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普法的重庆实践与启示

时间: 2023-04-2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575

  □重庆市委网信办政策法规处处长 李文富

  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迫切要求进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八五”普法以来,重庆市委网信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紧密结合重庆网信实际,着力打造网络普法品牌专栏《网信说法》,累计推出微视频29部,平均每期点击量超过300万人次,实现“破圈”“刷屏”;带动区县和社会各界推出微视频150余部,连续举办展播活动,系列作品获奖,点击量累计突破3亿人次。重庆市委网信办微视频普法经验做法被中央网信办评为2022年度“全国网信系统网络普法优秀案例”。

  微视频普法的重庆实践

  (一)整合多方资源,抓实生产、审核、传播三个关键环节。按照“内容为王、审核为要、渠道为重”的思路,重点解决“谁来拍”“谁来传”等关键难题。一是组建高水平创作团队,确保产品高质量。从全市网信干部、网络普法志愿者、网络作家、短视频生产工作室等队伍中,遴选“会编、会导、会演、会制”人才,组建高水平生产创作团队。二是组建专家咨询审核团队,确保内容优质安全。组织重庆市网络法治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网信系统“公职律师、法律顾问、法务专员”力量,对普法内容提出建议,对剧本、成片等全过程进行审核把关。三是组建大流量传播团队,确保传得开。整合华龙网、上游新闻、区县融媒体中心及自媒体等多方力量,解锁流量密码,吸引全网转发,突破传播难题。例如,联动华龙网、北京(重庆)盈科律师事务所制作的《谁动了你的个人信息》,点击量达400万余人次,被中央网信办微博号,河北、新疆等省市微信公众号转载。联动上游新闻、梁平区融媒体中心制作的《七号女友》,点击量达400万余人次,被澎湃新闻、搜狐、网易、百度等网站转载。

  (二)紧扣重点热点,创新机制手法,积极回应人民关切。重点解决“拍什么”“怎么拍”等核心问题。一是创新选题机制。针对老百姓反映强烈和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热点事件、热议话题,组织编剧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建立“剧组征题——网民选题——网信定题——编剧破题”选题创作机制。例如,针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在线教育平台乱象等选题,拍摄《网课》《陷阱》等微视频,引起社会热烈反响。二是创新表现手法。每部微视频不超过5分钟,满足公众快餐化阅读习惯。例如,《薅羊毛进化史》通过创意运镜、Vlog的形式,将“薅羊毛”实例和危害浓缩在3分钟以内。采用动漫卡通、手绘等形式,满足青少年需求。《什么是庞氏骗局》通过手绘、动漫制作,创造卡通普法形象“小竹律师”,将庞氏骗局的由来、发展和危害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三是突出真实案例警醒。以真实案件、新闻报道为素材,通过戏剧结构类型“五分法”进行改编创作、以案释法,在真实的基础上增强故事趣味性、生动性和鲜活性。例如,《他带着货品走来了》《神秘的到付包裹》等,根据直播带货乱象、“盲发快递”新型诈骗形式真实案例改编,从一千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川渝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大赛优秀奖。

  (三)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实现“大流量”全网传播。重点解决“传得开”“传得广”等关键问题。一是构建“五媒联动”矩阵,实现立体化传播。强化央媒、市媒、县媒、商媒、自媒“五媒联动”,通过专题集纳、推荐展播、分享扩散等形式,建立左右互联、上下贯通、优势互补的传播矩阵。二是开展“进圈入群”,打通精准传播“最后一米”。充分调动全市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员”等力量广泛推送。例如,2022年春节期间推出《回家过年》,经“进圈入群”传播后,在普法的同时引发广大网民“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价值认同和共情,点击量达500万余人次。三是强化用户思维,实现互动式自觉传播。根据用户个性需求,结合平台特征,准备不同的推送文案、海报和视频剪辑版本,激发网民共鸣,实现自觉互动分享。

  (四)推动法律条文故事化,用“小故事”讲明“大道理”。为了解决“法律条文枯燥乏味”老大难问题,坚持每一部作品都围绕1至2个普法知识点创作故事、力争引起共鸣。例如,《网课》立足“最高人民法院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参与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款项的,法院应予支持”这个法律知识点展开,播出后24小时点击量突破100万人次。主创团队线下带着相关作品走进社区展播,受到居民一致好评:“剧情很精彩,演得有意思,令人警醒!”

  (五)发挥“以点带面”示范性效应,实现从“自己拍”到“大家拍”。为了解决“构建普法大格局”重点问题,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是推广《网信说法》模式。推动各区县、部门积极开展微视频普法,打造品牌专栏。二是开展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组织华龙网连续开展“人人普法 人人受益”微视频展播活动,征集到普法微视频150余部,全网播放量超过3亿人次。三是指导网站打造特色品牌。比如指导七一网推出普法MV《守好养老金,骗子退退退》等,获国家反诈中心全网推荐,阅读量达400万余人次。

  重庆微视频普法的启示

  近年来,微视频受到老百姓广泛关注,在舆论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重庆网信通过微视频普法,积累了工作经验、带来了工作启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坚定根本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坚定不移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立场。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指出,要“适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提高普法质量,形成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短视频普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人民普遍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回应人民呼声,满足人民对法治的需求,增强人民对网络普法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要把握时代传播规律,推动法律条文故事化视频化。根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10.67亿,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2018年至2022年的5年间,短视频用户规模从6.48亿增长至10.12亿,年新增用户均在6000万以上。其中,2019年和2020年,受疫情、技术、平台发展策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年新增用户均在1亿以上,用户使用率从78.2%增长至94.8%,增长了16.6个百分点。这是普法工作当前最现实的时代背景和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必须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应势而动,重视短视频、用好短视频,聚焦老百姓“注意力”“兴趣点”引流引导,推动“枯燥说教”向“生动演绎”转变,实现普法“有形有声、入脑入心”。

  三要坚持内容为王,推动普法宣传由“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实践证明,技术和渠道等固然重要,但优质内容始终是吸引受众、赢得人心的硬道理。2020年6月,中央深改委第14次会议在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时指出,无论媒体技术和传播方式如何变革,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都要以内容的生产力为基础,大量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能为用户提供独特价值的专业优质内容,是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关键和保障。内容永远是根本,普法宣传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再辅以新媒体新技术建立完善普法集群和矩阵,充分发挥自媒体传播优势,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普法的贴近性、趣味性、艺术性,实现广泛互动传播。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微视频普法的重庆实践与启示

  □重庆市委网信办政策法规处处长 李文富

  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迫切要求进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八五”普法以来,重庆市委网信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紧密结合重庆网信实际,着力打造网络普法品牌专栏《网信说法》,累计推出微视频29部,平均每期点击量超过300万人次,实现“破圈”“刷屏”;带动区县和社会各界推出微视频150余部,连续举办展播活动,系列作品获奖,点击量累计突破3亿人次。重庆市委网信办微视频普法经验做法被中央网信办评为2022年度“全国网信系统网络普法优秀案例”。

  微视频普法的重庆实践

  (一)整合多方资源,抓实生产、审核、传播三个关键环节。按照“内容为王、审核为要、渠道为重”的思路,重点解决“谁来拍”“谁来传”等关键难题。一是组建高水平创作团队,确保产品高质量。从全市网信干部、网络普法志愿者、网络作家、短视频生产工作室等队伍中,遴选“会编、会导、会演、会制”人才,组建高水平生产创作团队。二是组建专家咨询审核团队,确保内容优质安全。组织重庆市网络法治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网信系统“公职律师、法律顾问、法务专员”力量,对普法内容提出建议,对剧本、成片等全过程进行审核把关。三是组建大流量传播团队,确保传得开。整合华龙网、上游新闻、区县融媒体中心及自媒体等多方力量,解锁流量密码,吸引全网转发,突破传播难题。例如,联动华龙网、北京(重庆)盈科律师事务所制作的《谁动了你的个人信息》,点击量达400万余人次,被中央网信办微博号,河北、新疆等省市微信公众号转载。联动上游新闻、梁平区融媒体中心制作的《七号女友》,点击量达400万余人次,被澎湃新闻、搜狐、网易、百度等网站转载。

  (二)紧扣重点热点,创新机制手法,积极回应人民关切。重点解决“拍什么”“怎么拍”等核心问题。一是创新选题机制。针对老百姓反映强烈和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热点事件、热议话题,组织编剧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建立“剧组征题——网民选题——网信定题——编剧破题”选题创作机制。例如,针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在线教育平台乱象等选题,拍摄《网课》《陷阱》等微视频,引起社会热烈反响。二是创新表现手法。每部微视频不超过5分钟,满足公众快餐化阅读习惯。例如,《薅羊毛进化史》通过创意运镜、Vlog的形式,将“薅羊毛”实例和危害浓缩在3分钟以内。采用动漫卡通、手绘等形式,满足青少年需求。《什么是庞氏骗局》通过手绘、动漫制作,创造卡通普法形象“小竹律师”,将庞氏骗局的由来、发展和危害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三是突出真实案例警醒。以真实案件、新闻报道为素材,通过戏剧结构类型“五分法”进行改编创作、以案释法,在真实的基础上增强故事趣味性、生动性和鲜活性。例如,《他带着货品走来了》《神秘的到付包裹》等,根据直播带货乱象、“盲发快递”新型诈骗形式真实案例改编,从一千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川渝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大赛优秀奖。

  (三)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实现“大流量”全网传播。重点解决“传得开”“传得广”等关键问题。一是构建“五媒联动”矩阵,实现立体化传播。强化央媒、市媒、县媒、商媒、自媒“五媒联动”,通过专题集纳、推荐展播、分享扩散等形式,建立左右互联、上下贯通、优势互补的传播矩阵。二是开展“进圈入群”,打通精准传播“最后一米”。充分调动全市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员”等力量广泛推送。例如,2022年春节期间推出《回家过年》,经“进圈入群”传播后,在普法的同时引发广大网民“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价值认同和共情,点击量达500万余人次。三是强化用户思维,实现互动式自觉传播。根据用户个性需求,结合平台特征,准备不同的推送文案、海报和视频剪辑版本,激发网民共鸣,实现自觉互动分享。

  (四)推动法律条文故事化,用“小故事”讲明“大道理”。为了解决“法律条文枯燥乏味”老大难问题,坚持每一部作品都围绕1至2个普法知识点创作故事、力争引起共鸣。例如,《网课》立足“最高人民法院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参与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款项的,法院应予支持”这个法律知识点展开,播出后24小时点击量突破100万人次。主创团队线下带着相关作品走进社区展播,受到居民一致好评:“剧情很精彩,演得有意思,令人警醒!”

  (五)发挥“以点带面”示范性效应,实现从“自己拍”到“大家拍”。为了解决“构建普法大格局”重点问题,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是推广《网信说法》模式。推动各区县、部门积极开展微视频普法,打造品牌专栏。二是开展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组织华龙网连续开展“人人普法 人人受益”微视频展播活动,征集到普法微视频150余部,全网播放量超过3亿人次。三是指导网站打造特色品牌。比如指导七一网推出普法MV《守好养老金,骗子退退退》等,获国家反诈中心全网推荐,阅读量达400万余人次。

  重庆微视频普法的启示

  近年来,微视频受到老百姓广泛关注,在舆论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重庆网信通过微视频普法,积累了工作经验、带来了工作启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坚定根本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坚定不移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立场。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指出,要“适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提高普法质量,形成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短视频普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人民普遍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回应人民呼声,满足人民对法治的需求,增强人民对网络普法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要把握时代传播规律,推动法律条文故事化视频化。根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10.67亿,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2018年至2022年的5年间,短视频用户规模从6.48亿增长至10.12亿,年新增用户均在6000万以上。其中,2019年和2020年,受疫情、技术、平台发展策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年新增用户均在1亿以上,用户使用率从78.2%增长至94.8%,增长了16.6个百分点。这是普法工作当前最现实的时代背景和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必须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应势而动,重视短视频、用好短视频,聚焦老百姓“注意力”“兴趣点”引流引导,推动“枯燥说教”向“生动演绎”转变,实现普法“有形有声、入脑入心”。

  三要坚持内容为王,推动普法宣传由“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实践证明,技术和渠道等固然重要,但优质内容始终是吸引受众、赢得人心的硬道理。2020年6月,中央深改委第14次会议在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时指出,无论媒体技术和传播方式如何变革,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都要以内容的生产力为基础,大量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能为用户提供独特价值的专业优质内容,是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关键和保障。内容永远是根本,普法宣传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再辅以新媒体新技术建立完善普法集群和矩阵,充分发挥自媒体传播优势,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普法的贴近性、趣味性、艺术性,实现广泛互动传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