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移通学院迎来了新学期。綦江区检察院的未检检察官张婷和同事们,专程为一名“特殊”新生——罗睿燊送上关心与温暖,“大学生活感觉怎么样?还适应吗?”“同学们很好,处处照顾我,学校也为我准备了无障碍宿舍……” 检察官到学校探望罗睿燊 罗睿燊出生仅15天便查出患有苯丙酮尿症,5岁时又确诊为进行性肌肉萎缩症。这位被认为活不过18岁的少年,并没有被轮椅局限,而是坚持学习拓宽生命深度。如今,他不仅打破了“倒计时”、度过了“成人礼”,更在19岁时圆了大学梦。 发出检察建议 保障残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权 2020年6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从适龄残疾学生的认定机制、就近就便安置制度、完善随班就读体系等7个方面进行了科学谋划。 2021年,綦江区检察院办理了全市首个保障残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案,该院向当地教育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79名适龄残疾儿童的上学问题均在当年秋季入学前得到了妥善处理。 为让每一个像罗睿燊一样“特别的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残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得到有效保障,綦江区检察院的未检检察官们通过到行政机关、学校实地调研,询问区教委、区残联和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人员,以及走访残疾未成年人家庭等方式,发现存在部分适龄残疾未成年人未纳入学籍管理、送教上门不规范,盲人儿童就近入学难等问题。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我区针对残疾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制度存在着信息壁垒、人工筛查效率低、效果不佳等问题。”问题的症结找到后,如何解题成了关键,未检检察官们想到了搭上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的“便车”。 构建监督模型 保护残疾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调取数据、设计监督规则……綦江区检察院以此为切入点构建“保障残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法律监督模型”(以下简称监督模型)。 据悉,监督模型以大数据信息为基础,对区残联、区教委、学校等残疾未成年人相关信息进行归集、整理,能快速检索异常数据。同时,监督模型还针对教育部门、学校、社区、家长等责任主体开展分类监督,形成工作闭环。 此外,綦江区检察院借助监督模型可以就办案中发现的家庭困境、因残造成心理疾病、事实无人抚养等残疾未成年人开展综合救助,全方位保护残疾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监督模型投用后,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今年5月,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厅在全国推广该监督模型。 为确保监督模型的持续有效运行,綦江区检察院还建立了完善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与总结;通过收集反馈信息、分析数据变化、调整监督策略等方式,不断优化模型性能与功能,确保其能够准确、高效地发现并解决残疾未成年人教育保障中存在的问题;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评估工作,共同推动残疾未成年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綦江区检察院将积极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努力为每一个孩子铺就一条安全、顺畅的求学之路,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记者 张柳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