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隆德县农文旅融合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时间: 2024-10-17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412

“夏日绿意盎然,秋日五彩斑斓。没想到隆德县风景这么美,气候如此怡人!”近日,宁夏固原六盘山下的盘龙山庄,来自山东的游客郭旭带着一家老小躺在贝壳屋里,一边品尝罐罐茶,一边欣赏旖旎风光,目光所及之处,几十栋风格迥异的精品民宿镶嵌在山林之间,别有一番雅趣。

10月16日上午,“见证75年·基层法治宁夏行”全国省级法治媒体集中采访团一行来到宁夏隆德县,观摩采访该县文旅发展情况。

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气候宜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西北地区久负盛名的千年古县、丝路古城,且以享誉西北地区书法之乡、文化大县而闻名。近年来,该县坚持五优产业围绕旅游调结构、环境整治围绕旅游打基础、文化围绕旅游铸灵魂、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全县围绕旅游增活力等“九个围绕”创建思路,以建设国家文旅休闲度假区、建设生态文旅康养先行县为目标,抢抓国家第一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为契机,以农文体旅融合发展为方向,对标对本,强态延链,把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形成“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产业协同、社会参与”的现代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采访团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观摩采访)

资源禀赋

做足全域文章

“日走红军小道,夜宿甘渭河宿集,我们早在手机上做好了假日旅游规划。”郭旭说,十一假期前,他通过手机APP做了来宁夏的旅游规划,预定景区门票和民宿酒店,一到隆德就欣赏到了层林尽染的美景。

“我们依托‘互联网+’,规划建设隆德县智慧旅游指挥中心,推出智慧旅游App服务平台,开设‘隆德文旅’微信公众号,与各大网站携手开通旅游资讯、出行服务、酒店预订等线上功能,实现‘一部手机游隆德’。”隆德县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隆德立足“生态文旅康养先行县”定位,不断提升旅游要素品质,补短板、强弱项,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满足游客多元需求,激活文旅消费市场。

近年来,隆德县立足资源禀赋,做优顶层设计,先后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旅游业“十四五”规划、智慧旅游服务体系规划,构建以景区为核心、以乡村为突破、以产业为重点、以路网为纽带的“一心、两轴、一环、五板块、多级点”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方向和路径。同时,以绿色山水为骨架、红色资源为主线、历史文化为底蕴、民俗文化为特色,推进“一个核心景区、一个重点景区、一个休闲度假区、三大旅游片区”建设,促进山、水、城、人相依相融,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扩大“千年古县·文化隆德·康养福地”知名度。

不仅如此,该县还发挥地域优势,打造“旅游+城市名片”魅力牌、“旅游+非遗”传承牌、“旅游+特色美食”体验牌、“旅游+研学”创新牌、“旅游+保健”康养牌、“旅游+红色文化”实践牌、“旅游+人才”培育牌、“旅游+农业”致富牌、“旅游+团队服务”保障牌全域旅游“九个一”典型示范基地品牌。同时,坚持生态优先,打造“人在旅途,处处有景”的全域旅游模式,吸引着八方游客来隆德旅游。

完善设施

提升服务品质

“当年,先辈们不畏艰难险阻,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伟大壮举。今天,我们步行红军小道,重温红色历史,切身感受先辈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信念。”10月1日,在隆德县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红军小道”上,来自银川市某研学团队队员张亮激动地说。研学队员们声声红歌响彻六盘山巅,市民和游客手写寄语祝福祖国华诞,徒步2.5公里红军小道,感受家国情怀。当日,景区还推出《不朽的长征》实景演出,为游客和市民带来红色文化视觉盛宴。

“我们坚持‘景城一体、产城融合’的规划建设思路,围绕文旅强县建设目标,推进重点特色旅游项目建设。”隆德县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说,隆德县现已建成运营县游客服务中心、杨家店红军集市、花田云海、上梁老街生态旅游综合体、盘龙山庄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点“升级版”。建成一批风格不同的精品民宿,着重打造老巷子古村落民俗文化村旅游区,建设六盘高峰培训中心、改造特色街区、提升精品民宿、打造创客园基地等工程和老巷子十三坊项目,不断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此外,老巷子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六盘山文旅康养区综合治理项目、六盘山东部康养度假区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该县依托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上梁老街、隆德博物馆,打造集红色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红色教育片区;依托杨氏泥塑、魏氏砖雕、高台马社火等3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形成一批具有隆德特色的非遗体验片区;建成盘龙山庄、神林山庄、范家峡、杨家店红军村等集采摘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片区,彰显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旅康养”圈产业布局。

以文塑旅

文旅融合激发新活力

几张形态各异的动物剪纸,两个带有动物造型的绣球,一个绣有长征纪念馆图样的手札包……10月6日,在隆德县老巷子景区,游客吴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的购物“成果”。

在隆德县各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酒店等地方,游客们均能看到设立文创产品、农特产品专营店。这些专营店还开展线上线下销售,挖掘隆德罐罐茶、特色暖锅等文化美食资源,辐射带动周边群众通过自主创业、从事餐饮服务、发展民宿等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目前,这些产业年创收2200万元,辐射带动文旅从业者1394人。

“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擦亮‘千年古县·文化隆德·康养福地’品牌,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一批‘国字号’名片更加靓丽。”隆德县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该县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引领作用,全面打响“红、绿、古、特”四张牌,不断释放外延效应,让文化旅游成为生态惠民的大产业和研学教育的大载体,让文化旅游成为讲述隆德故事的好舞台。

另外,依托杨氏泥彩塑、魏氏砖雕、慧君刺绣、隆德书法等深厚的文旅资源“富矿”,隆德县还研发推出文化系列文创产品100余种,年创收2200余万元。该县通过借鉴优秀案例分享和经验交流,积蓄力量在文化引领、旅游驱动,农文旅融合上再次进行了深度剖析、探索和创新,渐次铺开隆德对外文创市场衍生品,立体化、多角度、全方位促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隆德县还利用各项大型赛事、节庆活动、惠民措施,提升隆德知名度。先后举办首届中医药养生大赛农特产品展销会、篝火晚会、罐罐茶比赛、非遗进景区、生态垂钓大赛等系列活动,不断推动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升级。

如今,隆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国家级、区级、市级、县级88项,市级以上非遗传承基地21个、传承人59人,不可移动文物243处,农民文艺团队102个、文化示范户235户、文化大院38个、农家书屋10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处、2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乙级民宿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7个,5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大小房车营地13处等。在这片99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色六盘高峰、红色革命圣地、古色传统村落、彩色田园风韵、特色乡村旅游、秀色民俗文化、优质中药产业、节俭农耕文化、多彩非遗文化等,已然织出一幅“千年古县·文化隆德·康养福地”的美丽画卷。

特派记者龙珊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宁夏隆德县农文旅融合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夏日绿意盎然,秋日五彩斑斓。没想到隆德县风景这么美,气候如此怡人!”近日,宁夏固原六盘山下的盘龙山庄,来自山东的游客郭旭带着一家老小躺在贝壳屋里,一边品尝罐罐茶,一边欣赏旖旎风光,目光所及之处,几十栋风格迥异的精品民宿镶嵌在山林之间,别有一番雅趣。

10月16日上午,“见证75年·基层法治宁夏行”全国省级法治媒体集中采访团一行来到宁夏隆德县,观摩采访该县文旅发展情况。

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气候宜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西北地区久负盛名的千年古县、丝路古城,且以享誉西北地区书法之乡、文化大县而闻名。近年来,该县坚持五优产业围绕旅游调结构、环境整治围绕旅游打基础、文化围绕旅游铸灵魂、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全县围绕旅游增活力等“九个围绕”创建思路,以建设国家文旅休闲度假区、建设生态文旅康养先行县为目标,抢抓国家第一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为契机,以农文体旅融合发展为方向,对标对本,强态延链,把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形成“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产业协同、社会参与”的现代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采访团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观摩采访)

资源禀赋

做足全域文章

“日走红军小道,夜宿甘渭河宿集,我们早在手机上做好了假日旅游规划。”郭旭说,十一假期前,他通过手机APP做了来宁夏的旅游规划,预定景区门票和民宿酒店,一到隆德就欣赏到了层林尽染的美景。

“我们依托‘互联网+’,规划建设隆德县智慧旅游指挥中心,推出智慧旅游App服务平台,开设‘隆德文旅’微信公众号,与各大网站携手开通旅游资讯、出行服务、酒店预订等线上功能,实现‘一部手机游隆德’。”隆德县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隆德立足“生态文旅康养先行县”定位,不断提升旅游要素品质,补短板、强弱项,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满足游客多元需求,激活文旅消费市场。

近年来,隆德县立足资源禀赋,做优顶层设计,先后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旅游业“十四五”规划、智慧旅游服务体系规划,构建以景区为核心、以乡村为突破、以产业为重点、以路网为纽带的“一心、两轴、一环、五板块、多级点”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方向和路径。同时,以绿色山水为骨架、红色资源为主线、历史文化为底蕴、民俗文化为特色,推进“一个核心景区、一个重点景区、一个休闲度假区、三大旅游片区”建设,促进山、水、城、人相依相融,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扩大“千年古县·文化隆德·康养福地”知名度。

不仅如此,该县还发挥地域优势,打造“旅游+城市名片”魅力牌、“旅游+非遗”传承牌、“旅游+特色美食”体验牌、“旅游+研学”创新牌、“旅游+保健”康养牌、“旅游+红色文化”实践牌、“旅游+人才”培育牌、“旅游+农业”致富牌、“旅游+团队服务”保障牌全域旅游“九个一”典型示范基地品牌。同时,坚持生态优先,打造“人在旅途,处处有景”的全域旅游模式,吸引着八方游客来隆德旅游。

完善设施

提升服务品质

“当年,先辈们不畏艰难险阻,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伟大壮举。今天,我们步行红军小道,重温红色历史,切身感受先辈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信念。”10月1日,在隆德县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红军小道”上,来自银川市某研学团队队员张亮激动地说。研学队员们声声红歌响彻六盘山巅,市民和游客手写寄语祝福祖国华诞,徒步2.5公里红军小道,感受家国情怀。当日,景区还推出《不朽的长征》实景演出,为游客和市民带来红色文化视觉盛宴。

“我们坚持‘景城一体、产城融合’的规划建设思路,围绕文旅强县建设目标,推进重点特色旅游项目建设。”隆德县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说,隆德县现已建成运营县游客服务中心、杨家店红军集市、花田云海、上梁老街生态旅游综合体、盘龙山庄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点“升级版”。建成一批风格不同的精品民宿,着重打造老巷子古村落民俗文化村旅游区,建设六盘高峰培训中心、改造特色街区、提升精品民宿、打造创客园基地等工程和老巷子十三坊项目,不断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此外,老巷子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六盘山文旅康养区综合治理项目、六盘山东部康养度假区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该县依托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上梁老街、隆德博物馆,打造集红色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红色教育片区;依托杨氏泥塑、魏氏砖雕、高台马社火等3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形成一批具有隆德特色的非遗体验片区;建成盘龙山庄、神林山庄、范家峡、杨家店红军村等集采摘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片区,彰显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旅康养”圈产业布局。

以文塑旅

文旅融合激发新活力

几张形态各异的动物剪纸,两个带有动物造型的绣球,一个绣有长征纪念馆图样的手札包……10月6日,在隆德县老巷子景区,游客吴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的购物“成果”。

在隆德县各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酒店等地方,游客们均能看到设立文创产品、农特产品专营店。这些专营店还开展线上线下销售,挖掘隆德罐罐茶、特色暖锅等文化美食资源,辐射带动周边群众通过自主创业、从事餐饮服务、发展民宿等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目前,这些产业年创收2200万元,辐射带动文旅从业者1394人。

“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擦亮‘千年古县·文化隆德·康养福地’品牌,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一批‘国字号’名片更加靓丽。”隆德县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该县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引领作用,全面打响“红、绿、古、特”四张牌,不断释放外延效应,让文化旅游成为生态惠民的大产业和研学教育的大载体,让文化旅游成为讲述隆德故事的好舞台。

另外,依托杨氏泥彩塑、魏氏砖雕、慧君刺绣、隆德书法等深厚的文旅资源“富矿”,隆德县还研发推出文化系列文创产品100余种,年创收2200余万元。该县通过借鉴优秀案例分享和经验交流,积蓄力量在文化引领、旅游驱动,农文旅融合上再次进行了深度剖析、探索和创新,渐次铺开隆德对外文创市场衍生品,立体化、多角度、全方位促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隆德县还利用各项大型赛事、节庆活动、惠民措施,提升隆德知名度。先后举办首届中医药养生大赛农特产品展销会、篝火晚会、罐罐茶比赛、非遗进景区、生态垂钓大赛等系列活动,不断推动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升级。

如今,隆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国家级、区级、市级、县级88项,市级以上非遗传承基地21个、传承人59人,不可移动文物243处,农民文艺团队102个、文化示范户235户、文化大院38个、农家书屋10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处、2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乙级民宿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7个,5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大小房车营地13处等。在这片99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色六盘高峰、红色革命圣地、古色传统村落、彩色田园风韵、特色乡村旅游、秀色民俗文化、优质中药产业、节俭农耕文化、多彩非遗文化等,已然织出一幅“千年古县·文化隆德·康养福地”的美丽画卷。

特派记者龙珊

Baidu
map