仅是通过社会服务处理挡道挪车警情这一项,一年就分流警情近10万起。 在社会服务分流之外,政府各部门间的联动也是做好非警务警情分流的重要课题。过去一年,该分局派出多名警力入驻该区联合调度中心实体化运作,分流该分局接报的不涉及公安事权的事项。同时,依托区、镇街、村居三级综治中心,与公安“指挥中心+基层所队”运作模式“双体联动”,通过党政网综治信息平台,将工作日工作时段该分局接报的非紧急求助警情,推送至26个区职能部门、13个街镇和水电气油等企业,明确各联动单位职责任务,有效解决非警务警情公安机关“看得见、管不着”,事权单位“管得着、看不见”的根本性问题。 业务咨询更精准 “警察同志,我想咨询一下,我的护照过期了,需要换领,那我2019年办的5年签证还有效吗?”“针对您的问题,我们帮您转接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由他们给您专业答复。”1月8日起,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因此岁末年初之际,相关出入境业务的咨询也逐渐多了起来。面对这类业务咨询,指挥中心将其直接分流至出入境支队进行答复,不再下发派出所。 以往,群众关于各类业务办理的咨询,指挥中心往往推送至属地派出所,但派出所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无法准确回答,又只能再转至专业警种。近年来,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对于公安业务咨询类警情,改由指挥中心先期解答,对无法解答的推送至牵头警种解决。2022年共分流相关公安业务咨询类警情起2555起。 这样的改变,一方面提升了咨询答复的准确度和效率,另一方面,业务咨询的数量和种类也为各警种工作方向提供了参考数据。以近期激增的出入境业务咨询为例,该分局出入境支队依托出入境政策咨询警情的解答,积极开展工作,应对办证高峰,通过网上预约、全程导办、延时服务、容缺受理等方式,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能,减少群众等候时间。 记者 舒楚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