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凤鸣 中国汉字,从仓颉造字开始,到现在不完全统计有10万个,常用汉字也有2500个。在这些汉字中,有些我特别喜欢,如“太阳”二字,看到就让人温暖;“笑”字,一见就让人嘴角上翘;“酸”字一出,我们的嘴里是不是已开始分泌唾液?如果你细致观察过中国汉字,会发现,它们每一个都充满了感情、温度与色彩,让你感受人间冷暖,生活滋味。 在这些我们熟知的汉字中,我最喜欢的是“等”字。我总认为,这个“等”字充满了期待,给人无限的遐想。细细品味,用心感受,你会发觉,“等”字带着温暖、喜悦与幸福。 (一) 还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父亲为了生计,常年辗转于云南、贵州等地打工挣钱。每年过年之前,我们一家人就会围着烧得旺旺的柴火等父亲。等啊等啊,柴火添了一次又一次,还不见父亲回来,但大家都不会觉得困,你一句,我一句,一起在等待中打发着时间。我呢,也不睡,蜷缩在外公怀里等父亲。有时,跟着外公或舅舅站到院坝边上,看向父亲归来的方向,是否有手电的亮光。如果有,我们会一直站在院坝边等,一直等到那个打手电筒的人走近,一看,是同村的别人,心里有点失望,但是没关系,我们会又一次把目光看向远处,再一次等待下一个打手电筒的人。 当屋外的狗叫声响起,终于等到父亲回来。尽管天气寒冷,我们一家人都会兴奋地马上起身离开火堆,打开大门。看到风尘仆仆的从冷风中归来的父亲,全家人都很高兴。帮父亲取下背包,给父亲打来热水洗脸泡脚,为父亲端上热菜热饭……一家人守着父亲嘘寒问暖,其乐融融。 在等待父亲回来的这些日子,我以一个小孩儿的目光,读懂了等待里的幸福与甜蜜,在这些和睦、互助与关怀的氛围中,我幸福健康地长大。 (二)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生活的农村物资依然匮乏,就连赶集也是每周一次。每当到了赶集的时间,母亲就会上街去置办一些必需品,每次回来都会给我们几个小孩儿带一些好吃的零食,比如千层饼、五香瓜子、麻叶子等等。 当母亲赶集去了,我们会乖乖地待在家里,完成好母亲交代的事务,喂好鸡,喂好猪,把地打扫干净,看好房门,完成后,我们就会守在村口的大竹林里等母亲归来。大竹林正对着母亲归来的方向,如果母亲回来,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到。大竹林其实不是很大,但足可以让我们几个小孩子玩耍,那是我们孩童时的乐园。竹林里有一块空地,我们就在里面玩丢手绢,捉笋子虫。我们边玩边时不时地偷偷向正对面那条路瞧上两眼,对于这种“偷窥”,我们几个小孩儿都互不戳穿,心领神会。玩到快中午的时候,不知是谁喊一声“回来了”,我们便会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竹林,朝母亲迎上去。 见我们去接她,母亲也会很高兴,一手牵着一个,我们大的就在前面跑,开心得不得了。母亲知道我们的心事,刚放下装货的背篼,就会先拿出给我们买的小零食,说先分给小的,再分给大的。我们各自拿着零食,吃得幸福又快乐。 母亲一次次赶集,我们一次次等待母亲,每一次不管等多久,我们都不会难过。因为每一次的等待,都是美好的滋味。 (三) 人一出生,都在等,等那个能和自己走一辈子的人出现,20年、30年,甚至40年、50年,抑或是一辈子。白素贞千年等一回,终于等到她的许大官人,最终修得正果,成就一段完美的爱情传奇,这是我们为爱而等。而在生活中,我们等他人,他人等我们,于是,我们也常常在等中尝试情与暖,感受人之温情。 我们每天做好饭,等孩子放学,等爱人归家,一家人坐到餐桌旁,吃可口饭菜,聊工作、学习上的大事小事。生活的滋味,在不知不觉中升华,家的温馨自然生成。 好久没和朋友聚了,于是趁着夏日凉风,约了几个朋友喝喝冰啤,吃吃烤鱼。到了约定地点,先到的喝点茶,聊聊天,等着还未到的人。有朋友打电话来说:“临时有点事,要晚点到。”我们会说:“不急不急,你慢慢来,我们等你。”一个等字,充满了多少信赖和情谊。 朋友开了一家民宿,朋友圈晒出精美的图片,那些幽雅的景观,精巧的布置,浓淡相宜的人文气息,让人一见便心向往之。朋友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就等你来安心住上一晚,与星月谈一场恋爱,与虫鸣交换心情,听清风唱歌,看树影舞蹈,生成你心中的诗意。这用心的等,让人感动,心生暖意。 高晓松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诗和远方,就在我们等待之中。春天,我们等一季花开;夏天,我们等一山凉风;秋天,我们等一树红叶;冬天,我们等一场大雪……有了等待,我们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美好。心中有了希望,我们做任何事就不会有消怠的情绪,就会有更多的乐观元素来驾驭我们的生活。 是的,生活需要等。在等中守住牵念,在等中生发希望,在等中诠释深情,在等中照见美好。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