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桃荣 由于利益驱使,在部分地区涉野生动物犯罪仍然存在屡禁不绝的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因为政策的变化,涉野生动物犯罪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打击涉野生动物犯罪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艰巨。 涉野生动物犯罪的发案成因分析。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巨大,作为犯罪对象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包括活体、死体、制品,主要用途有食用、药用、展示观赏、宠物饲养、饰品赏玩五大类。产生市场需求的主要原因:有不少人认为野生动物是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稀有珍品”;猎杀野生动物取其可用于药用肢体部分入药的势头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群把野生动物作为宠物饲养、把野生动物制品作为饰品赏玩的势头也在不断上升。 涉野生动物犯罪的特点与趋势。作案人群职业化、团伙化趋势明显。由于巨大的利益诱惑,一些不法分子长期纠集在一起,形成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以从事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为业的职业化犯罪团伙,多数以中间商为“核心”“组织者”,他们上联系猎人、下联系买家,形成集猎捕、收购、运输、出售于一体的犯罪网络。这些犯罪网络、团伙之间又形成一个个“圈子”,经常互通信息、相互交易。 打防涉野生动物犯罪存在的新问题。一是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个别动物园、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生物科技企业等涉野生动物场所对政策的理解不透。这些场所均持有合法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手续,他们一旦收购野生动物后就会存在风险。二是涉案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处置难。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查获、收缴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按照程序规定固定证据后,应当依法移交林业部门处置。 防范打击涉野生动物犯罪的建议。主要通过宣传发动群众来有效防范和打击涉野生动物犯罪。采取“媒体运用、群众监督”双轮驱动,紧盯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迁徙通道、案件高发区、动物园、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餐馆、集贸市场、中药材市场、交通运输通道、物流寄递行业等场所,广泛收集涉野生动物犯罪的基础信息和发动人民群众举报,及时发现犯罪线索。二是强化案件经营。在群众支持下,扎实做好案件经营,通过巡逻防控、媒体宣传、新媒体普法等方式防范打击涉野生动物犯罪。 关于加强涉野生动物刑事执法工作的建议。(一)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开展联合执法。公、检、法、林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根据“两高司法解释”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推进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固根本、夯基础、管长远的涉野生动物犯罪案件办理相关体制机制建设,着力破解野生动物案件技术认定、鉴定难问题。(二)加强行业监管,堵塞管理漏洞。林业部门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的主管部门,要加强野生动物资源分布区的巡护管理,加强对驯养繁殖场所、动物园等涉野生动物场所的监督管理;加强对网上销售禁猎工具的监管和执法力度,进一步织密野生动物保护监督管理网络,切实堵住管理漏洞。 (作者单位 巴南区公安分局石滩派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