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不让烧秸秆了,苞谷、稻子收完之后我们咋办?”“来我们这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垃圾也多起来了,政府有什么处理方案?”近日,在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村民朋友踊跃提问。“发言人来了——环保微宣讲”进乡村(武隆区)专场活动格外接地气,在田间地头,市、区两级生态环境局,武隆区住房城乡建委、武隆区农业农村委、武隆区文旅委的发言人们向村民解读政策、答疑难。 “我家旁边有一个5G基站,挨得很近,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说有辐射,靠近了会得病,心里很担心,想问下到底对我们健康有害没?”荆竹村村民向发言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基站的电磁辐射影响是可控的,大家无须对基站辐射过度担忧。”重庆市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副科长聂滔向村民们介绍,辐射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微波炉、手机、通信基站产生的辐射等,属于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由于其能量较弱,对人体影响较小,一般不需要特别的防护。 在活动主题分享环节,武隆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刚用“四篇文章”概括介绍武隆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好“保护、治理、低碳、整改四篇文章”,严守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聚焦“天上、山上、水里、地里”各个领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常态化开展暗查暗访,建立以督促曝光促整治整改工作制度,确保环保督察检查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武隆区文旅委副主任陈勇在发言中分享了武隆区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他提到,武隆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生态旅游产业作为全区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荆竹村作为全国第四个、全市首个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最佳旅游乡村”,其旅游收入自2017年以来,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0%,2023年人均纯收入突破24000元。 武隆区住房城乡建委城市管理和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钱臣介绍了武隆在乡村建设提档,推进城乡融合方面的工作成果。“村民朋友关心的旅游业带来生活垃圾增多的情况,去年,武隆区投入200万元对仙女山街道中转站进行了升级改造,日转运能力从120吨上升到240吨,彻底解决了转运能力不足问题。所以请大家放心。”钱臣就村民提问作出回应。 武隆区农业农村委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向庆重点从农村生产生活的绿色发展之路作了分享。向庆介绍,近年来,武隆区坚持防治结合、创优产地环境,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模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并开展先行先试、打造纯绿优品,在全国率先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管控制度,制定了《武隆区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明确了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3类13项产业的准入负面清单,在产业项目审批时严格执行负面清单准入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