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检法以“假官方”的身份骗取留学生信任,并以“冻结资金、遣返回国”等“噱头”,专门针对身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单笔诈骗金额高达数百万元。近日,市反诈骗中心发布提醒,留学生和家长们要注意了! 典型案例: 案例1:2023年7月,在英国留学的小张(女,22岁,在读研究生)接到440开头的来电,对方自称是联邦快递公司工作人员,称其邮寄的包裹被上海海关扣押,里面有大量的假护照、假银行卡,涉嫌犯罪。 张某称自己没有邮寄快递,对方称可能是个人信息泄露,并提供了一个“上海公安局”的电话号码,建议张某报警求助。张某不疑有他,便拨通了该号码,称自己要报案,对方使用另外的电话拨回。张某事后百度查验该电话,发现该号码确为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电话(实际该回拨电话显示的号码系利用网络电话改号生成)。对方自称冯警官,称张某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要求张某下载“Telegram”软件,“冯警官”通过Telegram上传了视频、冻结财产文书、逮捕书等文件,要求张某回国接受调查。 张某不愿意回国,“冯警官”称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但需要提供130万元担保金,并称案件需要保密,不得告诉任何人。于是,张某找借口让家人转账130万元,然后分多次转给“冯警官”指定的账户190万元,后来才发现上当受骗了。 案例2:2023年7月,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小夏(女,23岁,在读研究生)接到开头是045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澳洲沃达丰通讯公司工作人员,称小夏名下的电话因用于犯罪被警方查获。小夏称自己并没有注册该号码,于是对方建议小夏报警求助,并提供了一个电话。小夏拨打该电话,对方称有人冒用其身份注册电话,用于犯罪,需要转一笔保证金洗脱罪名,否则就会被遣送回国。对方称案件必须保密,让小夏用“向学校证实是否有非法滞留的行为”“学校办理工作签证”需要提供资产证明等理由向家人要钱。随后,小夏多次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250万元。后警方发现情况异常,遂联合小夏的父母对其开展预警劝阻,小夏才发现被骗。 诈骗手法: 拨打目标(往往是身在异乡的留学生)电话,自称“物流快递”“电话运营商”“银行”“保险”“邮政”等客服人员,以“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洗钱”“涉案”“包裹藏毒”等理由,要求受害人配合“警方”办案。 告知受害人“警方电话”或直接电话转接至“某地公安局”,“办案民警”不断强调,案件涉及国家机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要求受害人保持联络,否则就会对受害人进行通缉或遣返回国,并冻结其资产。 “通缉令”“警官证”齐上阵,要求受害人下载社交软件,向受害人发送虚假警官证、逮捕令,或者让受害人点开“网站”,查看“通缉令”,使受害人陷入恐慌,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 诱骗受害人进行“资金清查”,要求受害人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从而诈骗钱财。 警方提醒: 结合上述两起案例,办案民警表示,要有效预防专门针对留学生实施的诈骗,就必须要注意以下三点: 凡是在电话中自称“物流快递”“电话运营商”“银行”“保险”“邮政”等客服人员,以您“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洗钱”“涉案”“包裹藏毒”等理由,主动帮您转接“公安机关”的,都是诈骗! 凡是通过电话或者其他通讯交友软件办案做笔录、视频讯问的“公检法机关”,都是诈骗! 凡是通过网站或者APP出示“通缉令”“拘捕令”“警官证”的,都是诈骗!通过传真、网络发送任何“法律文书”的,都是诈骗! 公检法不设立“安全账户”“验资账户”,非特殊情况也不会采用“视频取证”方式。接到类似电话不必惊慌,可挂断后联系中国驻当地使领馆或国内反诈预警劝阻电话96110咨询。 记者 李 亚 实习生 蒋雨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