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老或稚嫩的背影

时间: 2023-02-1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262

  ◎ 梁长一

  应孩子的语文老师倡议, 时隔多年再读《背影》,我已成了孩子的背影。我想,之于孩子,我的背影大概是十分模糊的,就像父亲的背影在我的心里十分模糊一样。

  严格来讲,我从没真正凝视过父亲的背影。换句话说,我从来没有站在某个路口目送我的父亲远行。当然,不能因此说我不爱父亲,恰恰相反,对父亲的爱是真诚而不容置疑的。

  相对来说,孩子的背影于我倒是清晰许多。上幼儿园时,他小手一挥,愉快地转过身,蹦蹦跳跳融在一群孩子中间。上小学时,他撒开手,头也不回径直走向校门,向老师敬礼,与同学打招呼,我能看见的只有他背着书包的背影。上初中后,我就坐在客厅沙发上,看他高兴地和我挥手说再见,然后轻轻地把门关上。面对慢慢长大的孩子,除了放手,还有许多的放心不下,这些放心不下都在默默注视的背影里。

  在孩子的眼里,我应该是没有背影的。从他出生那一刻起,我就满心欢喜地张开双臂,以无比的热情去拥抱这个新生命。随着年龄增长,他都是在我的注视中学着蹒跚学步、学着上下楼梯、学着过马路……我哪敢转过身背对这个懵懂的少年。这或许也是我一直无法忆起父亲的背影一样,因为一直是父亲目送我离开,我只顾着赶路,从来没有回过头认真看一眼父亲。或者说,我从来没有勇气回头看一眼父亲。

  在父亲的眼里,我的背影又是什么样子呢?父亲没有告诉我,但母亲讲过,她和父亲一次次目送着我离家上学、目送着我出远门打工、目送着我过完周末返城。不管是早期在大山中的那座老屋旁,还是如今生活的小镇上,他们的这个习惯从未间断。他们的眼里,既有希冀,又有担忧。父亲和母亲一起目送我远行,一起凝视我的背影,但他从来不和我说起这些。

  我似乎可以大胆猜想,朱自清的《背影》得以打动无数人,或许是因为我们都欠父亲一个凝视——对着父亲的背影立定,深情凝视。再次阅读《背影》时,反思、救赎我们对父亲的愧疚。但事实上,父亲或许也无法感受到我们的愧疚,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将救赎付诸行动并让父亲看见。

  现在,假期回到父母居住的小镇,我会陪母亲逛逛街,听母亲一遍又一遍、兴致勃勃给我讲家长里短,甚至与母亲的好朋友寒暄,但与父亲逛街的次数就微乎其微了,除非我们需要一起出门做某件正事,比如去油坊榨油,去搬东西。父亲喜欢讨论新闻报道中的国际形势、军事等等,但我似乎又对这些无关我生活的话题并不太感兴趣,久而久之,父亲的高见也只能和他的邻居发表。

  现在,我和孩子的话题也早已分道扬镳。不管是他曾经喜欢的《口袋里的爸爸》,还是如今的《斗罗大陆》,不管他怎么力荐,我都没有办法读下去。但是,老师推荐给他、他又推荐给我的《红星照耀中国》,我能读懂,他却只能囫囵吞枣,一时半会儿根本无法理解。

  孩子和父亲终究是不同的两代人,也是不同的两个个体,彼此深爱,但从不表达。如果父亲与孩子的爱一定要表达出来,表达的方式往往是“放手”,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隐私和想法予以尊重。

  看着父亲佝偻老去的背影,看着孩子奋力苦读的背影,心痛父亲的衰老,心痛孩子的艰辛,其实也是心痛自己,我们曾经青春盎然、无所畏惧,终将不抵岁月侵袭而悄然老去。

  但,不管是苍老,还是稚嫩,父亲和孩子的背影都煜煜生辉。不仅因为他们自己身上散发出的耀眼、别人无法聚焦的微小光芒,也因为我的眼睛在注视他们时发出了炽热的爱。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纪委)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苍老或稚嫩的背影

  ◎ 梁长一

  应孩子的语文老师倡议, 时隔多年再读《背影》,我已成了孩子的背影。我想,之于孩子,我的背影大概是十分模糊的,就像父亲的背影在我的心里十分模糊一样。

  严格来讲,我从没真正凝视过父亲的背影。换句话说,我从来没有站在某个路口目送我的父亲远行。当然,不能因此说我不爱父亲,恰恰相反,对父亲的爱是真诚而不容置疑的。

  相对来说,孩子的背影于我倒是清晰许多。上幼儿园时,他小手一挥,愉快地转过身,蹦蹦跳跳融在一群孩子中间。上小学时,他撒开手,头也不回径直走向校门,向老师敬礼,与同学打招呼,我能看见的只有他背着书包的背影。上初中后,我就坐在客厅沙发上,看他高兴地和我挥手说再见,然后轻轻地把门关上。面对慢慢长大的孩子,除了放手,还有许多的放心不下,这些放心不下都在默默注视的背影里。

  在孩子的眼里,我应该是没有背影的。从他出生那一刻起,我就满心欢喜地张开双臂,以无比的热情去拥抱这个新生命。随着年龄增长,他都是在我的注视中学着蹒跚学步、学着上下楼梯、学着过马路……我哪敢转过身背对这个懵懂的少年。这或许也是我一直无法忆起父亲的背影一样,因为一直是父亲目送我离开,我只顾着赶路,从来没有回过头认真看一眼父亲。或者说,我从来没有勇气回头看一眼父亲。

  在父亲的眼里,我的背影又是什么样子呢?父亲没有告诉我,但母亲讲过,她和父亲一次次目送着我离家上学、目送着我出远门打工、目送着我过完周末返城。不管是早期在大山中的那座老屋旁,还是如今生活的小镇上,他们的这个习惯从未间断。他们的眼里,既有希冀,又有担忧。父亲和母亲一起目送我远行,一起凝视我的背影,但他从来不和我说起这些。

  我似乎可以大胆猜想,朱自清的《背影》得以打动无数人,或许是因为我们都欠父亲一个凝视——对着父亲的背影立定,深情凝视。再次阅读《背影》时,反思、救赎我们对父亲的愧疚。但事实上,父亲或许也无法感受到我们的愧疚,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将救赎付诸行动并让父亲看见。

  现在,假期回到父母居住的小镇,我会陪母亲逛逛街,听母亲一遍又一遍、兴致勃勃给我讲家长里短,甚至与母亲的好朋友寒暄,但与父亲逛街的次数就微乎其微了,除非我们需要一起出门做某件正事,比如去油坊榨油,去搬东西。父亲喜欢讨论新闻报道中的国际形势、军事等等,但我似乎又对这些无关我生活的话题并不太感兴趣,久而久之,父亲的高见也只能和他的邻居发表。

  现在,我和孩子的话题也早已分道扬镳。不管是他曾经喜欢的《口袋里的爸爸》,还是如今的《斗罗大陆》,不管他怎么力荐,我都没有办法读下去。但是,老师推荐给他、他又推荐给我的《红星照耀中国》,我能读懂,他却只能囫囵吞枣,一时半会儿根本无法理解。

  孩子和父亲终究是不同的两代人,也是不同的两个个体,彼此深爱,但从不表达。如果父亲与孩子的爱一定要表达出来,表达的方式往往是“放手”,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隐私和想法予以尊重。

  看着父亲佝偻老去的背影,看着孩子奋力苦读的背影,心痛父亲的衰老,心痛孩子的艰辛,其实也是心痛自己,我们曾经青春盎然、无所畏惧,终将不抵岁月侵袭而悄然老去。

  但,不管是苍老,还是稚嫩,父亲和孩子的背影都煜煜生辉。不仅因为他们自己身上散发出的耀眼、别人无法聚焦的微小光芒,也因为我的眼睛在注视他们时发出了炽热的爱。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纪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