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攀,现任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事情报支队案件研判大队教导员。参加公安工作17年来,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三项,荣获公安部比武大赛银奖、铜奖,入选全市刑侦专业人才、全国刑侦情报研判专业人才,侦破多起重大影响刑事案件,攻克了多项科技难题,参与建成多个市级信息系统。 在没有硝烟的科技战场,他始终以炽热的刑侦工匠精神,践行对党忠诚,执法为民的铮铮誓言。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获评优秀共产党员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7次,个人嘉奖6次。 每年勘查现场600余件 田攀原是一名刑事技术民警,每年勘查现场达到600余件,十年来,每天总是匆匆忙忙不停赶赴各类刑事案件现场。他有个特点,每日再忙碌,也会给自己提出很多新想法,研究各种新技术。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他常钻进实验室、踏入图书馆,寻找破案新思路。 一次,单位将一件轰动一时的命案材料交到他手上,案件已尘封多年,线索已不可追溯,物证也经过多轮比对,没有结果。他仔细研究,应用学习的图像处理技术,经过不断尝试和处理,发现了更多线索特征,最终成功比中嫌疑人。很快,3名犯罪嫌疑人被成功抓获,当地百姓拍手称快。 在侦破“苏湘渝”系列持枪杀人案中,他负责处理来自各个战线上汇集的上千条视频线索,一守就是一年。由于嫌疑人十分狡猾,登记照片都经过伪装,专案组缺少嫌疑人的完整人像。他利用技术对不同时期的多张照片进行分析,剔除伪装部分,还原了一张完整的正面照片。当枪声再次响起,嫌疑人又一次藏匿起来时,无数张通缉令出现在大街小巷,给嫌疑人埋下天罗地网。不久,前方传来喜报,嫌疑人被群众认出,专案组顺藤摸瓜,成功击毙嫌疑人。 科技攻关成数字改革尖兵 2016年,他来到新的工作岗位,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案件研判工作。面对新专业,一切从零开始,但他依然以技术民警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不断钻研学习,大胆提出想法,探索运用各种新技术化解难题。 他带领研判小组开展串并案件工作,利用指纹、DNA、足迹、视频、手法等比对线索,综合研判串并成系列案件线索,批量打击破案。但他很快发现,对各个专业系统中的数据做滚动比对,需要各专业民警通力配合,反复多次交互以扩展串并线索,串并效率低,且时常漏人漏案,全市的串并效率无法提升,大量的案件线索没有被整合处置。 于是,他开始学习数据库,学习系统编程和模型搭建,大胆提出运算思路,建立新的数据结构,计算逻辑,极大提高了全市刑侦民警串并案件的分析能力,并发现、侦破了一大批系列案件和团伙案件。此外,他还牵头多个科技攻关课题,获得国家三项发明专利,获首届公安部双十创新大赛铜奖、首届全国刑侦部门建模大赛银奖。 近年来,他不断探索信息化建设之路,从一个破案技术骨干逐步成长为建模型、建工具、建平台,带领大家运用信息化手段破案的数字改革尖兵。在2019年公安部在渝召开的全国刑专系统建设应用推进会上,“重庆经验”得到公安部刑侦局和各地刑侦部门的高度评价。 从刑事技术到警务信息技术、从现场勘查到刑事情报研判、从传统侦查手段应用到数字刑侦建设,17年来,岗位在变、初心不改,他始终牢记刑侦民警职责使命,发扬能打善战、攻坚克难的过硬作风和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在没有硝烟的科技战场上,他始终以炽热的为民初心、坚定的刑侦情怀,践行着对党忠诚、执法为民的铮铮誓言。 记者 李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