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西吉县司法局传承发展红色基因 走好司法为民之路

时间: 2024-10-16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550

10月15日下午,“见证75年·基层法治宁夏行”全国省级法治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单南村,了解这里的基层治理情况。

▲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普法宣传直播活动

在位于单南村村部广场前的法治文化长廊里,一名村居法律顾问正通过手机进行普法宣传直播,坐在旁边“评理说事亭”里的数位村民也没闲着,手里拿着宪法宣传典型案例,分享自己的看法。

“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让法治文化有形呈现”被列入西吉县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西吉县司法局强化红色法治宣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以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司法行政力量助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升,诠释着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在这里的生动实践。

▲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普法宣传直播活动

法援服务有“温度”

为民办事有“力度”

“马所,我把老妈接回来了,她以后跟着我生活,您放心吧!”9月24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西吉县司法局兴隆司法所所长马生强接到村民的电话后,舒心一笑。

前段时间,马生强在开展日常矛盾纠纷摸排中了解到,某村82岁的老人王某在丈夫去世后独居生活,体弱多病且无生活来源。虽然育有四子一女,但面临赡养无着落的困境。马生强联合兴隆派出所、兴隆镇某村村委会进行了3次调解。王某的子女都表示愿意为老人出钱出力,却在具体赡养协议条款上无法达成一致。兴隆司法所将该纠纷转至西吉县法律援助中心,援助中心启动“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指派法律援助律师袁小宏代理该案。老人及子女均表示不愿将此事闹上法庭。

一方面要确保老人的权益得到维护,一方面也不能因此造成新的矛盾。马生强联合律师再次与王某的子女进行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唤亲情,终于促成各方达成一致:王某的日常生活及花销由其最小的儿子负责,其他子女按比例承担相应的赡养费。

▲兴隆镇调解委委员会主任马生强向采访团介绍当地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相关情况

在“法援惠民生”专项活动中,西吉县司法局构建“解帮教”工作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解”、法律援助“帮”、普法宣传“教”的作用,办结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232件,受援人12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396.8万元;律师参与认罪认罚从宽案件128件196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法律咨询1200余人次。同时巩固“最多跑一次”公证服务成效,办理公证案件141件,针对涉及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服务,以法治“力度”切实提升民生“温度”。

当好基层法律人

办实百姓身边事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兴隆镇单南村的三家住户因为住房后的一块空地闹了几个月,眼看就要上演全武行……

事情要从5年前说起。当时,单某某从邻村转让了一块宅基地,包括后方一块宽约5米的空地,空地与腊某某、韩某家相邻。今年夏天,腊某某准备建房砌墙,却因空地地界不清的问题与单某某发生争吵,韩某也要求单某某留出自家的面积。三方各不相让,腊某某的工期只能一拖再拖,急得他找来了机械要强行开工。

兴隆司法所联合镇党委、派出所、单南村调解委员会、村(居)法律顾问上门共同调解,分别找三家人谈话了解诉求,再对当事人各个击破。在多方劝解分析利害关系下,三家的态度逐渐缓和,调解员们趁热打铁,提出解决建议。经过3个月调解,三方终于达成一致:从单某某住房墙根拉尺3.8米处,腊某某和韩某砌斜坡墙,既解决了地界不清的问题,又防止出现安全问题。三方签订协议,宅基地纠纷顺利解决。

▲采访团现场观摩单南村“评理说事亭”调解矛盾纠纷过程

据了解,西吉县司法局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满足法治需求,已为全县308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43名,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开辟微信视频号“线上”法律法律知识宣传新模式,通过与辖区内律师事务所联合搭建“西吉县村(居)法律顾问直播间”,定期发布“村(居)法律顾问今日说法”视频,以法律法规宣讲、经典案例“以案释法”、在线解答法律咨询等形式,提供“线上”面对面法律服务。今年以来,村(居)法律顾问累计提供专业法律服务2200余人次;开展法治宣传67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21000余人次;在“西吉法治”视频号、抖音号上创新运用直播、转播人民法院庭审直播等方式开展在线直播7场次,吸引了4万余人在线观看;发布“村(居)法律顾问今日说法”视频21期,实现了线上线下法律服务资源优势互补,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高效调解经济纠纷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单家集是西北最大的村级畜产品交易市场,南来北往的牛羊商贩在这里寻找商机,因此也产生了诸多经济纠纷。兴隆司法所厚厚的一摞案卷中,关于苏某某的案子就有20余起。

苏某某是四里八乡的名人,贩牛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然而,去年以来他却深陷债务危机。因为牛肉价格下跌,原本发往外地的牛肉货值严重缩水,致使他无法给农户和商家如期结款。苏某某因此被诸多债权人追讨,而后申请了司法调解。

“苏某某信誉良好,并非恶意欠款,确实是因为市场问题暂时无力还款。我们与债权人积极沟通协调,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分期还款的协议。”马生强介绍,目前该所已经调解关于苏某某的16起案情,顺利履行65万余元还款。

据悉,西吉县司法局主动融入基层治理“1133”工作机制,构建“1234+X”诉前调解机制,成立西吉县民营企业纠纷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进村居、进企业、进物业等部门机构,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事项化解工作。今年以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427次,受理2846件,成功化解2844件,矛盾纠纷化解率99.9%,成功化解人民法院委派委托案件1751件,协议金额达10471.3万元,推动预防纠纷“第一道防线”与解决纠纷“最后一道防线”有效衔接,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特派记者 龙珊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宁夏西吉县司法局传承发展红色基因 走好司法为民之路

10月15日下午,“见证75年·基层法治宁夏行”全国省级法治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单南村,了解这里的基层治理情况。

▲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普法宣传直播活动

在位于单南村村部广场前的法治文化长廊里,一名村居法律顾问正通过手机进行普法宣传直播,坐在旁边“评理说事亭”里的数位村民也没闲着,手里拿着宪法宣传典型案例,分享自己的看法。

“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让法治文化有形呈现”被列入西吉县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西吉县司法局强化红色法治宣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以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司法行政力量助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升,诠释着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在这里的生动实践。

▲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普法宣传直播活动

法援服务有“温度”

为民办事有“力度”

“马所,我把老妈接回来了,她以后跟着我生活,您放心吧!”9月24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西吉县司法局兴隆司法所所长马生强接到村民的电话后,舒心一笑。

前段时间,马生强在开展日常矛盾纠纷摸排中了解到,某村82岁的老人王某在丈夫去世后独居生活,体弱多病且无生活来源。虽然育有四子一女,但面临赡养无着落的困境。马生强联合兴隆派出所、兴隆镇某村村委会进行了3次调解。王某的子女都表示愿意为老人出钱出力,却在具体赡养协议条款上无法达成一致。兴隆司法所将该纠纷转至西吉县法律援助中心,援助中心启动“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指派法律援助律师袁小宏代理该案。老人及子女均表示不愿将此事闹上法庭。

一方面要确保老人的权益得到维护,一方面也不能因此造成新的矛盾。马生强联合律师再次与王某的子女进行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唤亲情,终于促成各方达成一致:王某的日常生活及花销由其最小的儿子负责,其他子女按比例承担相应的赡养费。

▲兴隆镇调解委委员会主任马生强向采访团介绍当地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相关情况

在“法援惠民生”专项活动中,西吉县司法局构建“解帮教”工作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解”、法律援助“帮”、普法宣传“教”的作用,办结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232件,受援人12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396.8万元;律师参与认罪认罚从宽案件128件196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法律咨询1200余人次。同时巩固“最多跑一次”公证服务成效,办理公证案件141件,针对涉及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服务,以法治“力度”切实提升民生“温度”。

当好基层法律人

办实百姓身边事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兴隆镇单南村的三家住户因为住房后的一块空地闹了几个月,眼看就要上演全武行……

事情要从5年前说起。当时,单某某从邻村转让了一块宅基地,包括后方一块宽约5米的空地,空地与腊某某、韩某家相邻。今年夏天,腊某某准备建房砌墙,却因空地地界不清的问题与单某某发生争吵,韩某也要求单某某留出自家的面积。三方各不相让,腊某某的工期只能一拖再拖,急得他找来了机械要强行开工。

兴隆司法所联合镇党委、派出所、单南村调解委员会、村(居)法律顾问上门共同调解,分别找三家人谈话了解诉求,再对当事人各个击破。在多方劝解分析利害关系下,三家的态度逐渐缓和,调解员们趁热打铁,提出解决建议。经过3个月调解,三方终于达成一致:从单某某住房墙根拉尺3.8米处,腊某某和韩某砌斜坡墙,既解决了地界不清的问题,又防止出现安全问题。三方签订协议,宅基地纠纷顺利解决。

▲采访团现场观摩单南村“评理说事亭”调解矛盾纠纷过程

据了解,西吉县司法局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满足法治需求,已为全县308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43名,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开辟微信视频号“线上”法律法律知识宣传新模式,通过与辖区内律师事务所联合搭建“西吉县村(居)法律顾问直播间”,定期发布“村(居)法律顾问今日说法”视频,以法律法规宣讲、经典案例“以案释法”、在线解答法律咨询等形式,提供“线上”面对面法律服务。今年以来,村(居)法律顾问累计提供专业法律服务2200余人次;开展法治宣传67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21000余人次;在“西吉法治”视频号、抖音号上创新运用直播、转播人民法院庭审直播等方式开展在线直播7场次,吸引了4万余人在线观看;发布“村(居)法律顾问今日说法”视频21期,实现了线上线下法律服务资源优势互补,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高效调解经济纠纷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单家集是西北最大的村级畜产品交易市场,南来北往的牛羊商贩在这里寻找商机,因此也产生了诸多经济纠纷。兴隆司法所厚厚的一摞案卷中,关于苏某某的案子就有20余起。

苏某某是四里八乡的名人,贩牛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然而,去年以来他却深陷债务危机。因为牛肉价格下跌,原本发往外地的牛肉货值严重缩水,致使他无法给农户和商家如期结款。苏某某因此被诸多债权人追讨,而后申请了司法调解。

“苏某某信誉良好,并非恶意欠款,确实是因为市场问题暂时无力还款。我们与债权人积极沟通协调,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分期还款的协议。”马生强介绍,目前该所已经调解关于苏某某的16起案情,顺利履行65万余元还款。

据悉,西吉县司法局主动融入基层治理“1133”工作机制,构建“1234+X”诉前调解机制,成立西吉县民营企业纠纷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进村居、进企业、进物业等部门机构,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事项化解工作。今年以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427次,受理2846件,成功化解2844件,矛盾纠纷化解率99.9%,成功化解人民法院委派委托案件1751件,协议金额达10471.3万元,推动预防纠纷“第一道防线”与解决纠纷“最后一道防线”有效衔接,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特派记者 龙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