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天眼“大渝治水”投用 实时监控120条河流环境状况

时间: 2023-06-0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254

  本网讯 (记者 朱颂扬)近日,蒲河流域万盛经开区段断面总磷指标出现连续超标,工作人员收到预警短信后,依托“大渝治水”大数据系统,通过查询自动监测站实时数据、搜索污染源、筛选特征因子等手段精准溯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前后不到24小时。

  “在没有‘大渝治水’前,解决这一问题至少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万盛经开区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科科长罗在波谈起数字赋能水环境治理的变化时说。

  据悉,“大渝治水”是市生态环境局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水环境治理系统,按照“智能感知—智能研判—智能响应”的架构开展建设。在前端,综合运用物联网、视频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等技术,初步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数字水生态智能感知网,形成“环保天眼”,实现智能监控河流达120条。在后端,运用AI图像识别,不但能全天候自动抓取断面周边1-3公里河面垃圾等问题,还能根据水体颜色识别水华和疑似排污,利用热成像技术发现肉眼分辨不了的问题。同时还能帮助开展超标分析和水质预警,有力提升问题发现能力,有效支撑了流域污染监管“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我们利用大数据为流域‘画像’,不断提升分析研判能力,支撑精准溯源。”据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技术室主任刘晓介绍,该局以流域为管理对象,将全市划分为2万多个集水区,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污染、水监管等多个方面刻画流域特征,用4.7亿条数据开展流域“画像”,建立“断面—河段—集水区—污染源”之间的关联,计算流域污染贡献,开展精准溯源,平均提高溯源精度80%。同时,构建的流域数字孪生电子沙盘,可以运用水质水动力模型,推演污染扩散态势,支撑督办调度。

  此外,“大渝治水”大数据系统还建成了全市统一的入河排污口信息化平台。通过上线运行入河排污口“掌上”APP,完善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相关功能,集成高精度卫星影像、水系分布图、河道名录、国控断面位置关系图、水功能区矢量图以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库等信息,实现数据自动导入、自动关联、自动填报,提高管理效率,为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提供了技术支撑。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卢利介绍,该局推进矩阵式问题闭环管理,在纵向上,变“层层交办”为“一点多发”,问题向市、区县、镇街、工业园区责任人同时发送、同步处理,系统自动催办督办,确保相关单位和个人第一时间开展数据核实、原因排查和处置响应;横向上,利用数字化再造业务流程,提供问题跨乡镇、跨区域、跨流域相互交办功能,实现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多区县、多乡镇问题协同办理。

  据了解,1-4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深化“大渝治水”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立足全市域水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按照“1345”工作思路,即构建“空—天—地”数字水生态环境感知一张网,坚持市、区县、乡镇三级纵向联动,促进跨区县、乡镇、部门、省界四维横向协同,形成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的数字化协同治理体系,实现“五水共治”目标一网管、问题一本账、成效一张图,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新重庆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环保天眼“大渝治水”投用 实时监控120条河流环境状况

  本网讯 (记者 朱颂扬)近日,蒲河流域万盛经开区段断面总磷指标出现连续超标,工作人员收到预警短信后,依托“大渝治水”大数据系统,通过查询自动监测站实时数据、搜索污染源、筛选特征因子等手段精准溯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前后不到24小时。

  “在没有‘大渝治水’前,解决这一问题至少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万盛经开区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科科长罗在波谈起数字赋能水环境治理的变化时说。

  据悉,“大渝治水”是市生态环境局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水环境治理系统,按照“智能感知—智能研判—智能响应”的架构开展建设。在前端,综合运用物联网、视频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等技术,初步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数字水生态智能感知网,形成“环保天眼”,实现智能监控河流达120条。在后端,运用AI图像识别,不但能全天候自动抓取断面周边1-3公里河面垃圾等问题,还能根据水体颜色识别水华和疑似排污,利用热成像技术发现肉眼分辨不了的问题。同时还能帮助开展超标分析和水质预警,有力提升问题发现能力,有效支撑了流域污染监管“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我们利用大数据为流域‘画像’,不断提升分析研判能力,支撑精准溯源。”据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技术室主任刘晓介绍,该局以流域为管理对象,将全市划分为2万多个集水区,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污染、水监管等多个方面刻画流域特征,用4.7亿条数据开展流域“画像”,建立“断面—河段—集水区—污染源”之间的关联,计算流域污染贡献,开展精准溯源,平均提高溯源精度80%。同时,构建的流域数字孪生电子沙盘,可以运用水质水动力模型,推演污染扩散态势,支撑督办调度。

  此外,“大渝治水”大数据系统还建成了全市统一的入河排污口信息化平台。通过上线运行入河排污口“掌上”APP,完善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相关功能,集成高精度卫星影像、水系分布图、河道名录、国控断面位置关系图、水功能区矢量图以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库等信息,实现数据自动导入、自动关联、自动填报,提高管理效率,为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提供了技术支撑。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卢利介绍,该局推进矩阵式问题闭环管理,在纵向上,变“层层交办”为“一点多发”,问题向市、区县、镇街、工业园区责任人同时发送、同步处理,系统自动催办督办,确保相关单位和个人第一时间开展数据核实、原因排查和处置响应;横向上,利用数字化再造业务流程,提供问题跨乡镇、跨区域、跨流域相互交办功能,实现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多区县、多乡镇问题协同办理。

  据了解,1-4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深化“大渝治水”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立足全市域水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按照“1345”工作思路,即构建“空—天—地”数字水生态环境感知一张网,坚持市、区县、乡镇三级纵向联动,促进跨区县、乡镇、部门、省界四维横向协同,形成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的数字化协同治理体系,实现“五水共治”目标一网管、问题一本账、成效一张图,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新重庆提供坚实支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