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有一口热饭吃”,这是近年来丰都县全力推进老年幸福食堂建设的一个目标。1月12日,记者走进丰都县探访各乡镇、社区,看丰都县如何以“小食堂”助力“大民生”,同时解决养老、普法、互助、调解等一系列基层治理问题,实现“老有所安、老有所养、老有所管、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靠、老有所享”。截至目前,该县30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建成并运营各类特色老年幸福食堂350个、辐射老年群体9万余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老年幸福食堂全覆盖。 “五社联动”长效运营 老人每月花200元在食堂吃开心 中午,家住丰都县三合街道平都东路社区的邹爷爷准时来到社区老年幸福食堂,打好饭菜和老朋友们坐到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家常。“今天有我喜欢吃的粉蒸肉、肉末豇豆、胡萝卜……”邹爷爷说,儿子媳妇白天都要上班,孙子要上学,他一个人在家买菜做饭嫌麻烦,自从有了社区老年幸福食堂,他每天中午都到食堂吃饭,每顿都是两荤三素一汤,菜品天天变着花样,吃完饭还能和老友们聊聊天,“一个月200块钱,比自己在家做饭划算”。 “三合街道辖区老人27826人,其中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人共1592人,他们存在居家健康饮食、身心关怀等共性和个性需求。”三合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该街道在平都中路、平都东路、洋河社区、幸福社区率先试点,以三合街道投入资金提档升级党群服务中心为契机,建成老年爱心(幸福)食堂。记者看到价目表上,60-79岁老人用餐只需8元,80岁以上老人6元,60岁以下群众用餐就需10元。为了让食堂能够持续运营,持续有资金补贴老人餐费,三合街道探索“市场主体+社区食堂”“物业企业+小区食堂”“公建民营”“公私合营”等多种运营方式,以及“人力换餐、以物换餐、预约供餐”等因地制宜的助餐方式,同时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联动开展养老服务。 针对辖区失能、高龄、独居等困难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该街道还创新推出志愿服务时间储蓄银行,建立社区爱心食堂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已累计为辖区102位老人开展敲门送餐、心理陪伴、拾梦圆梦等暖心服务,提升老人晚年生活幸福感。 “守望相助”解决“一老一小”难题 农村留守老人儿童也有了食堂 下午4点,在丰都县保和镇老年幸福食堂的厨房里,工作人员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晚餐食材,保和镇互助会捐赠的白菜刚刚送到。食堂旁边的三层小楼里,有老人在下棋、有孩子在看书、还有社区的年轻人在排练即将开展的春节联欢晚会的舞蹈,一片其乐融融。 保合镇党委书记夏波表示,为解决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后,留守子女无人看管、在家老人缺乏关爱两大“后顾之忧”,近年来,该镇以党建统领为抓手,构建“13+1”的老年幸福食堂运营模式,揭榜示范打造老年幸福食堂,实现从政府包揽到“独立运行”、从单一就餐到“多元发展”。 “我们农村的老年食堂因地制宜,全镇共有14个。其中村级老年幸福食堂13个,主要解决留守老人就近吃饭问题;镇级老年幸福食堂1个,主要满足农村老人赶集日改善伙食,提高生活品质。”夏波说,由于农村老人收入低,舍不得花钱,镇政府采用“村居筹一点、老人出一点、爱心捐一点、市场让一点”的资金筹措方式,老人舍不得花钱吃食堂,就用自家种的菜来换,或者自愿参与劳动换积分来用餐。针对老年群体居住偏远和分散现象,丰都以近距离的邻里为基点,成立互助会,并以互助会为载体,积极调动有劳动力的帮助无劳动力的,身体健康的帮助失能半失能的,年轻的帮助年老的,在外的帮助在家的,延伸拓展老年幸福食堂功能,打造互助型院落爱心食堂。此外,还鼓励餐饮企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慈善力量等参与老年食堂建设运营。 同时,在老年幸福食堂设立心灵驿站,为老人、儿童提供心理关怀和健康咨询,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幸福食堂”助力基层治理 围炉煮茶吃顿饭 邻里矛盾易解开 在保合镇,不仅有老年食堂,还有“法理堂”。“法理堂”是专门为群众设立的调解室,由镇政府派驻调解员。“泡壶茶喝一喝,再在食堂一起坐下来吃个饭,大家冰释前嫌。”夏波笑着说,中国人讲究和和气气吃饭,幸福食堂同时也成为了基层治理的好阵地。 高家镇政府同样坚持把社区老年幸福食堂作为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平台,在社区群众服务中心设立“幸福食堂+日间照料”,老人不仅可以在这里解决吃饭问题,日间休闲文化娱乐需求也能得到满足。 丰都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毛先权说,丰都县以老年食堂为载体,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等,解决老年人法治意识缺失、社会管理无序等问题,实现老有所安。同时围绕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或专业特长,引导组建坝坝舞、书画、棋艺、手工等兴趣小组,坚持“食堂常开、活动常办、群众常来”,丰富老人日常生活、拓宽交友渠道、充实其内心世界,让老人有事可做、有饭可吃、有话可说,让老人老有所乐。围绕老年食堂打造有“烟火味、人情味、文化味”的熟人社会“幸福圈”,实现老年群体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记者 叶会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