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楼下的五金店整改了,臭气和噪声问题解决了,我们很满意!”1月2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荣昌区检察院检察官来到昌元街道海棠社区,对一起涉及焊接行业污染问题的公益诉讼案件开展“回头看”时,当地居民对整改情况表示满意。 这一变化,源于该院先后制发的两份检察建议。事情还得从去年群众反映的问题说起。 群众反映焊接行业污染问题 “检察院吗?我们想反映个情况!楼下有个五金店天天搞焊接,污染空气还噪声不断!严重影响我们生活!”2022年6月,荣昌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检察官接到群众反映后,迅速开展初查。 通过调查,检察官发现群众反映情况属实。不仅如此,荣昌区还有不少从事焊接、切割等五金加工服务的商户在为群众提供加工服务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污染环境、影响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情形。 这一情况引起了检察官的担忧。“这些商户普遍没有配套使用净化设施,在作业加工过程中直接排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气体。部分商户在门店外露天作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强度噪声、强光及辐射,均直接影响附近居民及行人,致使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受损。”荣昌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张莉介绍说。 2022年6月29日,在市检察院第五分院的指导下,该院向荣昌区生态环境局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督促商户安装并正常使用净化设施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调整加工时间、合理布局加工地点防止扰民。 凝聚合力促检察建议落地落实 收到检察建议后,荣昌区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针对检察建议的内容逐条研究整改方案,可具体到如何落实上,深感棘手。 “焊接加工服务是不用办理环评手续的‘小项目’,对该行业进行综合治理,在全市乃至全国尚无先例,而且焊接行业商户众多,整改难度很大。”荣昌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人表示。 综合考虑到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手紧张、执法事项已委托镇街等情况,荣昌区检察院向问题突出的11个镇街立案磋商,由各镇街履行好日常管理职责,区生态环境局统筹指导开展专项整治,形成监管合力。 经过两个月的整改,全区除10家焊接商户因自身原因转产外,其余230家商户均安装了烟尘收集器、遮光板等污染防治设施,同时承诺不在室外加工、不在中午和晚上加工,以避免强光和噪声影响群众正常生活。 再发检察建议助推源头治理 在后续跟进整改中,检察官又洞察到了新问题。原来,根据《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居民住宅楼、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等场所禁止新建改建扩建类似的加工服务项目,可辖区内有不少在上述“禁止性场所”中新建的门店,甚至有的紧邻中小学校、幼儿园,还有19家没有营业执照。 “污染和扰民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但公益诉讼不能只抓末端,应当积极促进源头治理。”张莉说。 为此,荣昌区检察院向区市场监管局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市场主体登记管理,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各项要求,并对无照经营的情形依法处理。 2022年11月14日,为促进协同,该院组织区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召开座谈会。经过开诚布公地交流,各方进一步达成共识。市场监管局对无照经营的商户依法处理,对符合条件的依法登记并颁发相应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生态环境局协助市场监管局做好登记审查时的普法宣传和政策说明,并协助做好登记选址的实地查看等相关审查工作。 短短一个月后,通过行政机关的广泛宣传动员,即使在抽检显示排放物达标的情形下,在“禁止性场所”经营的商户纷纷承诺现门店租赁期满后将另行选址。19家之前没有营业执照的商户也相继办理了营业执照。 这起涉及焊接行业污染问题的公益诉讼能否结案,效果究竟如何,还要晒晒效果,听听各方意见。2022年12月28日,荣昌区检察院举行了该案的公开听证会。检察院介绍了案件办理情况,行政机关说明了治理举措、效果等。 会上,行政机关代表对检察建议的监督效果给予了肯定:“感谢检察机关让我们关注到焊接行业污染问题,并推动各部门形成合力、完成治理。” “检察机关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在依法监督的同时,既重民生解民忧,又促发展促保护,联合行政机关合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民利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多赢共赢。”担任听证员的区人大代表、昌元街道海棠社区书记吕继泽表示。 记者 张柳妞 通讯员 彭 静 周光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