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平区持续推进乡村小微湿地修复和城市湿地品质提升 – 重庆长安网 - 重庆法治报社

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 | 梁平区持续推进乡村小微湿地修复和城市湿地品质提升

时间: 2024-10-1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375

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10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介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入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梁平实践”的有关情况。

钱建超介绍,当前,梁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做靓“国际湿地城市、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三张名片,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产业能级、区域协作能级,聚力打造“渝东北领先、全市进位和梁平辨识度”的城乡融合发展标志性成果。

尤其是坚持以“国际湿地城市”赋能城乡功能融合提质。投入30多亿元治理龙溪河,持续放大408条流域水系、78座湖库和80万亩稻田的湿地生态优势,“青山、良田、平湖、竹海、湿地”城乡风貌进一步凸显。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最喜爱的休闲、健身场所,每年冬天,成千上万只候鸟到双桂湖越冬,不少候鸟还变成留鸟。

钱建超表示,梁平国际湿地建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一些思路和模式,在2022年获颁“国际湿地城市”。梁平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之后,又有新的举措。

坚持“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的工作思路,推进乡村小微湿地修复和城市湿地品质提升。在乡村,推广云龙三清村尾水湿地建设模式,在复平、礼让等26个镇街的100余个集中居民点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尾水小微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再净化,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力争创建小微湿地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社100个、示范院点1000个,做靓巴渝和美乡村生态。在城区,在都梁大道、竹海大道等主干道引种彩叶树种美化道路,扩充绿化面积1200多万平方米;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利用沟渠管道将左柏、盐井口等水库水源引入城区,流入窝子溪、赤牛溪等城市湿地公园,优化城区生态环境。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民宿康养等绿色低碳产业,最大限度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立足“一村一业”,推广池塘立体种养,发展稻、鱼、虾、蟹、鸭共生产业。比如,在礼让镇川西渔村利用湿地净化养殖尾水,获得经济、生态双丰收;在安胜镇龙印村利用坑塘、稻田等湿地资源,发展民宿旅游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景区,让市民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小微湿地景观,还能品尝到慈姑、荸荠等新鲜的湿地产品。这种“湿地+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也将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 | 梁平区持续推进乡村小微湿地修复和城市湿地品质提升

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10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介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入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梁平实践”的有关情况。

钱建超介绍,当前,梁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做靓“国际湿地城市、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三张名片,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产业能级、区域协作能级,聚力打造“渝东北领先、全市进位和梁平辨识度”的城乡融合发展标志性成果。

尤其是坚持以“国际湿地城市”赋能城乡功能融合提质。投入30多亿元治理龙溪河,持续放大408条流域水系、78座湖库和80万亩稻田的湿地生态优势,“青山、良田、平湖、竹海、湿地”城乡风貌进一步凸显。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最喜爱的休闲、健身场所,每年冬天,成千上万只候鸟到双桂湖越冬,不少候鸟还变成留鸟。

钱建超表示,梁平国际湿地建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一些思路和模式,在2022年获颁“国际湿地城市”。梁平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之后,又有新的举措。

坚持“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的工作思路,推进乡村小微湿地修复和城市湿地品质提升。在乡村,推广云龙三清村尾水湿地建设模式,在复平、礼让等26个镇街的100余个集中居民点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尾水小微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再净化,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力争创建小微湿地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社100个、示范院点1000个,做靓巴渝和美乡村生态。在城区,在都梁大道、竹海大道等主干道引种彩叶树种美化道路,扩充绿化面积1200多万平方米;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利用沟渠管道将左柏、盐井口等水库水源引入城区,流入窝子溪、赤牛溪等城市湿地公园,优化城区生态环境。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民宿康养等绿色低碳产业,最大限度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立足“一村一业”,推广池塘立体种养,发展稻、鱼、虾、蟹、鸭共生产业。比如,在礼让镇川西渔村利用湿地净化养殖尾水,获得经济、生态双丰收;在安胜镇龙印村利用坑塘、稻田等湿地资源,发展民宿旅游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景区,让市民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小微湿地景观,还能品尝到慈姑、荸荠等新鲜的湿地产品。这种“湿地+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也将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