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荣昌区司法局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围绕全区“123456”营商环境品牌战略部署,坚决扛起法治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法治职能优势,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为全区民营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持续注入法治动能。 以法“安商” 提升企业稳健发展“安全感” 破除涉企文件审查“中梗阻”,加强履约风险防控,开展涉企规范性文件、区政府招商引资合同合法性审核143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462余条。扎紧涉企执法监督“铁篱笆”,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落地“临街商铺执法监管一件事”,梳理行政执法事项总清单和综合行政执法事项、部门行政执法事项2张子清单,开展“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181户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构建以2个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为基础、26名行政执法监督员为支撑的法治观察网,多视角宽领域观察法治建设情况。制定综合行政执法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措施,全面推行“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无错不罚”,梳理部门涉企执法领域“三张清单”事项299项、全市镇街柔性执法“三张清单”事项375项,指导性、说理性执法得到普遍运用,涉企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大幅下降。 配强涉企行政复议“助推器”。开展涉企行政复议“三跨三办”增值化服务改革,在全区增设便企服务联系点32个,为民营企业行政复议开通“快速通道”,指引使用“掌上复议”数字应用在线申报、快速审批,缩短审查时限至3个工作日,实现企业少跑腿、快受理。建立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实行“全案快办、疑案专办、要案督办”,组建疑难复杂涉企行政复议办案专班,建立案件办理跟踪监督、重大涉企行政复议案件挂牌督办等机制,推进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提速增效。今年来已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数103件,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率达96.27%,企业满意率达100%,实现复议有为、企业有感。 以法“便商” 拉近法律服务企业“零距离” 下好送法入企“先手棋”,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企业法治体检”“小威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建立服务民营经济律师团,主动深入企业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在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每周安排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人员“坐诊”值班,让企业“少跑腿”。同时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引导行业律师为120家企业担任法律顾问,帮助企业查找法律风险隐患点320个,出具风险提示和法律建议书229份,代理企业诉讼、仲裁案件243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71个。 以法“助商” 打造全面服务企业“加速度” 强化律商联动“组合拳”方面,该区健全“万所联万会”工作机制,推动全区19家律所、法律服务所,70余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点对点联系45个商(协)会,开展“律企携手 法润荣商”服务民企专项活动,通过法治体检、法治宣讲、法律咨询等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经营,帮助商会处理合同履约、债权债务等问题17个,出具风险提示和法律建议书28份,建立法律风险预警防范机制3件,化解矛盾纠纷6件。 同时,寻求涉企纠纷“最优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完善具有荣昌辨识度的“1+N”多元参与人民调解体系,联动21个镇(街道)、156个村(社区)调委会,整合消费、金融、物业、民营企业商事等1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力量,引入民营商事调解中心入驻区便民纠纷解决中心,运用“人民调解+社会调解”,及时排查、发现涉市场主体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成功调解金融、民间借贷等民营商事纠纷3200余件,涉案金额达4.7亿元,大大降低民营企业维权成本。 顾勇 通讯员 于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